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良久,便继续问到:“那……又当如何入定?有如何得慧呢?”
无名继续说到:
“不动曰定,
空性曰慧,
身心意俱不动,感而遂通性。
炼性空性则慧光生。
若要离宫习定,
先需水府求玄。
下田神阙内藏精,两肾之间,六欲不起,则元精自固。
精固则无漏,无漏则气生,此水府求玄之旨。
中田巨阙内藏气,心脾之间,七情不动,则元气自定。
气定则自伏,自伏则朝元,此离宫习定之旨。
上田泥丸宫藏神,泥丸宫内,心念不思,则元神自凝。
神凝则性显,性显则空寂,此炼神还虚之旨。
以意守丹田某处作功夫者,皆行错事。
吕祖曰:“养气忘言守”。
所谓功夫,不过是戒欲,止情,息念。
老子曰:《清静无为》四字
丹者,身心合一,性命相交。
所谓炼丹,既是炼身心无漏。
精气神全,三元归一为得丹。
其,定境有五,最后入灭成正果。
定,
有小定,曰有相定。
既是打坐不动,求静定态。
有大定,曰无相定。
即是道法自然,无相无住。
小定,有法有相,只图一时之静定。
大定,无法无相,二六时中皆不离。
小定,有为。大定,无为。
历五个层次,从有为定,入无为大定。
其一:神气相注,持身不动。如磁吸铁,谓之“身定”。
“空身”则“炼精化气真阳生”。
其二:心无念想,无来无去。如如不动,谓之“心定”。
“空心”则“炼气化神结圣胎”。
其三:身心寂不动,感而隧通性,心空性显。谓之“自性定”。
“空性”则“炼神返虚养圣胎”
其四:空性返虚,退藏于密,无眼界无意识界。谓之“灭尽定”。
“空法”则“返虚无为无不为”。
其五:无执无住,无相无为,空法无为,以虚合道,“无为而无不为”,“无所住而行布施”,谓之“无相大禅定”,
“空相”则“炼虚九转合道真”。
其六:九年面壁,易变神形。
寻幽静之所,鸡犬不闻,一心内守,神仙抱一,九转金身,羽化登仙,虹化成佛。
出神入化则了道,身消道成,炼气化形,是名“涅槃入灭”脱胎换骨,破而后立,成仙了道。
无名说完,王伯已只能闻个大概,其余也是一头雾水。
此时无名便呤道:《大道无为自化》
持戒坎中生真阳,
任督周天转河车。
抽坎添离变乾坤,
返本归元真气生。
前出神阙后命门,
中和气足五气朝,
周流六虚落黄庭,
真意大定神性聚。
神凝还得去还虚,
虚之又虚乃道本。
大道无为形自化,
金身九转道便真。
“王伯,小道将这篇《修真入道诀》先传你,先用心记下。
来日方长,修真悟道也需循序渐进,不可一步登天,今晚能明白个大概就可以了。”
于是无名便缓缓呤道:
“疾由气生,病从口入,欲修其真,先去其弊。
戒欲止情,理心正行,精神內守,抱元归真。
悟道需行,进道若退,得道需舍,明道若昧。
静来归根,动而复命,复命以恒,守道以常。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神性常明,形体常固。
心无所住,真空妙有,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脱胎换骨,易变神形,出神入化,白日飞升。”
王伯不明之处,无名便一一详解一番。
只见无名再呤道:
“功夫只在日常作
无事无恼莫瞎寻
身心清静天地归
大道自然为无为”
王伯且再听此静定要诀:“
《真一不二法门》
妄想莫起,贪求不生。(息心)
心不动念,念不生念。(止念)
念念归空,空空相续。(悟空)
空空则寂,寂寂则静。(入静)
人能寂静,气能自定。(炼精化气)
气若能定,神即能凝。(练气化神)
神不来去,气无出入。(胎息)
一觉独灵,唯神独耀。(觉性)
灵灵寂寂,如月中天。(凝神)
太虚无形,大道无相。(炼神)
阴神粉碎,同于大通。(返虚)
圣真合道,无为自化。(合道)
真空炼形,易变神形。(面壁)
金身九转,脱胎换骨。(九转)
炼形化气,真人飞升。(真人)”
不知不觉,一夜已过,东方发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