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飞三求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百态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前笑,人后常常发呆,接着就诵读佛经,陶文琳心中不解,母亲是不喜二叔还是二婶呢?

    大丫鬟青梅随着陶文琳一前一后回了后院,陶文琳捏着帕子,又想到今日和母亲一起看礼单,较之往年足足少了七成,陶文琳心里清楚,往年礼多皆是因为二房不在京城,节礼都送了祖父母,由母亲打理而已。

    刚踏进自己的小院,便听到有小丫鬟聒噪的声音:“粉桃姐姐不知道,那真是一色一纹黄花梨的拔步床,金灿灿的描金,活现现的雕花,我只听戏文里说过,还真没有见过这样好看的床呢,那底下的铺盖也不知用什么做的,轻巧得很也绵软的很,居然真有人用这么好的云锦做被面!”

    粉桃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小丫头见了更是得意:“二奶奶让人从她库房里搬出一架有五扇屏风的镜台来,我看那镜子光亮,鎏银镀金的,还有香味,还是有人认出来是小叶紫檀木的,不敢让我碰呢,就这样给二姑娘装扮屋子,二奶奶还嫌不足,真不知二奶奶娘家黄府又是甚样的神仙洞府!或是二爷做官发了大财也不可知。”

    青梅听着不像话,一声轻咳,粉桃和小丫鬟看到陶文琳慌忙行礼。

    青梅打了帘子将陶文琳迎进屋内,见陶文琳脸色沉沉就向粉桃使了眼色。

    粉桃上前解释道:”刚进来的三等小丫头,规矩还没有学成呢,也没敢分她什么差事,不想她自己到处乱跑,乱了规矩。“

    陶文琳叹气道:“哪有人生来就有规矩的,自然是可以慢慢教的,可惜本性难移,她多嘴饶舌且目有贪念,留她在家我不放心,找个由头赶出去吧。”

    说了一句便丢开不管,陶文琳又吩咐道:“今天我陪母亲用饭,去拿点参须,让厨房炖个鸡汤。”

    粉桃点头应下,又犹疑着道:“今天厨房的邓婆子,说三姑娘身边的丫鬟给了一百文,想让厨房弄点花胶,这一百文喝上好的鱼汤是尽够了,只是......花胶不好弄,碍着三姑娘的脸面犯难呢。”

    长房的三姑娘陶文琅是庶出,生母原是陶太太身边的一个二等丫鬟。

    陶文琳闻言又想起二房本也有一位姨娘,没有所出,一直在后院,从未露面过,听说原来还是陶太太身边的一等丫鬟......转过神来道:“再从库房里挑一些花胶交给邓婆子吧,那一百文也让她收着,不必声张,就当赏她全了我们三姑娘的脸面了。“

    陶二奶奶黄氏哄睡了才三岁的陶文杭,刚走进东小院就听见一阵时而呢喃时而清越的琴声,露了笑来,守门的小丫鬟正抄着袖子在太阳底下晒暖,看到黄氏忙上前行礼,却被示意禁声。

    东小院正房五间,打通中间三房又用两道花格月亮门分成寝室,客厅和书房。现在日头尚好,都半开了门窗通气,正厅中央摆放着红木梅花案,案上又摆着一只青釉通透的玉壶春瓶,插着梅花,嫩红的花朵儿映衬着碧莹莹的春瓶,冷香清幽,暗萦纡室,寝室的温香华美,书房端静优雅,客厅有说不尽的奢贵富丽,紫檀木的雕花镂空落地灯架,上悬着绢纱八角宫灯,磨石的地面上是大红色莲花纹毡毯一直铺到鎏金的罗汉床下,再配着一阵阵抑扬顿挫的琴音,说是神仙府邸并不为过。

    只是黄氏本以为在抚琴的女儿却斜靠在床几上,双手平摊在腿上,还垫了块白绸帕,丫鬟红裳半跪在脚踏旁,拿着小刷子正为她细描慢绘,十指纤纤,粉嫩的指甲已涂满蔻油,香案袅袅中正抚琴的却是女儿的闺中密友庄秀,再看到大丫鬟青禾端着果盘站立在一旁,陶文姜不时偏头从她手里衔果子吃,或是眯眼听一段古琴,悠然自得中惬意万分。

    这若是个儿子,黄氏就要拿这纨绔做派的滚刀肉当场祭一祭家法了,压了火气冷声道:“你今天的功课可是完成了?“

    陶文姜一惊,还不及反应,丫鬟们已纷纷上前请安,庄秀也起身相迎,含笑行礼:“姨母。“

    黄氏看到庄秀,脸色方好了些,见庄秀伸手来扶,便顺着她坐到了罗汉床上。庄秀的母亲和黄氏情同姐妹,所以才会在家族生变后被托付给黄氏,数年来与陶文姜起居一处,黄氏亦待她犹如亲子,相较于陶文姜,庄秀端静懂礼却不拘谨,黄氏尤其喜爱。

    有了庄秀在前,黄氏总算不再俏面含霜,陶文姜暗自松了一口气,吩咐青禾沏茶,巧笑倩然:“原觉得井水沉涩,我院中那口井却甘甜冷冽,母亲品品,可配得上这普洱?”

    黄氏嗔怪得瞪了瞪,终还是抬起茶盏,低头小饮了一口,点点头。

    庄秀道:“江南不见雪点,今春我们又入京晚了,不然若像书中一样,早早收集了冷梅上的雪花,也好烹茶。”

    陶文姜因着才抹了蔻油,高举着双手靠着黄氏坐了,得意道:“听说京城的玉泉山,泉水清透甘美,不知与杭州的虎跃泉相比如何,待天暖了些,我们去玉泉山取水如何?“

    一句正中黄氏恨事,她沉声道:“新年还没折腾够,你倒是想到了以后,这一月来不见你读书写字,也不见你拈针拿线,功课早就荒怠了!”

    陶文姜也不惧她:“今儿个大姐姐还要我和她一起跟着高大家念书呢。“

    黄氏果然眉头一皱道:“哪来的什么高大家?”

    庄秀闻言也挑了挑眉,听青禾回道:“奴婢听大厨房的邓婆子说,高大家年少时是柔燕公主的陪读,本来出宫嫁人,随着丈夫外放了,几年后丈夫病死在任上,她带着个女儿回了京城,娘家早已中落,不得安身。托了柔燕公主伴读的身份,又写了一手好馆陶,渐渐的便教导京中闺阁的功课,去年底辞了工,说是要帮女儿女婿掌家,却不知怎的就又回来了......”

    黄氏沉思了下道:“柔燕公主我倒还有印象,身体很是娇弱,时不时就要卧床静养,却还是不知高大家是哪里来的陪读了。”又回神对陶文姜道:“你从未与大姐姐她们一处读书,大家进程不一,还是摸清了底细才好一起授课。”

    陶文姜心中暗喜,对黄氏此举早就了然,母亲自然不会让她跟着所谓的高大家读书,如此以来倒又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逍遥日子可过。

    黄氏不理陶文姜的小心思,只对青禾道:“你很好,姑娘身边的事物且精心点,一草一木要打听清楚,以后亦当如此。”

    另一个大丫鬟红裳看气氛正好,便拿出准备好的衣衫首饰请黄氏掌眼,陶文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