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王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别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太好了。”小妹满是欣喜的道:“大兄前一阵也是有信来,现在药材什么的也不缺,防蚊防疫也一直在做,但就是考虑医生不足,不仅是内科,还缺骨科,伤科医生,小儿科,妇科的也缺。”

    中医其实也是早就有分科,除了祝由科不提之外,外伤科,骨科和小儿科是早就有了,然后也是有专门的妇科医生,大魏好象多了内科医生,也相差不多。

    中医的理论在后世看来是荒诞不经,最少是没有办法用科学水段来证实。

    就算是中医院,除非是给重症病人做临终关怀,不然的话检查也是用现代医疗仪器,开药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直接上中药,最多是含西药成份的中成药。

    中药太苦,不易下口,见效也慢,说实在的已经不太适合几百年后的时代了。

    但中医千年以上的经验也不是完全无用,从各种草药里一试再试,证明对某种疾病有效,这也并不算巫术。

    好的医生,能去除一些没用的骗人的噱头,比如什么莫名其妙的药引,只凭成方加上病人的实际情形,能做出大致准确的判断,使用草药加上病人自愈的能力和意志力,大体上能救活不该死的人……这差不多就够了。

    昌文侯府请到的医生,肯定是没有水货,也算是对徐子先和东藩事业最大的支持了。

    “家兄一定很高兴。”小妹颇为高兴,也有几分俏皮的道:“九月时文珺姐就要到东藩,到时候我们再见了。”

    陈文珺面色微红,从此前的挑选工匠,到现在的挑选医士,其实她在其中真的出了不少的力。而且由于她的原故,陈笃敬在东藩也是额外多花了好几十万贯,这笔钱是抵了她的嫁妆,徐子先月前写信到昌文侯府,决定有一万亩棉田的收益归陈文珺,将来做她的脂粉钱,也就是零花钱。

    对这个表示,陈笃敬表示很满意,再加上有昌文侯府在东藩商行陈笃敬的三成分红,差不多一年几千贯是有的,还有一万亩棉田的收益,一年最少三万贯,这么一算,陈文珺将来不会窘迫,俨然就是个小富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陈正志适时出来打了个哈哈,消解了妹妹的窘迫和害羞。

    “前几天有十余个任家子弟往澎湖了……”陈正志接着道:“看来明达对澎湖和南洋水师是真的掌控下来,此前我们都有些担心,不知道水师之事会不会有些反弹,后来赵王那里安插了不少水师将领,我们才知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现在看来,大局定了。”

    大局是差不多定了,陈正志也是颇感轻松,才会在两个女孩子面前说这些话。

    此前水师的掌握和澎湖是不是顺利拿下来关系相当重大……如果出现兵变哗变,或是民变,那样赵王或是林斗耀都有理由介入……朝廷要的是稳定,但如果不花什么精力和金钱就能打压徐子先一下,相信两府不会反对,天子更是乐见其成,赵王更是会鼓盆而歌……好在最坏的局面并没有发生,也可能是徐子先的掌控力真的很强,陈笃敬,陈正志父子还有昌文侯府的人都不太懂得兵家之事,所以他们担忧也是在情理之中。

    后来南洋水师的武官陆续离开澎湖,官兵更是走的七七八八,在福州的人们才知道南安侯又是顺利将南洋水师拿下来了。

    对高层来说这是预定的事,南洋水师那点船和人手福建这里根本看不上眼,而交到徐子先手里,不光是势力范围的划分,也是福建路高层的共识……别人去是搞不好了,给南安侯搞好了,也算是给福建外海加一层保险。

    总不至于徐子先这样的宗室国侯,会和海盗同流合污?

    赵王这里,对被徐子先撵回来的武官,包括岐州的厢军武官,一律接收和安插到好位置上。其实明眼人看的出来,这些武官是完全无用的废物,但对赵王来说,能将人手接收下来,并且展现出胸襟度量,显露其与徐子先的不同之处,邀买人心,这才是要紧的事情,就算是颗毒药,赵王也是仰脖子咽了。

    “小妹你要从澎湖过么?”陈正志笑的有些暧昧……不过很快省悟过来,这个玩笑对小妹这年龄的女孩子来说,不太适合。

    特别是双方还没有订亲,只是人人都知道这婚事差不多是定了而已。

    “不从澎湖过了。”小妹含羞笑道:“到花溪距澎湖港口也不到一天的路程,又没甚要紧事,就不过澎湖了。”

    “我倒是想去看看。”陈正志弥补道:“听说葛大,葛二带两营兵去东藩了,六营水师官兵陆续到澎湖,还要在澎湖继续征四营兵到东藩。还有不少流民,壮丁,也是被船运到东藩去了……那边的情形定然是大变样了。”

    小妹和陈文珺眼中也是有些神往,女孩子看似保守稳定,其实内心也不乏冒险的激情,特别是一桩事物还在发展的过程中时,又有着宏大的未来,对女性也是有足够的吸引力。

    而主持其事的男子,在女性心里更是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也是女性特有的浪漫情怀。

    小妹想着的是在澎湖配合兄长的魏翼,而陈文珺毫无疑问是在想着主持一切大局,定下大计主持所有一切的徐子先。

    陈正志突然感觉一阵无趣,索然无味……

    他对小妹道:“吴先生决定了没有?”

    “还说要等着看看岛上的成效……”小妹轻轻一皱眉,说道:“不过我看他还是心动了。”

    徐子先推出了外人看起来相当疯狂的学校计划,岛上现在已经有适龄的学童和学子过万人,大魏的学堂一般也就是几十人,这就算是比较大的私塾了,一些较为出名的大型书院,学子最多也就几百人。

    一次收过万学子,就算是京师的太学生也没有那么多,这个计划对一个普通国侯来说,说是疯了也并不为过。

    但东藩那边办学的事,还是在徐子先的决心和意志之下,不断的推行了下来。

    东藩与福州两边来往的人较此前增多了不知道多少倍,还是陆续有愿去东藩的贫民,匠人,不断的被福船运走。

    南安侯府在东藩的额定人数是万户,现在还远远达不到标准,福州这里,对移民被迁走一部份贫民减轻地方压力也是乐见其成,是以到目前为止,放行移民仍然是既定的政策,并没有受到刁难。

    办学的消息传过来之后,有人诧异,有人讥笑,有人不为所动,但对更多的贫民来说这是相当利好的消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