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兴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合(七)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母后,不可,国家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动用母后的饰。”但李威心中很高兴的,母亲熬了九年多时间,终于看开了些,虽然自己也做了许多努力工作。这也来之不易啊。     “痴儿,青海平定,乃是我大唐之幸事,至于首饰,等以后年光好了些,从国库里拨换给哀家就是。”     “太后贤明,”诸相一起夸奖。     太后这个举动很有积极意义,并且不是少钱,一下子多出五百多万缗钱,马上经济压力会缓解很多。     “母后··…··”     “若你觉得过意不去,今天冬至陪哀家去看你父皇,明年去一趟东都。好久未去,哀家也老了,有时候想哪里的景与物。”     “儿臣一定遵从,若是明年风调雨顺,儿臣顺便陪母后去一赶嵩山。”     “也好。”     “太后,陛下,且听臣进一谏,”王说道。青海让他弄成了一个烂摊子,这是李威有意为之的。不过引爆了论钦陵出军后,他也没有呆在青海的必要了。王方翼出动后不久,就将他调回京城,担任了礼部侍郎,官虽贵可责任轻。让他混日子吧。     “说。”     “臣以为青海平定,乃是国家最大的兴盛之事。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以择一个好年光,封禅泰山。”     他说完了,居然连宋都没有反对。     封禅需要文治武功的,可这十年来的文治武功,古今罕有。这样的大治下,再不封禅,后人都不好意喊封禅了。     武则天也有些意动,说道;“王卿言之有理。”     李威却摇了摇头说;“不妥。封禅浪费太大,又骚扰百姓。国家看似大治,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说到这里,看了看地图。现在的唐朝疆域真的很大青海囊括下来,更使得疆域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若是将海客所圈的地方包括进去,有可能超迂了后来苏联的面积。     但实际呢?     岭西只是羁縻而己。要么推广汉化,许多人现在会说汉语了。实际上不是因为远,还能将疆域扩一扩,将法尔斯囊进手中大食也会无可奈何。但李威不想要了。     西域做得比较好的。慢慢的汉胡杂居,有可能以后这里会成为唐朝真正的领土,现在只是一半。青海做得更好,可还要努力,只能说一大半。灵夏等地,马上吐谷浑一撤,再迁去中原百姓,将不会再有历史上西夏之灾。经营得当,能真正属于唐朝的领域。六镇也做得比较好。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契丹人。他们没有过,又不好将他们往大草原上赶。这些契丹人、奚人也会很头痛。辽东仅是沿海一带。岭南与交州反而经营得很好。但南诏一带,也只能一小半属于唐朝的领上。     更不要说大漠。     只能说三分之一真正属于唐朝领土。这个大融合过程,至少一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要人君都是英主,才能够真正完成。     疆域越大,隐藏的弊端越多。     将目光收回来,又道;“不能自满哪。若是有心敬奉上天,不是封禅,而是想方设法使国家变得更加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上帝最想看到的。”     “陛下正是。”宋说道。无论李威用了如何的手段在这个时代,皇帝还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作为一名直臣自然希望皇帝要学会节制。那怕只穿着麻袍,三餐吃的是素菜,他们还有可能说,再须努力。     但从内心深处,宋也认为皇上做得很好了。     “朕也想到处看一看。人人都说现在江南变得很好,可朕一次没有去看过。然而朕是皇帝,无论出行哪里,都会兴师动众。只好等了,未来几年我会对我诸子进行进一步观察,确立东宫人选,再培养几年,朕老了,也象母后那样,简装出行,花一点小钱,看看五湖四海的山水。”     “陛下,”诸位大臣眼里都有些酸酸的。     “你们不用这样,有多大的权利,就要负起多大的责任。朕为皇帝,不带头以身作则,如何说你们?但这些年来,你们同样辛苦了。正好母后美意,诸卿,在宫里进宴吧。”     这一顿君臣相聚甚欢。     乾陵一行,也因为国库的吃紧,变得很简朴,以至王最后叫苦;“陛下,再节约,不符合礼制了。”     不过这种简朴很得民心的,从八月开始,这一战打了一个多月,共达六次大战役,小的战斗不计其数,牺牲的将士,都超过十几年前青海的惨战,成为唐朝建国史上牺牲将士最多的一次。     哭声从关中到剑南、青海,一直铺到西域、灵夏。可还有什么好怨言的,连宫中的太后都将首饰拿了出来,给他们抚恤。但这一战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彻底占领了青海,消灭了唐朝的心头大患,夺下了紫山口,吐蕃威胁减轻,后方的军事压力也随之减轻。     接着又下了一份诏书,裁兵,裁减一半府兵,还兵于民。虽然府兵减免税务,可是抽去了最重要的劳力,随时还要上战场,有生命危险。因此,此诏颁发后,青海到西域响起了一片欢呼。     接着第二道诏书又束了,凡年四十者,除朝廷武将外,一律免去兵役,同时继续免去税务十年,以视国家优柔。     这才诏黑齿常之与契明返回京城,重新担任左右羽林大将军之职,实际上两人都老了,给了这个职位是让他们享福的。     没禄氏没有来,倒是论弓仁来了。     李威在太极宫召见了他。     看着手中的信,问道;“听说你在青海居然与黑齿将军战了一个平手。”     “陛下,不敢,黑齿将军年已高,我正是壮年,说起来,黑齿将军英勇我不及也。”     “那也不错了。”继续看着信,问道;“你可知你父亲为什么会有今天的下场?”     “父亲冤枉。”     “非也,他若是忠臣·有一个可以借鉴,我朝卫国公的故事你可听说过?出将入相,然而功劳越大,做人越低调。吐蕃国政从你祖父开始,就一直把持在你们噶尔家族,视赞普为傀儡。无论他有没有反心·凭借这一点,吐蕃太后就没有错杀你父亲。这是为臣之道。我朝自太宗时,就对你祖父十分尊重。可是你祖父为了挟功扬名,恩将仇报,屡次侵犯我们唐朝。若是你祖父还有些报国之意,到了你父亲手中,纵然有了报国之意,也不能称为忠臣了。我的意思你可懂?不明白君臣之道,纵然你再勇猛·我也不会任用你。当然,你前来投奔我们唐朝了,我也不会杀害你,会安排你的族人定居于某处。”     “我不大懂。”论弓仁很不服气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