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书魂——真书九十二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开化榜纸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纸。到了乾隆时期,编修《四库全书》时,使用的开化纸,比原来的开化纸稍厚。后期的这种偏厚的开化纸,就叫做‘开化榜纸’。

    “这本书的后面注明。作者是余姚邵瑛。开化纸和开化榜纸,已经失传了百年,你这本书又是手写的,开化榜纸始于乾隆年间,邵瑛是乾隆年间的榜眼,翰林院编修,他有机会使用开化榜纸,我个人,基本断定,这本书,是邵瑛的真迹原稿。”,华敏伟对何满子说道。

    “赵子昂就是赵孟頫,这本书的赵体字,行笔自然,一气呵成,没有一丝刻意勾抹,运笔无一丝迟疑,没有三四十年的功底,是写不出来这样的字的。”,冯衡补充着说。

    “邵瑛高中榜眼那年,就进了翰林院,当年就写出了这本《真书九十二法》。那年,他正好四十五岁。如果说,能写出这样的字,需要三四十年的功底。那么,我可以完全肯定,这就是邵瑛的真迹。”,华敏伟激动地说。

    “封面的厚纸壳,象是用布料和纸糊成的。”,华敏伟爱不释手地摆弄着《真书九十二法》,对何满子说道:“这是一本好书,你一定要用心看看这本书上的方法,否则,都对不起这本书的作者。”

    “我钢笔字都写不好,这本书是毛笔字,我恐怕真的练不好这本书。”,何满子尴尬地说。

    “要写好字,首先,要了解字的结构,懂得怎样合理搭配笔划,就可以了。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字的结构。无论是钢笔还是毛笔,你只是练习好结构就可以了,不要考虑用什么笔去写。”,冯衡说道。

    “其实,无论钢笔毛笔,写字的意义,就是要把字,写得端正好看,要让大家都认得。为了打破时空的限制,人们发展了书面语——即文字。“华敏伟说:”秦始皇焚书,统一文字,以及后来,明清时期‘馆阁体’的出现,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写出来的字,能够让人人都认得,让后世的人,能够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

    “如果,每个人都去追求艺术,写出来的字,都去追求个性,那么,等到以后,后世的人就不认识前人的字了。这样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也失去了人们最终创造文字的意义。”舒婷总结着说道。

    “这本《真书九十二法》,后来,黄自元重新书写范字,把字的笔划,刻意写得挺直,黄自元版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就是更加强化了字的结构,他的目的,也是让这本书更加实用。”,华敏伟说。

    “因为那本书的字,笔划写得简单明了,黄自元被后世的人评价说,他的书法水平有限,没有艺术价值。黄老前辈不计个人虚名,致力于规范文字书写,仅凭这点,他就是无愧于‘字圣’这个称号的。”冯衡说道。

    “妈!”,舒婷叫了一声,说道:“你不愧和华伯伯是多年的好朋友,你们说的话都是一样的。”

    “你华伯伯也是这样说过?”,冯衡看了看华敏伟,华敏伟微笑着不说话。

    “昨天,我去书法大赛录视频,华伯伯就是说着和你一样的话。”,舒婷说着拿起了茶几上的钢笔,给大家看了看说:“何满的字写得不好,有一个原因,就是,拿笔的姿势不正确。我就挑了这款正姿笔,你们看,笔杆上有凹槽,这个凹槽是握笔的最佳位置。习惯了这个位置以后,以后用别的笔,也会主动去找握笔的最佳位置了;一个人的字写不好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从小就被老师们灌输着什么一波三折,什么飘逸秀美、纵横崎岖。我手里的这款笔,是国外产的,主要是设计成适合写英文字母的,这个笔的笔尖,写出来到笔划,直来直去,粗细一样,我把这款笔给何满子用,就是让他直接去掌握间架结构和笔划的合理搭配,不去被那些陈旧的观念,所干扰。”

    “你的观点和阿敏,就是高惠敏老师的观点很相似。他有一个‘钢笔字教学十节课’,网上也能找到,这篇文章,花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华敏伟说,接着他对何满子说:“很多人看了他的理论,一夜之间,就把字写得好看了。”

    “字写得不好看的原因,有的人,是没有认真练习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人太聪明了,所以,写不好字。”,冯衡说。

    “人太聪明了,就写不好字?”,舒婷一愣,说道:“妈妈,你这个想法,有点奇葩。”

    “聪明的人,写字的时候,思维跳跃,脑子里面,一堆想法。他急于把脑子里的思想表达出来,就忽略了字。就像是写小说的作者,他们平时写字,很少有错字的,写小说的时候,偏偏是错字连篇。原因就是,他们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怎样讲好故事上面了,无意间,写出来的错别字,轻易地,被他们忽略了。”冯衡认真地说:“字写得好的人,其实,都是比较笨的人,脑子一根筋的人,不去关注,字的含义和表达,只关注字好不好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