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飞三求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难念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来,忙吩咐道:“以后待你二叔二婶不妨亲近些,我看陶文瑜就时常去二房,看看二房的势头,你和你兄弟的前程怕还是要落在他们上头,端着长房嫡出的架子在这府里可不就是笑话了。”

    陶文琳羞红了脸,道:“娘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娘教导我们气不可移,腰不可折。”

    卞氏苦笑了声,道:“这也是你外公曾经教导过我的,可是你外公就是因为太孤傲,仕途不畅,告老的积蓄做个田舍翁都勉强,还是我拿了......”看了看女儿瞪大了眼睛,便咽下去脱口的话,只理了理陶文琳垂在耳旁的碎发,轻声道:“娘亲也不是让你去攀附什么,不过该低头时切莫逞强,架势,架势,若没人架着,你上哪里得势去。”

    陶文琳双眼中氤氲着泪水,低下头不讲话。

    卞氏知道她在陶府一向是被宠着,捧着的嫡长女,猛一下却是不能承受,不肖说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便是自己也是当了十年无忧无虑的大奶奶,才妄想去压制黄氏,有了今日之辱。

    只是她的女儿一定要凭风借力嫁入夫强家宁的好人家,才能消了她心头大憾。

    她问道:“你可知承恩公家二公子的帖子送到了你小叔那里?”

    陶文琳身体一震,抬起头,轻点了一下,卞氏又问:“那你可知这帖子也送到了陶文梧那里?你小叔素有才名倒不以为奇,那陶文梧却只是个名次略前些的秀才罢了,怎的就有人巴巴送了请帖?”

    陶文琳低头不言。

    卞氏冷笑了声道:“你二叔皇恩正隆,是炙手可热的天子近臣,可你大哥却没有个好爹让人来结交。”

    陶文琳轻咬了唇,小声道:“只要大哥肯上进,何愁不能出人头地呢?”

    卞氏叹口气道:“我的傻孩子,虽都是秀才,陶文梧是可直入国子监的贡生。你大哥可怎么办,没有名师教导,如何在学业上有所成?听说赵二的春宴上,国子监的老师学生且不少,你大哥若有机会结交一二,岂不大善?只叹你们托生在大房,若不自己打算,越发没有立足之地了。”

    陶文琳看着这较与往日大不相同的母亲,一时不知作何回答,当夜在床上翻腾许久,待到翌晨,陶文琳吩咐厨房做了芙蓉羹,拿了食盒盛了,领着小丫鬟亲自送到陶国襄的院子来。

    “前几日听祖母说小叔爱用芙蓉羹,今晨起就让厨房做了。”陶国襄面上不露,先让人收了汤羹,知道还有后话。果然又听陶文琳问道:“小叔接了承恩公府月末的春宴帖子,却不知究竟是哪一日,娘亲也好让下人们备好车马,省的耽搁了小叔的行程。”

    陶国襄笑道:“倒也不用,我已打算回了。”

    “啊......”陶文琳眼中失望一闪而过,笑道:“本以为那赵二公子也是位奇人雅士,堪堪能与小叔相交的。”

    陶国襄道:“你所闻不差,赵二公子文武全才,是个腹中锦绣的趣人,只是你祖父让我安心读书,这酒宴乐事,索性也都免了。”

    陶文琳笑笑,状若无意的又提起大哥陶文栋总不得法,做学问尤其辛苦,若有个良师益友在旁倒也好了。

    陶文琳说了一小箩筐的科考进取方才走了,陶国襄却盯着那碗芙蓉羹食不下咽,他想了片刻,起身吩咐丫鬟收拾了餐桌,去了致远斋陶文梧的住处。

    因他经常往来致远斋,是以仆妇都习以为常,也无需通报,便进了陶文梧的书房,见陶文梧正眯着眼对着寸余长的青玉细细端详,不时还拿起刻刀比划几下。

    “怎么刻起小印来了?”陶国襄走近了问道

    陶文梧这才发觉陶国襄到了,忙笑着招呼:“小叔来了。”放下刻刀,将青玉小心放入锦盒,又喊丫鬟进来沏茶。

    陶国襄拿起文梧放入锦盒的青玉,本以为是普通玉石,却不想是成色极好的和田青白玉,颜色匀称,色泽光盈不见杂色,虽比不得水头极好的上等羊脂玉,却也很是不差了。

    陶文梧看陶国襄摩挲着玉石,便道:“文姜送来的,央我刻一方小印与她。”想起她请人刻印时,颇为颐指气使的样子,便苦笑道:“要为字画鉴赏,契约花押,拜帖落款......竟是要块六面印。”

    陶国襄再细看玉石,点点头道:“大小质地倒也合适。”

    陶文梧接着控诉道:“她说玉石珍贵,不能仓促而为,所以三月为限,早一天完成都是我敷衍。”

    陶国襄笑道:“那丫头刁钻,你还护着她去看灯,凭白被你娘埋怨,何苦来哉。”心里却想,凭陶文梧的技法,即使六面印不易,一旬倒也制得,这丫头定下三个月,一天不能少,怕是心疼文梧做学问辛苦,想法子给他解闷的,不免想起陶文琳来,那也是个心疼哥哥的丫头。

    陶文梧很是头疼:“你也知道她刁钻,我若不带她去看灯,她能让我几个月不得安生,不过这次确有点过,怕是这个月都不许她再出门了。”

    陶国襄不以为然道:“不必担心,那一年杭州大雨,莫说府门,因园中积水,连房门都十几日出不得,可她领着众人做香药包,酿青梅酒,好不热闹,你何曾见她憋闷过。”

    陶文梧想了想,也释然笑道:“含山郡主也在京中,她是文姜的手帕交,若是送了帖子,娘都不好推迟。还有子扬兄,待承恩公家春宴一毕,也是要登门的,到时候我们就在这个院子里摆上一桌,天气若好,还可以让文姜放风筝。”

    陶国襄听到承恩公,便眉头一挑,问道:“承恩公家的帖子你已经回了?”

    陶文梧答道:“当天就回绝了,莫非小叔要赴宴?”

    陶国襄点点头:“这次我想带着陶文栋同去。”

    陶文梧面有不解,承恩公家不好结交。

    陶国襄又问:“你与国栋也交换过文章,你觉得他学业如何?”

    陶文梧道:“他是大哥,比我入学早,怎好随意评论。”

    陶国襄呵呵笑道:“他虽长你三年,却跟你一样都是去岁的秀才,你又是头名贡生,有何不能议论。”

    陶文梧只得答道:“大哥......学得扎实,四书五经都通顺。”

    陶国襄摇头叹气道:“唉,十余载才习得通顺而已,死读书罢了,若再无良师开窍,大半生都要蹉跎在秀才名头上了。”

    陶文梧不好再讲,初与陶国栋见面,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