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创下了登月停留的最高纪录,他们在月球表面采集了超过110公斤的岩石。
返回时,指令长尤金塞尔南等三名宇航员做了另外一件事,至今还在影响地球上的人类。
他们拍下了一张月球视角的完整地球画面。蔚蓝色的地球,安静地悬浮在漆黑的宇宙中。
在那里,几十亿人类和数不清的生命繁衍生息,人们每天迎接生命的出生,相爱,死亡。
这张照片的名字,叫“蓝色弹珠”。
若干年后的中国,一个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程序员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选择了这张照片作为启动页。
后来,这个软件成为了中国的国民级应用,每天数亿人使用。
它的名字是微信。
05
更多的变化令人始料未及。
在登月计划结束后,出席商业活动,演讲,出书,代言成了宇航员们退役后的生活日常。
尽管他们成为了世界的英雄,归根结底还是普通的人。
相比之前8美元的补贴,如今站个台就能拿到数万美元。很少有人能抵挡这种成功带来的财富、声名和美色。
登月结束后的十年,近半的宇航员选择了离婚。
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当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一同出席商业活动时,他们发现
同样是乘坐阿波罗飞船前往月球,曾经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每次可以拿到数万美元,而驾驶飞船的宇航员则只有几千美元。
在很多年里,肯尼迪航天中心附近地区的离婚率也一度跃居到全美最高水平。
在高峰时期,这里居住了nasa和外包公司的数十万雇员家庭。
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之一,是登月计划前的十年里,绝大多数人都忙于加班,夫妻之间缺少沟通,没能陪伴子女成长。
在尼克松时代的人看来,登月这个耗资巨大的项目没能带来什么实际收益,它的价值,充其量是人类在宇宙空间中留下的最大的浪漫。
而叫停之后,它的价值,却在逐步民用化、公开化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因为阿波罗1号飞船起火导致三名宇航员遇难,nasa委托一家化工企业,研发出了一款阻燃纤维材料和轻量化呼吸系统,保障人在火焰中也能正常呼吸。
后来,这一材料和呼吸系统被广泛应用在消防服上,拯救了无数消防队员和普通人的生命。
这家公司后来转型成为农业科技公司,在中国颇有名气,它的名字是孟山都。
在准备登月的10年间,为解决飞船电子元器件超重的问题,nasa给承包商们开出承诺降低零部件重量一磅,可以获得数万美元的奖金。
ib获得了大量的集成电路订单,分包给一家名叫仙童的公司。因为生产的产品稳定可靠,两家都获得了来自nasa的大量投资。
登月结束后,ib继续在这一系列技术上取得突破,在下一个十年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ib 5150。
仙童公司的几位员工出走创业,创建了几家公司。其中一家叫英特尔。
在开发登月科技时,为了减少繁琐的计算机操作步骤,一位nasa的工程师想到了用“点控”代替敲击键盘的方法。
最后,他做出了一个木盒子套着金属滚轮,两边的方块可以自由点击的操作装置。
这个长得像老鼠一样的小东西有了自己的名字———鼠标。
……
上一个十年,nasa统计的结果显示,阿波罗计划累计带来了近2000项重大技术发明。
它们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这些年来,登月造假的阴谋论也不绝于耳。
阴谋论者声称,美国没有登月,一切不过是好莱坞录影棚里制作出来的假象,nasa用特效蒙蔽了全人类。
最近一次对登月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明,是由中国做出的。
2010年,中国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绕月飞行,成功拍摄了六次阿波罗登月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车轮印记和引擎冲击痕迹。
估计还有那面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
而嫦娥系列卫星,也与阿波罗有着奇妙的缘分。
1978年,中美两国即将建交,美国送给中国一件礼物一块月球岩石。
那是一块浇筑在有机玻璃里,外形用凸透玻璃包住的岩石。砸开一看只有豆粒那么大。
重量1克。
这1克,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是宝贵无比。
弄成两半,03克放到北京天文馆展出;另外07克,国务院组织了北京、上海、广州、昆明、贵阳等地的八家单位研究。
最后发现它属于最后一次登月的“阿波罗17号”带回的,110公斤月球岩石的一部分。
围绕这07克的月亮,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发愤研究,一年内就写出了十几篇论文。
论文的作者中,有一个技术员,名叫欧阳自远。
三十年后,他主持设计了中国的嫦娥系列卫星。
06
阿波罗计划历时11年,成功将12人送上月球,从此之后,再无人类踏上月球。
这些年来,登月作为一个事件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
阿姆斯特朗在他72岁那年发现,独自出门时不再需要佩戴墨镜和口罩了。
主要原因是,登月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已经不再关注一个遥远年代的宇航员。
另一个原因则是他已经老得不成样子,还驼了背,走在人群中很难被认出来。
奥尔德林则在几十年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些年里,他此处高调演讲,宣布开始当作家,当演员,还计划前往火星。
他出演了19部电影和电视剧,饰演的角色全都是他自己。
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就是以人类登月为背景的《变形金刚3》,虚构了一个阿波罗11号从月球暗面带回了塞伯坦星的能量柱的故事。
登月对世界的改变,在几十年后更多地显现出来。
2008年11月,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