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大了,头脑却还很清醒,“以前小的时候,到了中秋,村里的孩子就聚在一块玩。”
“奶奶,你小时候玩什么?”文仔的小表弟问。
“请篮姑啦,拿个竹篮,烧香拜拜,唱歌把篮姑请来,就能问篮姑事哩!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
“我考试多少分也能问吗?”
“能啊,怎么不能,篮姑什么都知道。”
“奶奶奶奶,你教我吧,那以后我就可以问篮姑我的成绩了!”
文仔外婆摆摆手:“不行不行,那是女人玩的,男孩不玩那个。”
“那男孩玩啥?也能问事吗?”
文仔大舅说道:“得了,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你还玩不够?快吃饭。”
小表弟不满的噘嘴。
吃过晚饭,大人们聚在客厅里闲侃,开着的电视播放着穷极无聊的晚会,纯粹就是个摆设,压根没人看。小孩则都到屋外玩去了。
我和文仔介于大人和小孩之间,要硬插进去和人们闲侃我是没什么问题,不过看文仔的样子完全没有那意思,所以我们选择做“小孩”,走出屋外。
离开了文仔那一大家子,外头冷冷清清,是惯常的城市节日表现。小表弟他们不知道去哪了。城中村里的路灯不多,加上是黄色的灯光,显得很晦暗。其中一盏路灯不知道出了什么毛病,忽明忽暗,让人看着难受。
我和文仔漫无目的的在城中村里乱逛。那盏忽明忽暗的灯实在让人不舒服,于是往相反的方向走。
这一走就越走越冷清,直到沿途再看不见一个行人。
“再过去就出去了,回去吧。”文仔说。
“等等,你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我说。
“声音?”文仔疑惑。
我让他仔细听。
这声音一阵一阵的,像是一群孩子在背书一样。
“还真有!难道幼儿园里还有人?”
“这里头有幼儿园?”
“有啊,就在那边。”
这年头,还真是有人的地方不一定有江湖,但一定有幼儿园。
反正也没事,我们顺便过去看看。这个点总不可能幼儿园里还有人。而且听着还挺多人。
城中村说大不大,越往幼儿园的方向走近,那阵声音就越发的清晰起来,隐隐能听出念诵的内容:“迷童子,迷魂阵,请你师傅下凡耍一阵,大哥看牛烧香多,人为你,你为人……”
声音一阵一阵,循环往复。就在我以为会一直不断重复下去的时候,声音戛然而止。
因为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声音上,声音停下,一时间觉得周围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秋天的冷风来回吹拂,不由一哆嗦。
不一会儿,一阵粤剧腔调传来,婉转悦耳,有模有样,能隐约听出唱的是《昭君出塞》。听这声音唱的人应该是个小孩。
刚刚还集体背书,怎么突然变成唱戏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