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画得蛾眉胜旧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功在千秋者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陵城,宁王府。

    正堂之中,寒露姑姑换了盏新茶来,恭恭敬敬与楚王殿下奉上。

    萧邃将茶盏端在手里须臾,一口未饮,堪堪搁在一旁。

    “姑姑应当知道——”他慢声浅笑道:“本王此来,并非是贪王叔府上的一杯茶。”

    “三天了,王叔能好吃好喝地款待小侄,就不能赏脸与小侄见上一面吗?”

    寒露姑姑站在他面前,垂首不疾不徐道:“殿下也应当知道,王爷的话早有了,奴婢是劝不了的。”她道:“您京中事忙,还是听奴婢一句,早些回去吧。”

    萧邃笑了。

    “怎么姑姑觉得,自家主子尚且劝不动,却是劝得动本王吗?”

    寒露姑姑一噎。

    他看了眼天色,想了想,道:“劳烦姑姑转告王叔一句,今日日落之前,他若定了心不见我,那我便要走了。”

    寒露姑姑来不及高兴,又听他道:“——我会南下,去见一个定然会见我的人。”

    “殿下!”她猛然一惊,定了定神,妥协道:“请您稍候,容奴婢去传话。”

    不多时,寒露姑姑再回来,脸色不大好,可说出来的话,却是萧邃爱听的。

    宁王寝殿中,萧邃尚未进门,先听到几声咳嗽。

    多时不见,萧惊池的身体似乎又差了。

    他进内见礼,仍旧恭敬,萧惊池叫他起身落座,上来便是一声叹息:“你这孩子,何苦来哉?”

    萧邃苦笑:“您把我要问的话给说了,却叫我说什么呢?”

    萧惊池也笑。

    半晌他道:“孩子,听王叔的话,回去吧。”

    他说:“我知你为何而来,但许多事情,只知道‘果’已经够了,你若强行去探究那个‘因’,到最后,真相……未必是你承受得起的。”

    萧邃便问:“所以您只要我记得您是谋反不臣之辈,却不愿意告诉我您为何如此?”

    萧惊池看着他,没有说话。

    “也罢。”片刻,萧邃点点头,寞然笑道:“王叔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有些方面,您可能还不大了解我。”

    萧惊池眼中闪过一点疑惑,又听他问道:“王叔既然不愿给我我想要的答案,那不如先听我给您讲一个故事?”

    他有心摇头,可想了想,到底还是叫他说了。

    于是,萧邃便将当年‘太子悔婚’的来龙去脉,统统与他讲了。

    “……我长到十八岁,自诩金粉堆里见过无数算计背叛,但武耀二十年之前,我从不知道,这四个字儿可以如此残忍——噬骨噬心,不堪比拟。”

    他放下凉透的茶,目光平静地看着萧惊池,问道:“王叔现在还以为,造就您如今所为的‘因’,是小侄不堪承受的吗?”

    萧惊池许久没有说话。

    他先是怔愣,然后,眼中似有什么情绪被打破了,再又一点点拼接起来——最后,化为一团恍然的光。

    “……呵,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萧邃被他的反应给弄懵了。

    王叔这是……明白了什么?

    他正暗自猜测着,忽见萧惊池仰头一叹,痛陈三声:“先帝……皇兄……璧山——!”

    “‘璧山’?”

    萧邃一愣,试探道:“璧山郡主?”

    萧惊池笑着笑着,疲倦地阖上双目,顷刻之间,仿佛老了十几岁。

    萧邃有些害怕。

    “王叔……”

    萧惊池抬手止住了他的话,片刻后,看向他问道:“你想知道,是什么造就了我今日?……是什么,造就了你今日?”

    萧邃心里没底,却还是坚定地点头。

    宁王便是一笑。

    “是萧惊泽。

    是萧挽筝。”

    他说:“是……赵遣。”

    先帝萧惊泽,璧山郡主萧挽筝,还有……灵丘侯赵遣?

    这三个名字拼在一起,能组出来什么?

    萧邃脑中一片混沌,想了又想,还是道:“我……不明白。”

    是啊,不明白。在萧邃今日这些话之前,萧惊池也还有许多不明白。

    可到现在,他全都明白了。

    他怅然赞道:“先帝高招,璧山不负裴兄‘闺闱女相’之赞,这俩人为着萧氏江山,真算是煞费苦心了……一个放弃了儿子,一个,舍得出自个儿的亲闺女……”

    他顾自感怀一通儿,对萧邃道:“来,王叔便好好给你讲讲,这一局,是从哪开始的。”

    他想,真算起来,事情的起因,应当在武耀十年。

    “当年灵丘侯赵遣与沈氏之女的事,只因怀国公裴稀出言赞赏小舅子的这份儿‘真性情’,相氏便只能忍气吞声,将定好的媳妇拱手让人,连先帝都因顾念与裴赵两族之势,不敢强作公断……

    我这些年琢磨着,多半便是此事给先帝提了个醒儿,叫他开始忌惮功臣了。”

    ——有了忌惮,便有了算计。

    “北林赵氏——先靖国公赵述是谨慎之人,在赵遣之事后,自觉赵氏树大招风,便急流勇退,逐渐淡出朝野,以此保全了富贵。可摇芳裴氏,便没那么好运了。”

    “武耀十八年,在你同瑶卮的婚事之前,许国公潘诫进言,将其族妹潘雩嫁与本王为继妃——起初我也未曾多想,娶进门,便打量着好好待着,可后来……”

    说到这儿,他眼中闪过一抹痛色,沉一口气,继续道:“直到两年后,公孙逊身死、遇儿重伤之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本王的这个王妃,打从一开始,便是璧山特意嫁过来,监视本王的。”

    当年裴公班师还朝,宁王忧其病体,又因洞悉潘诫暗自调动手下南下,恐其对裴公不利,故特遣手下将军公孙逊与独子萧遇同去迎裴公回京。

    不料,此事被潘王妃知晓,秘密告知族兄潘诫,并透露两人南下路线。潘诫派人前去截杀,终致公孙逊身死,萧遇重伤,就此绝从戎之路。

    听了这些,萧邃双目微瞪,半晌难平。

    “不是说,阿遇与公孙将军当年,是因回京路上,遇到暴民叛乱,所以才……”

    萧惊池摇头笑了。

    “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