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明朝去抗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高歌猛进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见主上殿下怒气冲天,争来争去的东西党今天倒是静了许多,

    现在的李昖倒是把眼光独到的柳成龙当成了救命稻草,对其言听计从,在一众喧嚣之后,率先问道:“柳爱卿,你有什么想法?”

    柳成龙倒也不含糊,他如今就如同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于谦,除了尽全力力挽狂澜之外没时间去想任何事,紧接着能做的就是亡羊补牢吧。尽人事,听天命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柳成龙第一件事就是建议立刻启动了朝鲜的防御机制。此时强敌入侵,正是朝廷派出统军大将的时机。

    经过朝议,已经高龄五十八岁,官拜左议政的金命元被钦点为都元帅,坐镇汉城,节制全国各路兵马。在他之下设三道巡边使,由原“北道兵马节度使”申砬出任,负责庆尚,全罗和忠清三道防务。申砬之下再设巡边使,由五十四岁的老将李鎰担当,专督庆尚一道的军事。虽然金命元一介文官,从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但派往地方驻防的申砬和李鎰却都是在与女真作战中立过大功的名将。

    “但愿吧,但愿申砬和李鎰两位老将军能凭借多年与女真的交战经验,将日本人阻挡于南部三道。”

    朝鲜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度,北高南低,境内崇山峻岭,交通非常不便。从釜山至汉城,无非左中右三条路:左路经忠清道,清州城,右路经庆尚道沿海,其中以中路最为便捷,直通汉城。日军如要北上,无非也是从三条路中选一条。而从秀家的动向来看,日军从中路进攻的几率极大。

    既然战略防御的重心是中路,身为巡边使的李镒自当率兵从中路南下,迎击日军。三道巡边使申砬则进驻重镇忠州,扼守住从中路北上汉城的咽喉。

    朝廷同时任命了几员副将,分别把守左中右各路要隘:赵儆和成应吉两位将军分别负责抵御任何可能沿全罗道和庆尚道海岸线北上的日军;边玑和刘克良两将则增援中路防御:边玑镇守位于忠州和尚州之间的要隘鸟岭;刘克良镇守汉城南面的关卡竹岭。两地都是以险著称的军事要塞,易守难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