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辟寒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 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垂覆的睫毛,轻轻颤抖了一下,然后,慢慢地睁开眼睛。

    姑姑她苏醒了,目光茫然地望着头顶那架绣着凤垂牡丹的缎帐,片刻之后,扶兰见她双唇微翕,口中喃喃地说了一句什么。

    她的声音虚弱得几乎不可听闻,但扶兰却看了出来,她的唇,在重复着方才那句飘忽的歌声。

    不服辟寒金,哪得帝王心,

    不服辟寒钿,哪得帝王怜。

    “姑姑!”

    扶兰呼唤了一声,扑到凤床之前,抓住了姑姑的手,眼睛里含着泪,又带了几分惊喜。

    近旁的宫人和女官被惊动,纷纷围来。

    姑姑的面庞,白得仿佛落了一层飘在君山山头的苍苍之雪。

    片刻之后,她慢慢地转过脸,冰冷的指,轻轻地搭在了扶兰的小手上,用微弱的声音,命周围的人都出去。

    宫人和女官们无声地退出了内殿。

    耳畔那道飘渺的歌声,来得无影,去得也是无踪。

    万籁俱寂,耳畔清明。

    姑姑轻声说:“兰儿,唱一首你父王登君山祭祀丰年,我们长沙国的子民所唱的歌吧……”

    “姑姑好多年没听了。想听……”

    扶兰慌忙擦去眼泪,用力地点头,唱出了她再熟悉不过的那首歌谣: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华时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女童的嗓音,回旋在凤仪宫空旷而幽深的宫室里,稚嫩而空灵,宛如天籁之音。

    姑姑的唇角,慢慢地微微上翘。

    扶兰一遍又一遍地唱,唱完了这支歌谣,再为姑姑唱另一支。

    姑姑起先一直凝神在听,慢慢地,她仿佛累了,闭上眼睛。

    片刻之后,扶兰听到她喃喃地说:“……袁丞相,他如今还好吗……”

    扶兰一呆,停下了。

    她曾听母后用怀念的口气对自己说过,长沙国的袁丞相,是父王的左膀右臂,但在几年前,他已病去了。

    袁丞相终身未娶,只留下了一个据说早年是在深山狼窝边捡来的义子,起名汉鼎。丞相去世后,母后将那孩子接到王府里抚养,视若己出。他比扶兰大了几岁,对扶兰百依百顺,犹如扶兰的另一兄长。

    “姑姑……袁丞相……他已经病去了……”

    扶兰不明白姑姑为何突然会问及袁相,迟疑了下,小声地回答。

    姑姑一动不动,眼睫忽然再次一颤,慢慢睁眸,仿佛再次清醒了过来。

    “……是啊,他已经去了……我忘了呢……”

    她用低得几乎不可听闻的声音,自言自语了一句。

    “姑姑!你要好起来呀!”

    一种不祥之感,仿佛潮水一般,将小小的扶兰,整个人全部吞没。

    她趴在边上,小手紧紧地攥住姑姑那只柔软而湿冷的手,一边流泪,一边不停地叫着她。

    姑姑吃力地抬起一只手,指尖轻轻替她擦去面上不住滚落的泪珠,一双美丽的眼睛凝视着她,低低地说:“他们都说,姑姑是长沙国的第一美人,但姑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知道了,等兰儿日后长大了,才真正是我们长沙国的一美人。”

    她微笑,一字一字地说:“兰儿,你这一辈子,一定会比姑姑幸运的。姑姑会为你祈福,护着你的。”

    她用力地握住扶兰的手。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心中所愿,传达天听。

    身后,女官带着太医,匆匆赶入。

    姑姑终究还是没能熬过那一关,不愿让扶兰看到她的弥留,后来,让人强行抱走了哭泣的扶兰。

    天亮的时候,扶兰听宫女说,她的皇后姑姑走了,走得非常安详,姿容如生,就仿佛睡了过去似的。

    一晃已是十年。

    或许,远不止十年。

    那么多年,光阴竟就如此过去了。

    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唱歌给姑姑听的小小女孩了。

    但那一夜,姑姑对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扶兰至今想起,历历在耳。

    然而,姑姑于弥留之际的美好祝福,终究还是落空了。

    时人有言,长沙国慕氏女,每代必出一绝色。

    无双美貌,偏命运多舛,不得善终。

    这,或许就是慕氏女的宿命。

    ……

    从洞庭转入长江,沿江逆水西行,过江陵、峡州、归州,经巴东,穿巫山,艰难蜀道之旁,便是夔州,州下有一古县,据说县志最早可追溯到本朝开国之初,一支为避祸的前朝谢姓之人,辗转迁居到此,慢慢繁衍聚居,到了今日,县里仍多谢姓人家,得名谢县。

    晨曦透过一扇有些年头的蒙了层窗纸的镂雕着万字纹的的旧窗,渐渐地,将屋里的光景照亮。

    谢家祖宅的这间正堂房里,这日,谢母沈氏像往日那样,盘膝坐在床边,等着儿妇慕扶兰来给自己请早安,再替自己穿鞋,梳头,新的一天,也就开始了。

    慕氏是三年前过世的长沙王的王女,今长沙王的王妹。

    嫁到夫家,不论原本身份高低,早晚问安,自是必要,此为儿媳对婆母的人伦孝道。

    但日日亲手替婆婆穿鞋梳头,以慕氏女的身份而言,难免有屈尊之嫌。

    所以一开始,当新媳妇主动服侍自己做这些的时候,沈氏是料想不到的,也有些拘束。

    而现在,慕氏女过门已有半年多了,温婉娴淑,对自己毕恭毕敬,服侍周到,浑身上下,竟不见半点王女的架子,谢母也就从一开始的束手束脚,变得渐渐习以为常,乃至理所当然。

    沈氏习惯早起,新媳妇也跟着她,日日天不亮起身,卯时中,必已等在堂屋外。眼见今日已经过了点,还不见慕氏女现身,东厢新房那边,那个跟着新媳妇过来服侍她的慕妈妈,不过也只派了个丫头来,说夫人今早起身略晚,先向老夫人告个罪,等下就来问安,心里,未免不舒服起来,眉头渐渐地蹙起。

    一旁那个早几年前就从戚家过来伺候她的侍女秋菊——本命是叫.秋兰的,有几分姿色,为避讳主母之名,改为秋菊,察言观色,小声嘀咕了起来:“老夫人,不是奴婢多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