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故,欲成此最上一层至真妙道。
炼神合虚,炼形无漏。
炼己纯熟,戒体有成。
炼己者,
持身守戒,常清常静,是为丹基。
炼性无性,真空无为,是为丹母。
《清静为丹基,》
灵台无一物,
脑海无一念。
《无为为丹母。》
无相无住不生其心。
自然而然不假造作。
《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
至于铅汞水火,是为丹药。
以无欲不动(六欲不生)为定,
以空性无忿(七情未发)为慧。
以元神为性根,
以真炁为命基。
“真铅、真汞、身心“是也。
“身心两个字,是药也是火“
身心合一之后,铅汞皆无也。
定则身心合一,神气相注,
慧则灵光乍现,慧照圆明。
收拾身心之要,在乎虚静。
虚其心,空其性,则神与性合;
忘其形,空其身,则精与情寂;
意大定,则三元混一,五行全。
此所谓三花聚,五气朝,圣胎凝。
身、心、意合,即三家相见结婴儿也。
作是见者,金丹之能事毕矣,
神仙之大事至是尽矣。
《窒欲惩忿为水火交,》
窒欲,六欲不生,精固。
惩忿,七情未发,气定。
气合神,谓之水火交;
神入气中,气入神中,神气相注,如磁吸铁,如如不动。
《性情合一为金木并,》
性,真性无为,无来无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情,人之七情也,喜怒哀乐悲恐惊。
七返九还,情来归性,炼己纯熟,情合性谓之金木并。
《洗心涤虑为沐浴。》
一尘不染,万想不起。
玄理章
静为之性,心在其中。
动为之心,性在其中。
心生性灭,心灭性现,
如空无象,湛然圆满。
《存诚定意为固济,》
意至诚,则神自凝。
戒、定、慧为三要,
“戒”者:摄心。
所谓心者,无非七情六欲之念想,摄心,就是为了炼自己的不动心,不妄情,故言“炼己”。
六欲止,无欲而身安,精自化气,不炼而自炼。
“定”者:不动。
七情不动也,因精气神无漏,至神气完足,清静清净,无欲无念,无求无得,坐忘无为,神气相交,五气朝元,息停脉住,气自化神,不修而自修。
“慧”者:空性。
明心见性也,诸相俱虚,明了自心,定后方显,此一觉念耳,非眼能见,唯有体觉,泥丸自凝,三元混一,造化生物,此时所觉真性,明明了了,不作前思,不作后虑,故此如如不动,独坐虚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以言见“如来”。
而非幻见如来之虚象,道家言此境为五气朝元,身心意皆不动,感而遂通,三花聚顶,元神自显。
言“中”为“玄关”,
无实无虚,无上无下,无前无后,无善无恶,如如不动正中时,此为“一”也。
《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
明心,知念起之生灭处。
见性,知性情之所发地。
圣胎,身心意,精气神,混合为一也,即见真性显元神之时。
《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
以身为丹,圆融得一也。
《身外有身为脱胎,》
真空炼形,炼形为气,丹从身出也。
《打破虚空为了当。》
炼气成神,脱离三界,不坠五行生灭之中,超脱自在也。
《至士可以行之,》
至士者:“有始有终者,名志士也”,道心不坚,半途而废,岂能有成。
《功满德隆,直超圆顿,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九年面壁,易变神形,炼神合道,神形俱妙也。
待一篇《无上至真妙道》说完,直说得风和日丽,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种种详庆。
众人大多数心头一片宁静,三毒消灭,六欲不生,无比心生欢喜,底下更有几人,直接入定,进了佳境。
但也有一些人,鸭听天雷,不知所谓。
此时看看周边人,不由大感羞愧。
台上那玄虚道长,闻得更是连连点头不断。
待无名说完,便直接打坐,入于静定之中。
过得几息,无名见得几位茫然无状之人,便继续说到,下面本道在说一篇《阴阳先后天》。
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此篇适合初修之人。
于是无名继续言说到:
言后天《破幻渡彼岸》
息心止念常内观,自见灵山塔为径。
阳升阴降运坎离,玄关初开五气朝。
三花聚顶不稀奇,返本归元入虚空。
性空法明渡彼岸,方知原来皆虚幻。
言先天《立真入圣基》
清朗灵台无一物,本来真性常寂寥。
三昧真阳日日生,不修不炼已采炼。
五蕴皆空入寂灭,始证不来阿那含。
长寿地仙阿罗汉,玄化究竟名涅槃。
无名此时不厌其烦,继续一一详解。
《破幻渡彼岸》
《息心止念常内观,》
凡人初修,收心止念,以一念代万念法,将此心猿意马收藏于内,内观不遗,长生久视之道。
有欲观其窍,降伏心猿意马。
其窍者心也。
所谓心者,念想也。
《自见灵山塔为径。》
心如石塔,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见相非相,则见灵山如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