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启明之回到南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开端 第一节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山东境内离海约百里的一个小县城,阳朔县,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着,微叹了一口气,中年人走下城楼。“老爷,这都快一年了,他们怕是不会来了吧。”边上一位侍从模样的汉子说道。中年人摇了摇头,也不答话,径直向县衙走去。     刚进县衙坐定,一个汉子直冲进来喊“来了来了。”中年人端到嘴边的陶碗“哗”的打翻在地,“什么,义军来了么?”     冲进来的汉子站定了直喘气,不停的点头又是摇头,急忙间却是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侍从模样的汉子端了碗水上前递给他,说道:“阿远,你先别急,喝口水慢慢说。”     阿远端了水“咕咚咕咚”灌了两口,喘着粗气,扯开衣领一只大巴掌不停的扇风,好不容易顺过气来,这才想起来还没给老爷见礼,忙躬身抱拳施礼。中年人,县太爷胡图胡大人不耐烦道:“不要多礼了,快说,到底谁来了。”     阿远道:“大人,师爷,来的不是上次的义军,到底是谁小的一下也说不清楚,看样子也不是四处劫掠的山贼土匪,在街上问的多是买卖价钱的事,看起来到有几分像是商人,不过带的家伙可真是精良,还有马匹。小的带了手下的几个衙役跟了几条街,已经打探清楚了,他们是半年前从海外回来的流民,想要在咱们这落脚。他们现在正在县城里转,说是要先看看咱们这里的情况。”     侍从模样的汉子,也就是师爷胡利有些不以为然,“武都头,咱们这里来几个流民有什么稀奇的,值得你这么大惊小怪的。”     阿远道:“不一样,这次来的不一样。等一下他们到县衙来你就知道了。”     天过晌午,刘星羽等十人来到县衙。与街上看到的情景相似,县衙虽然整齐干净,仍难掩一付破败的样子:门前的鸣冤鼓补着疤,墙皮斑驳零落的,不是升堂的时候,边上没有三班衙役站班,偌大的院落显得有点空旷,堂上站立的三个人,只有中间的那位穿着像样一点的文士布袍(居然不是官服),边上的两个都是短打扮,衣服上颇有几个补丁,其中就有上午见过的那位武都头。     堂上三人也在暗自打量刘星羽等人。“嗯,确实和以前的流民大不相同。”首先是衣服,虽然有些风尘,却也看得出衣料光鲜,比自己这边的县太爷都强了不知道多少;再看神情外貌,来人一个个气宇轩昂,神完气足,绝对不是逃难的流民所能有的;还有众人随身携带着兵刃,当次乱世,四方行走的人随身携带兵刃也是寻常事,不过这几人的兵刃虽未出鞘,看不出好坏,却是样式统一,显然不是东拼西凑攒起来的;最重要的,每人身后都跟着一匹颇为雄健的高头大马。     双方见面,自然先是一阵寒暄。上午已经见过了武都头,刘星羽等人的来意几句就说完了。胡图县太爷却有了疑问,“恩、啊”了一阵,还是选了个自认为合适的称呼开口了:“刘壮士,看起来你们并不像走投无路的样子,怎么会想着到阳朔县落脚呢?不怕诸位壮士笑话,我这个县官,也是周围的乡亲们错爱,硬给推上来的,可还没有朝廷的任命呢。”星羽在众人中年纪最小,但众人隐隐然以他为首,这个胡图一眼就看出来了。     刘星羽等人对视几眼,还是刘星羽开了口:“不知道胡大人所说朝廷,是大宋呢还是大金?”     此话一出,市内几人顿时无言。原来,胡图等人来历挺复杂。胡图的父亲本是大宋的一个县尉,金灭北宋后,胡父不愿降金,与诸多义士起兵抗金。当时金兵无暇顾及,他们声势颇大,吸引了不少人来投。岳武穆北伐的时候他们在金兵背后四处骚扰,大的胜仗虽然没有,却也让金兵头痛不已。待到岳武穆被奸人所害,大宋的北伐不了了之,金兵开始全力对付像他们这样的义军,他们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再加上投靠来的人中不乏浑水摸鱼之辈,几番下来众多的义军纷纷被金兵击溃,其中不少摇身一变成了山贼土匪,甚至投向大金的汉奸之流。胡父带着这支人马勉力支持,终于还是被赶出了原先的地盘,四处流浪。金兵所到之处自然是杀人遍野,烧杀劫掠无所不为,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义军比较集中的地方被金兵杀得十室九空。也正是如此,才让他们逃的一条生路。大战之后尸体无人掩埋,三地爆发瘟疫,金兵不敢继续追赶,只占了一些较大的城市,他们才能逃到这原本只是一个小镇的阳朔,慢慢收拢流民,渐渐有所发展。周边也有几支被金兵打残的义军,占了几个村寨山头,几番交流,共推胡父为首领,意图以此地为根据再举义旗。胡父因病去世后,胡图凭着自身能力,还有胡父生前的威望子承父业,任了这支义军的头领。阳朔县偏居一隅,无人注意,自耕自织,又开出了一个铁矿,虽然打造不出精良的兵器,也能勉强补充损耗,此时除了周围的山贼有时来骚扰一下,以及有些必需品需要到外地购买之外,阳朔居然发展的颇有世外桃源之势。众人再也没了刚开始时的激情,竟有偏安之意。于是共推胡图为县令,开衙设府自立为地方政权。     几年来各处的义军在有心人支持整合之下,又有东山再起之势。义军四处联络,一支联络的小部队居然在一年前来到阳朔,联络胡部再举义旗。诸人原是抗金的义军,起兵本是理所当然的事,胡部中有人却是安逸惯了,再加上还有些人担心义军像上次那样被金兵一击即溃不愿冒险,起兵的事便被拖了下来,只说定待义军起事,大宋北伐之后,再来联络胡部。     义军的联络部队走后没多久,大金的使者居然也尾随而来。原来大金对境内的义军动向也有察觉,委派了一位金国赵王统管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军政事宜。这位王爷一到任,便对诸地的义军、山贼和土匪进行分化瓦解,又任命汉人为地方官员,甚至统兵将领,大大削弱了义军的实力。义军联络胡部的事,就是从一只归顺的山贼中探听到的。大金使者到了阳朔,宣读了赵王的招降令,条件竟是优惠的出奇,只要胡部不随义军起兵,便完全承认胡部现在的人员职位,还另有封赏;只要按时交纳少量的赋税,今后对阳朔的治理,金廷也完全不插手,还可以向阳朔提供军械马匹等。正如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份招降令,使胡部内部形成了完全对立的几派。一派是正统派,要随义军一起起兵抗金,这一派的人数最多;一派是自立派,只想置身事外,不愿参与大金与义军的争斗(对于大宋是否会出兵,这一派抱怀疑态度)的战争;一派是降金派,这一派公开的人数最少,其实私下里有不少自立派也是这个意思。降金派的理由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