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少。几十名白人飞行员很快被选为候选宇航员,而nasa费尽周折,只选出一名黑人空军上校。
遗憾的是,这位黑人上校,在一次训练事故中遇难。
在那十年间,死于训练的美国宇航员竟有10人之多。
比如,阿波罗1号飞船实验舱在模拟实验时出现了短路起火,引燃了船舱使用的纯氧,舱门又没能及时打开,三名宇航员在短短十几秒内窒息烧死。
随后的事故调查报告指出,阿波罗1号飞船存在超过5000项安全问题,需要进行1300多项技术改进和攻关。
之后的几年,美国都在排查隐患和解决技术问题。几十万人为了登月的目标,常年加班。
7号、8号、9号……一直到阿波罗10号试验投放登月舱,登月才隐约瞧见一点曙光。
这时候,赫鲁晓夫早已在苏联的宫廷政变中下台。肯尼迪总统成了故人。
那次宣布登月计划的演讲不到两年,他就被刺杀了。
02
1969年7月16日,当地时间星期三,超过100万人聚集在佛罗里达半岛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这里原本叫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这里便更名纪念他。
选择这一天,主要是因为月球运行到了近地点。
近地点的意思是,距离地球的距离最近,只有363300公里,尽可能节省燃料。这个距离已经接近火箭推力的极限。
而刚好在这一天,太阳与月球的角度达到了最佳状态,宇航员们可以尽可能少地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选择在这里建立发射场,主要因为这是美国本土最靠近赤道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地球的腰带部位。
在这个部位发射火箭,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地球自转提高速度,让地球把火箭甩出去,也是为了节省燃料。
附近的旅馆酒店、高速公路、水路河道挤满了超过35万辆汽车和船只。更多的人守在电视机旁。各国派出的记者达2000多名。
在旧金山,一个叫张爱玲的中国女人听说明天有人类登月电视直播,赶紧去买电视,却因为初来乍到,买完了把路牌当成公交车站,暴晒了一天也没等到车。
在夏威夷,一个和登月计划同年出生的黑人小孩贝拉克正盯着电视屏幕。几十年后他在回忆录中说,当时8岁的他,还不能理解人类要去月球意味着什么。
发射台上,屹立着一枚高达110米的火箭。这枚火箭加注燃料后全重3039吨,相当于2000台小轿车。而它的价值,又岂是2000台小轿车可比。
当地时间早上六点半,三名宇航员由工作人员帮忙穿上重达120公斤的笨重宇航服,再扶上车前往发射台。
上午九点三十二分,火箭发射升空,巨大的助推器缓慢而炙热地将飞船推向太空。
按照计划,他们将在15分钟后开始环绕地球一圈半,调整检查好飞船设备;第三级火箭点火,摆脱地球引力,用90个小时将飞船推往36万公里外的月球。
在近四天时间里,他们需要严格遵守组织规定
每天睡8小时,吃4顿饭。
nasa为宇航员们准备了两份菜单
培根、桃子、糖饼干、菠萝汁、葡萄柚和咖啡;
炖牛肉、鸡汤、椰枣蛋糕、葡萄汁和橙汁。
为了防腐和节省时间,这些食物都做成了开袋即食的果冻状,不需要加热和冷藏,就是味道不怎么样。
正在飞往月亮的,是三个白种美国男人。
尼尔阿姆斯特朗,空军试飞员,典型的实干派,不苟言笑,性格温和。
促使他参加登月选拔的,是小女儿几年前在一场疾病中去世,这个男人决定通过事业慰藉自己。
巴兹?奥尔德林,海军飞行员,技术良好,雄心勃勃,自负,率直。他是宇航员中的佼佼者,但并不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能与他交好。
迈克尔?柯林斯,原本是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因为进行了一场脊椎手术耽误了任务,才被派到阿波罗11号上担任主飞船驾驶员。
他们能成为最早登月的人类,实属偶然。
按照原计划,阿波罗1号遇难的三位宇航员才是首次登月的最佳人选,之后是阿波罗7号的一位宇航员。
结果,他却在太空环境模拟中出现了失重环境下不停流鼻涕,可能出现脱水死亡的情况。
这才轮到他们三个。
从左到右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奥尔德林
按照计划,到达月球附近后,主飞船“哥伦比亚”号将绕月飞行,并分离出“鹰”号登月舱。
两者的名字各有各的寓意。
哥伦比亚号,来自100年前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从地球到月球》,那本书里飞向月球的宇宙飞船叫哥伦比亚号;“鹰”则是美国的国家象征,白头海雕。
之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将乘坐“鹰”前往月面。柯林斯则留在“哥伦比亚号”上,无缘登月。
临出发前,他接到的命令是,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一天内无法返回,他将独自驾驶飞船返回地球。
那时候,两个同伴已经成为月球上最早的人类遇难者。
在阿波罗11号发射前半个月,苏联抢先进行了一次登月火箭的发射。
它想要赶在美国之前登上月球,狠狠的羞辱美国人。
结果,这只熊被现实狠狠的打了脸。
由于一个螺丝钉没拧严,火箭在升空12秒后爆炸,超过2300吨熊熊燃烧的高纯度液氧和煤油从天倾泻而下。
事后,当局用了18个月时间,才将爆炸造成的毁坏清理干净。
专家评估这是人类历史上非核武器造成的最大破坏。
白宫准备好了两封演讲稿。
一封是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尼克松总统将念道
因为你们的成就,使天空也变成了人类世界的一部分。使地球上也获得和平与宁静。
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为一体,他们对你们的成就感到骄傲。
另一封则是哀悼信。如果他们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