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员相聚的大喜之日。许多军官是从几十里以外的地方赶过来的。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的会员越来越多,第二十镇的二十几个管带大多加入了我们武学研究会。今天又有一位管带加入到了我们的行列。他就是我请来的教官、第二十镇司令部警卫营管带秦啸天。”
说完,王金铭朝身边的秦啸天一指,院子内的军官发出一阵欢呼声。有的说见过,有的说不认识的。
只见台下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个子高出大家足有一头的管带说了一句:“秦啸天?就是那个深入匪巢,单擒匪首的人吧?”
“就是他。我来介绍一下。”王金铭指着那个大个子说,“这位是八十标一营管带冯玉祥,是我们武学研究会的副会长。”
秦啸天急忙挤了过去,说:“冯管带,久闻大名啊。”
冯玉祥连说:“幸会,幸会。”
二人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说起这个冯玉祥,他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人物。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光绪八年(1882年)出生,其父冯有茂按族谱为其起名为冯基善。他的父亲冯有茂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年轻时曾经中过武秀才,武功甚是了得。冯基善幼年就随着其父习武。那时,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他命令淮军在保定府开展“五营练军”,冯有茂便携家到保定府投了军,当了一个哨长。因此,保定成了冯玉祥儿童时代的成长之地、第二故乡。冯玉祥一生都是改不了的保定府口音;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冯玉祥的哥哥补上了一份练军绿营马兵的空缺从军,冯玉祥则接替其哥哥的位子进入村里的私塾读书;保定府“五营练军”是有名的“父子兵”,也就是老子离职,儿子上去顶替。光绪十八年(1892年),营里有一个兵额,冯有茂的好友——哨官苗开泰决定补给冯有茂的次子——冯基善。当时怕耽误了时辰,而被别人抢去兵额,苗开泰来不及问冯有茂次子的名字,就给直接编造了一个名字“冯玉祥”登记入册了。从此,冯基善就更名为冯玉祥。他不用随营操练,发饷时到营中应名去领三两六钱银子就是了,其余时间仍在家中读书练武。这在保定府的淮军中,叫做“恩饷”;两年之后,冯玉祥结束了私塾教育,入保定练军营拿枪操练,那年他只有十四岁。后来冯玉祥的父亲因伤丢了差事,断了经济来源。冯玉祥为了多挣一点银子,就四年如一日地在教场练喊队列口令,他想成为传令教习,结果却练出一副惊人的大嗓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冯玉祥离开淮军,到武卫新军中当了兵。在新军中,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赢得了士兵们的普遍尊敬。他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了管带这个位子上。
接下来,秦啸天和冯玉祥发生了怎样的关系呢?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