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飞三求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陶家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起了上身,抬手捂住了陶国安的嘴巴,急道:“皇家的事儿也敢拿来调笑。”

    陶国安抓住黄氏的手,捏了捏,道:“皇后娘娘凶悍,除夕夜都没让皇上进寝殿,宫外都传遍了的。“

    黄氏抽了手,推了一把陶国安靠过来的胸膛,嗤笑:“皇后娘娘再凶悍,年前还不是新封了王丽妃?王家那些个子弟也跟着耀武扬威起来,华明澜那个正经国舅却没过得正经年。可见还是男人家威严,恁她是一国之后还是一家主母呢。“语毕,即掩了帐子,转身朝内不再吱声。

    陶国安摸了摸鼻子,直起身轻叹了一声,道:“今儿让小厨房给你做点鸭肉小饺吃,沾着这新酿的小醋,才对味呢。”虽然知道自己言多必失不小心打翻了一碟醋,可自家的这碟醋即使酸起来也是微香微甜的。

    黄氏听着陶国安出门的脚步声,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复又合上双眼。

    直到天色微亮,黄氏才召来人穿衣洗漱,陶家几房住在一起,已致仕的陶老太爷老太太体恤儿子们当差繁忙,媳妇们教养子女,管理家宅也甚是辛苦,并不狠要他们三餐侍立左右。

    黄氏用青盐擦牙后对身边的大丫鬟宝珠道:”今儿让姑娘随我用早餐,去吩咐一声。”

    宝珠正递上热腾腾的帕子,回道:“方才小丫鬟们提水的时候看到姑娘带着青禾朝秋煦堂去了,估摸着今天要陪着老太太用早膳了。”

    黄氏擦手的动作停了停,叹口气道:”这是躲着我呢,正事儿上不见她那么精乖。”

    宝珠不好再搭话,外间已有小丫鬟摆好碗筷,便就势扶着黄氏出了内室。

    黑漆嵌螺钿圆桌上已摆上了七八个佐粥小菜,黄氏口味清淡,早膳更是少见荤腥,只一笼鸭肉小饺摆在中间,却见旁边还有一个白瓷炖盅,盅盖紧扣。宝珠上前掀了盅盖,却是一道八宝南瓜盅,黄橙橙热腾腾的南瓜肉,酥烂烂甜糯糯的八宝仁,香气扑鼻。

    宝珠呀了一声,眯眼笑道:”这样的手艺,定是姑娘让青禾早早做好了,小厨房擎等着献上来呢。姑娘真是孝顺,去老太太那里尽孝,还不忘了夫人。“

    饶是黄氏心里清楚这许是陶文姜“避祸”的伎俩,也不禁嘴角翘起,随着宝珠侍候着,软糯糯的八宝馅,佐着鸭肉小饺,一口一口吃的香甜。

    秋煦堂是陶家正房,现居着陶家的老爷老太太,因病致仕的前礼部郎中陶老太爷近年身体有所好转,愈加修身养性起来,五更一到便起身耍一套太极,再到书房或写字或读半卷书,辰时一到与陶老太太一道用早膳。

    陶文姜到秋煦堂的时候,陶老太爷正在书房,李嬷嬷催促着小丫鬟们给陶老夫人梳妆,出了卧房正巧看到陶文姜带着青禾一路走来,忙上前招呼:“二姑娘今天来的可早。”

    陶文姜笑容明丽,一边随着李嬷嬷往正室走,一边答道:”我陪祖父祖母用膳啊,晚了就没我的了。“

    李嬷嬷笑道:“昨儿新泡好的黄豆,清早儿就做了豆腐花,拿高汤煨着,二姑娘有口福。

    陶文姜很是娇嗔:“那李嬷嬷叮嘱下去,我要用鸡汤煨的,多放胡椒,我可不要肉糜。“

    李嬷嬷笑盈盈道:”嬷嬷省得,这就吩咐小厨房给二姑娘换上新鲜的虾仁。“看到青禾手里端着小瓮,了然一笑,冲青禾轻摆了手随她一同去了。

    秋煦堂因是陶老太爷和老夫人起居的地方,正室左右两边紧挨着内室和陶老太爷的书房,仆妇丫鬟们也大都学会屏气凝神,少有嘈杂之声,是以陶文姜声音一起,便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一圈圈荡起来。好在她声音清脆,传到静谧的卧房不显聒噪,倒像清晨的雀儿一样新鲜灵动。陶太太端坐在镜台前由着小丫鬟整发,正巧从铜镜里看到陶文姜走进内室,手里还捧着一只插着梅花的白瓷玉壶春瓶,便假意斥道:“大清早儿的,你精神气倒足,到祖母这挑肥拣瘦来了。”

    陶文姜嘻嘻笑着给陶老太太行礼,就有小丫鬟上来替她解了云锦斗篷,露出碧青色及腰小襦袄来,下着十二幅淡金色马面裙,腰身处系着粉红宫绦,缀着白玉牡丹佩,既清雅又娇贵。陶文姜走近,铜镜里便显出少女殊丽的面庞,梳了个双挂望仙髻,发髻上点缀着珍珠珠花,相间着丁香碎金饰,圆润的耳垂上也是同色的丁香耳钉,耳边各有银丝绳细细编制的一缕垂发,摇曳动人,不画自清的小山眉下一双妙目,水光潋滟,顾盼神飞。任谁见了这样钟灵毓秀的少女,也会心软几分,更何况亲祖母,看她捧着瓷瓶的双手微微有些泛红,便急道:”可是一路走来,冷着了?身边的丫头怎也不备着手炉?“

    陶文姜摇摇头,看见小丫鬟给老太太挽发便急道:“将发髻挽得再高些,梳成牡丹髻。”

    正在梳头的小丫鬟手一顿。

    陶老太太道:”不许胡闹,今天既不出门又不迎客,梳个简单的发式就好。“

    陶文姜不满道:”祖母,你看着梅花开的多好阿,用来簪发再合适不过了,我可是千挑万选折来的。“

    陶太太定眼一看,几枝梅花或含苞待放,或艳红似火,可喜招人,再看到陶文姜一脸委屈,撅着的小嘴比梅花还要娇嫩,不由虚点了她一下,无奈道:”就梳个牡丹髻吧。“

    那小丫鬟手指麻利的梳高了发髻,陶文姜在妆匣里挑选合适的发簪,又召人拿来小剪子,仔细剪下一截梅花枝来,斜插在一旁,陶老太太刚过五十,因常年无甚心事,保养得不差,陶文姜单选了一支八宝凤钗,不沉重却压得住富贵的高髻,斜插的梅花更是显出好气色来。

    陶太太暗暗点头,这丫头肖母,吃穿也成章法。

    陶文姜见状更是得意,捧起梅花瓶,仰着下巴道:“这个摆在内书房的花几上,正合着那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陶太太还未更衣,便许她去了,只是多说了一句莫扰了祖父读书的话来。

    陶文姜放轻脚步走进陶老爷的书房,瞥到陶老爷铺起宣纸,从松鹤纹竹筒中挑拣出一只羊毫笔来,陶文姜忙走上前,拿过墨条砚台,边磨边歪头问道:“祖父是想做山水还是花鸟画呢?”

    陶文姜显是常出入的,陶老爷倒也不惊讶,便捻须道:“愿符千载寿,不羡五竹封“。

    那就是画草木了,陶文姜闻言便在浓墨中注入一管清水,调得更淡些。

    陶老爷正感念朝廷风云变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