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马浮云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十)朝贡大典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视民为奴,赋税超过四成,役民太甚;”     “其二,臣国自获入印度以来,任贤选能。虽分民五等,但用人只凭能力与功勋。即便是首陀罗,只要有功有能,臣国亦不惜封之高位,拔为贵族。社会低层民众有了指望,便甘愿为官府效力。印人心中不知有国家,只知种姓与行会。臣国拣拔低层印人,为臣国管理事务,形成了新的社会新贵,印人对此十分欢迎;”     “其三,臣国仿效大宋,遍开学校,普及国语汉文,从前这印人识字者百中无一,经此教化,读书识字之人已约有一成半,惠及国民,此举甚得普通大众民心;”     “其四,臣国自入印以来,兴施水利,修建道路,改良农具,所做利民之事甚多,不比印度王公或伊斯兰苏丹只知榨取民膏;”     “其五,臣国与天朝同气连枝,互市互惠,治下地方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这印人皆愿移入。”     这番话说得十分动听,赵弘不由叫好一声,赞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屈其所而众星共之。’,尔国是深得教化万民之法。”     他顿了顿,再深看黄诤一眼,道:“朝廷商议过了,魏国之请朕今日便准了。传旨,封魏国加德满都牧魏纪为释侯,世袭罔替。”     原来魏大公年老,甚爱第四子魏纪。但魏纪乃嫡次子,不得继承国位爵位,便将国家一分为二,将尼八刺这一带领土给魏纪立国,归于朝廷治下,以防日后兄弟阋墙。     黄诤一听,再拜于地,口呼万岁称谢。     赵弘待他起身,便笑问道:“按惯例,魏国一分为二,释侯当变更姓氏,不知是否更姓为释?”     黄诤见所请已准,自己不辱使命,心中甚喜,便恭恭敬敬地道:“皇上圣明,释侯正是欲更姓为释。蒙皇上与朝廷收释国于治下,此刻释侯已更名为释纪。”     赵弘听罢不由哈哈大笑。此时,他心中对黄诤好感已增加不少。     再说几句,黄诤便拜辞出殿。     ※※※     唐、魏后,便轮到了另一大公国韩国使臣。韩国之始祖名公孙策,乃是武宗同门师弟。先师唐游共收三名弟子,从长到幼分别为武宗、公孙策、叶遁。公孙策封韩国,叶遁封越国。     公孙策原被武宗封国于新疆庭州,前元名为别失八里。经百多年的诸侯征战,大家的地域不断变化,韩国领土逐渐西移到欽察草原之上。在与哈萨克汗国大战百年之后,韩国终于将此地蒙人尽数赶去伏尔加河以西或部份南下乌兹别克,其它游牧民族则归于韩国治下,向其称臣。此时韩国已占有几乎占有整个哈萨克汗国的旧地,地域超过八百万方里,人口一百二十万户,在西北诸侯国之中实力最强。     韩国如同所有西北诸侯国一般,都效仿着唐国来治理沙漠,百多年来都是成效显著,气候与地表大为改善。韩国煤、铁、铜蕴藏极大,每年出产铜、铁极多,又盛产棉花、烟草等作物,这使得韩国的国力位居于西北其他诸侯之首,每年岁入都在一千五百万贯以上。     韩国的贡礼也是不凡,乃是金三万两,银三十万两,珠宝玉器以及其它土特产各若干。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