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各州、郡、镇、县、戍、党等重要的行政区域、军事要点、山川河流标注的还是比较清楚准确的,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镇军长史王畅、镇军司马叔孙睿、镇军狱队尉景、镇军户曹史孙腾,四人分坐在两侧的木凳上,高欢进门时,他们正聊着什么话题。
传令兵报告完以后正待介绍高欢,段长撩了撩衣袖打断他:“不用介绍了,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高欢,怀朔镇哪有不认识的,下去吧。”段长的打趣之语,引得在座几人发出轻松的笑声。作为高欢的姐夫,尉景也附和着呵呵傻笑。高欢可不认为自己也有权利一起“陪笑”,他以一个后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标准的立正姿势报告道:“报告将军,镇兵高欢奉命前来报到,请您指示!”
这种气势和表达方式早已深入他的骨髓,即使穿越时空也不可能改变。只是不知道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能不能过了北魏镇将的关。高欢想,初次在这些军中老将面前现身,关键在于精神气质,先声夺人。至于该如何说话,想必此时的北魏军队不会有严格的规范化语言,只要能表达清楚,应该不会引起过多的猜忌。
正如他猜想的那样,仅仅一个超标准的立正姿势,明快肃穆的报告语言,瞬间就赢得了四位长官的一致好感。各自暗赞:好一个帅气的青年俊彦!与坊间传说的“吊儿郎当”大相径庭。
姐夫尉景也是第一次见小舅子在正式场合如此的爽利英气,精神为之一振,顿觉与有荣焉。
这还是几位上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与他见面。平时也都听说镇军当中有个名叫高欢的小兵,能说会道,没事的时候,身边经常围着一帮年轻后生,听他讲故事、说话本,是个活泼好动的人物。一把盐炒麻籽、瓜子、黑豆,翻来覆去的几个段子,听者百听不腻,说者甘之如饴。不少中低级军官也听过他讲故事、说段子,风评不错。有人向将军转述高欢说的那些“才子佳人”、“江湖豪客”、“和尚与尼姑”、“光棍和寡妇”的段子时,掩饰不住古怪的神情。追问之下才知道,这小子年龄不大,男女之间那点龌龊事在他嘴里能说的活灵活现,像是亲力亲为过似的。渐渐地,高欢的名声因为讲故事而出名,这就是为什么段长会调侃一个微末小卒的缘故。
“暖场”的戏码过后,军司马叔孙睿代表在场的几人,详细向高欢询问关于在阴山腹地遇到蠕蠕兵的前后经过,并且了解了发生战斗的过程。叔孙司马问的仔细,其他人听得认真,不时还插话补充提问。可是,高欢的叙述听在几人的耳中,得出的结论却是相去甚远。怀疑、震惊、疑惑、不屑、后怕……各种情绪,不一而足。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