自然灾害频繁,曾多次发生过农民起义。其中,对李沅发有直接影响的是雷再浩起义。雷于1847年以青莲教为组织形式发动湘、桂两省边境瑶、汉人民起义,同年11月因叛徒出卖,兵败被俘牺牲。李沅发和其父李承周参加过这次起义,李沅发并任起义军的"铁板",负责侦察联络;李承周于1848年被害。雷再浩起义失败后,"余党溃散,复归李沅发"统领。统治者慑于义军的威力,"立团长保甲,严禁斋匪",李沅发只得转入地下,等待时机,以图再举。
1849年夏,新宁一带暴雨成灾,米价飞涨,"时邑方饥,民无所得食"。地主豪绅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新宁地区民情汹汹,人心浮动。李沅发"乘人心不服",即与同村的谢有兴、刘复倡、卢万先、林茂春、陈尔坤等秘密联络,决定"兴立把子会,结拜弟兄",
实行"劫富济贫",并遣人分头联络志同道合的徐良达、陈僖晋、李沉品、李沅俊等30余人,众人"各出钱百文,买备香烛鸡酒,朝天同拜盟誓,如有翻悔,死在刀下"。由于李沅发是发起人、大家公推其为大哥、卢万先居二、林茂舂殿三,其余各人俱按年龄大小排列。
由于把子会以"劫富济贫"相号召,带领群众向富户强索钱米,因此,湘、桂边境地区汉、瑶、壮各族人民纷纷入会。甚至连新宁城中胥吏皂隶,也和李沅发"交通"往来。此外,李沅发还派会众赴广西全州,联系当地天地会众数百人来新宁县境,声势益壮。据传,李沅发曾和洪秀全取得过联系,洪秀全派人给李沅发送来一个"斗"字,意即要他12个月后举事。李沅发误以为是要他"斗然"起兵,乃上山伐竹制矛,积极准备起义。但是,把子会聚众起事的消息为新宁代理知县万鼎恩侦知,万派兵将把子会骨干杨倡实、李世英逮至县城下狱。李沅发闻变,遂与谢有兴等商议攻城劫狱,营救会友。他还亲"往广西全州大埠头地方,邀同万家奇之子万老四并蒋老八等,各邀数百人,同赴新宁劫狱戕官"。由于各地会众踊跃参加,数日间集合800多人。1849年11月27日,李沅发召集会众在水头村集会,以红布裹头,吹牛角为号,树"斗"字大旗,登台誓师,宣布起义。曾镇压过雷再浩起义的当地豪绅邓树垄闻知,急率团练来攻,李沅发率会众奋起反击,追至其家,邓树垄仓惶越墙逃匿。
是日晚,李沅发率义军分三路进攻新宁县城。一路由罗山冲出发,从王家渡口过扶夷江,攻占城北之要地摩诃岭,人数约200余人;一路从渡潭冲过江直扑新宁县城南门,人数约100余人;主力军约500余人,由李沅发亲自率领,自水槽源经白公渡过江,直攻县城东门。到达城外后,按预定计划焚烧东门外文昌书院。城内会众在预先潜入城中接应的卢万先的指挥下,打开东门,李沅发即率义军蜂拥而人,迅速控制了县城,时已天明,万鼎恩刚从梦中惊醒,来不及逃窜而被生擒。李沅发本无杀万之意,令其出榜安民,万竟詈骂不止,遂被义军战士李成景、李八等当场处死。于是,李沅发下令开仓赈济灾民,破狱放出无辜群众,同时布告安民,以稳定人心。从此,新宁城内大街小巷流传着一首童谣:"大哥带了八百兵,威威武武杀进城。斩了县太爷,发谷救饥民。烧了义学堂,接着放囚民"。
李沅发攻占县城后,遂以县城为大本营,四处出击,转战于县属之良山、石田、新寨、白沙等地,邀约贫苦乡民人城,参加义军。11月28日至30日,各地乡民来新宁县城投人义军者络绎于途,仅三天时间,队伍扩至2000余人。李沅发给义军将士每人分发一块红布,以为记号。将队伍分为五营:谢有兴管前营,罗沅拔管后营,陈尔坤管左营,罗登爵管右营,刘复倡管中营,俱称大哥,营以下又设有"铁板"等大小头目,分任其事。李沅发特制"三军司命"、"劫富济贫"大旗各一面,总管五营,称为"总大哥"。同时,为对付清军的反扑,李遣人加紧修筑工事,部署严守阵地,并派人或扮乞丐,或充富商,四处刺探军情,联络湘、桂会党,以为声援。
新宁地主豪绅闻讯,惊恐万状,在籍拔贡刘长佑、廪生刘坤一徒步赴宝庆府乞援、荠招募乡勇、督办囝练、曛条阻蛾。护理湖南巡抚、布政使万贡珍和提督英俊惶惶不可终日,即令永州、衡州等地官员"各选精锐,配带军火器械,遴派明干将弁管带,分途星夜兼程驰往,合力围捕"。1849年12月14日,道光帝接到万贡珍关于李沅发杀官夺城及已派遣游击刘国瑞督率员弁前往围捕的奏报,惟恐镇压不力,他对万贡珍的调派提出了疑问:"游击刘国瑞安能独当一面?"随即命新任湘抚冯德馨速派"威望较重大之员,兼程驰往督拿"。自12月1日起,新宁豪绅地主江忠济、邓树垄纠集团练,扑向新宁县城,"乡兵不期而会者万计,遂合城围并"。为了粉碎团练的包围,李沅发指挥义军连续出击,较大的战斗达六次之多。第一次是12月7日,义军头裹红巾,潜开北门,蜂拥冲出,给团练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后,退回城内。12月9日,义军又从南门冲出,旋即撤回。12月13日夜,义军"复又突开北门拥出,施放枪炮,并放火烧毁靠城民房",旋即退守。12月16日、19日、21日,义军又连续三次出击。这六次出城作战虽未能破围,但给清军以重创,迫使地主团练以所谓"匪众城坚,大兵尚未齐集"为由,不敢主动攻城,只能坐待援军。双方相持20余天,为义军积极防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2月27、28日,"围剿"义军的各路清兵陆续到达新宁城外,清兵连同各乡壮勇,总兵力已达两万余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同时,清长宝道杨炳垄、提督英俊先后至新宁,冯德馨驰赴宝庆,督军攻城。于是,清兵据东北,乡勇据西南,紧缩包围圈,形成四面合围、南北夹击之势。1850年1月2日,清军主力开始频繁攻城,但官兵怕死,每战则"乡兵在前,官兵在后",攻势疲软。而李沅发指挥义军凭借有利地形,"抗拒甚力,守御甚严","昼夜未间,未敢惑懈","城上枪炮无虚发",清军"死亡甚众"。江忠源、邓树望见攻城失利,以仰城非策,建议开掘地道,埋火药轰塌城垣后攻城,英俊允之。4日,清军于城东掘地道埋置地雷,轰塌城垣4、5丈,但清"官兵无一人前进",义军迅速运木石将缺口堵塞。清军又故伎重演,仍未能得逞。
由于清军围城日久,城内粮草缺乏,弹药殆尽,李沅发见久守非计,决定突围,
-->>(第4/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