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种恨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52、有人故意陷害吕舒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发现自己竟谁也不敢猜。

    可我知道吕舒不会做这种事情。

    殿中一直沉默着的赵孟清突然上前一步,开口道:“陛下,微臣不了解吕公公所以不敢妄加猜测,但是秦不羡在我礼部做过近两年的侍郎,这两年里,微臣与秦不羡私交甚笃,对其品行志向都颇有了解,秦大人志不在朝堂,她已在半月前同我商量了辞官之事,她说自己的事情已经做完,希望下半生归隐山林,寄情山水,忘却庙堂官客,做一个江湖散人。这样的人,是没有道理、也没有动机去私藏龙袍的。”

    卫添眯了眯眼睛,点点头:“说得不错,还有没有人,想为吕舒开脱开脱啊。”

    他虽然话里问的大殿之内所有的人,可他的目光却一直审视着本王。

    最后,许是终于在我的脸上发现了他希望看到的紧张和担忧,才收了这个问题,给出答案:“众爱卿判断得不错,是吕舒。”

    我猛然抬头。

    他却不再看我,自嘲笑道:“这是从朕的父皇身边一路伺候过来的人啊。朕对其推心置腹,信赖有加。可又如何呢,他竟私藏了朕的衮服。他想做什么?想有朝一日自己称帝还是有朝一日让他希望的那个人称帝?这朝堂上,还有哪些人有这些稀奇古怪的心思,不妨今日一同来说一说罢。”

    我几乎要怒火攻心。

    本王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到私藏龙袍这弱智之处。若吕舒想称帝,他等到自己称帝时现量尺寸现做衣裳也来得及,何苦穿卫添这不合身的?

    若是吕舒想我称帝,他私藏了卫添的龙袍便更没有道理,他一向谨慎小心,赵孟清问他桃花酒的事他都愁眉不展怕影响到南国府的前程,他怎么可能去做偷龙袍的事,留下这样一个金灿灿明晃晃的把柄?!

    “陛下。”

    “陛下。”

    我已顾不得其他,正要上前为吕舒辩解几句,却听到声音重合,下一秒兵部尚书陈长风已经抢先一步站到我面前,俯身拜道:“陛下,您方才询问这朝堂上还有哪些人有这些稀奇古怪的心思,臣便想起一事,不奏臣心里便不痛快。”

    卫添正襟危坐:“奏罢。”

    陈长便掏出一本奏章,越过下来接奏章的公公,众目睽睽之中,亲自递到龙案上。

    我听到扳指掉落的声音,余光一扫,果然发现高济两股战战,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奏章,他前方的高蜀和李敬堂脸上的表情也十分好看。

    “南国府巡抚高济,谨奏。”卫添拿着奏章,读之一笑,“这高大人写的奏章,为什么还要劳烦到了陈大人交到朕的手里?”

    高济赶紧上前跪道:“陛下,这不是臣写的,是有人想嫁祸微臣,便模仿了微臣的笔迹,实则……”

    “咦?”卫添疑惑道,“‘嫁祸’一词作何解?莫非你知道这奏章里的内容?连朕都不知道这奏章里写的是什么,万一写的是你在南国府的丰功伟绩,这可不是嫁祸,而是褒奖。”

    高济的脸上已全是汗,在他身旁的高蜀暗暗踢了一脚,高济便不敢再说一句话。

    大殿静得可怕,奏章翻阅的声音清晰至极,一万多字的奏章,卫添一字不落看了半个时辰,表情从平淡冷静变得愈发凝重,我希望他注意到那关于南国府女子的一段话,他也果然注意到了,手指敲了龙案三下,慢慢悠悠地将那句话读出来——

    “南国府女子书画无一不通、歌舞无一不精,东启人爱慕之,北御人向往之,送南国府女子入异国以交好诸国将相王侯,联合而抗南境之莽莽贼寇。”

    他大笑一声,眸子从清冷变得血红:“朕的皇后便是因为要嫁入异国郁郁寡欢自溺身亡的,她过世还不足一个月,你们便来让朕同意把南国府其他的女子也嫁到异国,好啊,都是朕的好臣子啊。朕的皇后有人不敬,朕的龙袍有人觊觎,朕这皇位坐得,实在是椎心泣血啊。”

    群臣悉数跪地,大呼臣子该死,吾皇万岁。

    偏偏那高济不知死活,跪走过去,嚎啕大哭:“陛下,这折子不是臣写的,臣冤枉啊,是陈长风栽赃污蔑,臣从没有想过要这样对待南国府的女子啊,望陛下明断!”

    卫添又是一阵冷笑:“这奏章里还写了上次你从南国府带回来的税银三百一十万两,丝绸五万四千匹,茶叶二百六十斤。这些数字,无一不准确,而整个朝堂,知道这确切数字的,除了带回这些东西的你和同住丞相府的你爹,便是昨日才同朕核对过国库银两的户部尚书,你的干爹李敬堂。你方才说是陈长风陷害你,撇开这字迹同你的字迹毫无二致不说,就说陈长风在兵部做官,他还能比朕提前知道这国库的银两不成?”

    高蜀和李敬堂闻声立马跪了。

    陈长风也跪下,大呼一声:“吾皇英明。”

    卫添把折子照着高济的脸扔了下去,眼风沉了沉:“说说罢,是你、你爹、还是你干爹授意你写的这封奏章啊?”

    事到如今,已别无他法,趁高济惶然无措不知如何辩驳的时候,高蜀大呼一声万岁,接着痛心疾首道:“此事与李大人无关,是老臣高蜀教子无方,撰写罪文使我大锦皇后懿德受侮、仪范蒙尘,此孽障罪责深重、死不足惜,望陛下重罚逆子,也望陛下降老臣管教无方之罪!”

    这一段话说完,高蜀已然老泪纵横。

    李敬堂闻之也动容落泪道:“臣李敬堂愿与高兄一道,领子不教之罪。”

    可最后,卫添并没有降高蜀和李敬堂的罪,高济也只不过是被罚在丞相府思过,而不是当即革职、打入大牢。

    陈长风戚戚焉,本王亦然。

    从古至今,帝王宠信臣子、不忍降罪之事多矣,可侮辱先皇后、罪责至此依旧不处罚的帝王却不多见。

    我大锦江山,怕是要亡。

    卫添倒是给出了这样做的理由:“当年,朕太子位被夺,自帝京出逃,身无长物自身难保,是李敬堂李大人拿出三万两银子给朕做盘缠,高蜀高大人把自己在东裕府山间盖的私宅给朕住。若无他二人当时给朕的银子和宅子,朕怕是不能卧薪尝胆撑到重回帝京那一日,也无从遇见小枝。”

    低头看向高蜀和李敬堂,喟叹道:“所以这一次,朕虽大怒但不治你们的罪,是朕联想到当日的窘迫,不忍对你们太过苛责。希望你们也能体谅朕的不易,管教好自己的儿子,莫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