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终叹世间苦昼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请留一腔热血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杜爱卿,改稻为桑实为良策,朕命你着手办理此事。”

    “臣遵旨.“杜琰对皇帝拱手,之后嘲弄地看了一眼面色难看的几位尚书后便袖手站回杜澍身侧。

    “大审今日便到此为止,若无他事,便退朝吧。“

    “遵旨。“

    ..............

    李隆盛在薛元屛的陪同下向浮阳殿走去,一路上,薛元屛虽一言不发,但是,老头子打小便是李隆盛的内卫太监,薛元屛即便脸上不说,李隆盛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忡忡忧心。

    “薛老,你觉得杜琰的建议如何?”李隆盛语气平淡地问道。

    “皇上既然同意了,那杜大人的想法想必也是极好的。”薛元屛拱手回答道。

    “薛老,朕打小开始你便和我形影不离,您老的心思,我一眼就看出来了。”李隆盛轻笑。

    “皇上明鉴。”

    “其实,你的想法我可以理解。杜琰这一策,若是真能成事,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我永和压力,也可以充实国库。若是不成,便如顾旭所言,国家动荡,各地民众揭竿而起。那朕便是永和的千古罪人了。”

    “那皇上您又为何同意?”

    “哈哈,薛老,您老藏不住心事,朕是知道的。”

    “皇上恕罪,是老奴越矩了。”薛元屛低头。

    “无妨。这里不是说话地方,待到了浮阳殿,朕再和你阐明理由。”李隆盛挥了挥手。

    “皇上,还有一事。”

    “讲。”

    “江南道崔牧野,已经在玄武门前跪了一天一夜了.......“薛元屛凑近李隆盛身边低声道。

    李隆盛脚步一停,摇头笑道。“杜澍这老东西真是越活越成精了。”

    “之前,玄武门的卫兵认出崔牧野,询问崔牧野所为何事,崔大人也不说,只是一直跪在那里要求见皇上。老奴去后,崔牧野也不起身,直言要老奴通知皇上放他进宫。老奴不清楚情况,也不知崔牧野到底是真有急事还是皇上责罚他。正巧,昨天皇上您在浮阳殿闭关,老奴也不好打扰。今日,问杜大人情况,杜大人也摇头说不知道此事......“

    “这太京的文官,半数都是他杜澍门下学生,看看,活了这么久,看事情就是通透。什么都知道,可是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老狐狸是什么?“李隆盛哈哈一笑。

    “那,皇上,崔牧野他......“

    “通知玄武门卫兵,放他进来。“

    “是!”

    ..............

    不过两刻钟的工夫,就有卫兵架着一名身着打了孔雀开屏补子官袍的中年人走进浮阳殿。薛元屛这时搭了把手,肩膀轻轻一抬,中年男子的大半边身子就落在了他的背上。

    “下去吧。”

    “是!“

    这时,李隆盛坐上青铜道台,拿起手边玉锤敲了一下道磬。

    “薛老,把他背上来吧。”

    “陛下,这....“薛元屛扭头看了一眼此时面色蜡黄,嘴唇干裂的中年人。有些迟疑。

    “无妨。”李隆盛这时大手一揽,便有一幅棋盘如羽毛般落于他身前茶案之上。薛元屛领命将其背上倒台。

    “崔大人,醒醒....“再将其放于道台上后,薛元屛拍了拍那此时靠着自己怀里的中年人的消瘦脸颊,没一会,他便醒转过来。

    “这是....“

    “浮阳殿。“

    中年男子听闻此言,如同被打了一剂鸡血一般,眼睛睁圆。这时,那中年男子才发现自己面前坐着的那位不是当朝皇帝又是谁?

    “微臣崔桢参见陛下。”男子一手撑地,勉强坐起。

    “崔爱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启禀陛下,长乐道各地今年出现采生折割事件,若不处理,人心浮动,恐大祸将至啊。“

    “崔桢,这两个月王家那群人还好吗?”李隆盛笑问。

    “微臣这两月便在来太京的路上,王家...“中年男子突然醒悟过来,便又强撑着一口气正色道。

    “微臣这两月并未在长乐道,但事关紧要。这件事极为古怪,微臣之前差人着手调查此事,但最终都无功而返。之后又多次派人火速前往太京,可最终都下落不明,因此微臣只得亲自前来,若皇上要追究微臣渎职,也还请皇上开恩,先派人将事情调查清楚,之后要杀要剐,都悉听尊便。”

    李隆盛笑着摇了摇头。“崔桢,你这说的什么话?爱卿为国为民,朕又怎忍心涂害此等忠臣?不过,朕也有好久没和爱卿见面了,甚是想念。爱卿不如先陪朕聊聊天,其余事情,留待后讲。“

    崔桢听罢此言,即便还是有些焦心,但也只能立起身子,正襟危坐。李隆盛一看便乐了。

    “聊天就聊天,爱卿干嘛摆了这么副脸?“李隆盛笑着摆了摆手。

    “微臣知罪。“崔桢稽首。

    ”好了好了,爱卿这古板脾性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改,朕也是真心无奈。对了,崔爱卿,你还记得你十几年前殿试的时候朕说过什么吗?“

    崔桢一愣。

    “朕当时翻了翻花名册,之后便把你叫了过来。当时,朕指着你的名字的那句话你还记得吗?”

    “微臣当然记得,当时皇上说,桢,柱梁也。是个好名字。“

    ”看了爱卿的记性还当真不错。“

    “回皇上,微臣天子驽钝,幼时读书,别的孩子念十遍就能背下来的诗句臣得背半个下午。别人看几遍就能明白的圣家典籍,微臣得看几十几百遍才能略懂一二。非是臣记性好,只是那一日给小臣留下了极深印象。那日皇上的话就让小臣觉得,北人的皇帝,其实也不坏。”崔桢深深叩首。李隆盛则是笑着摇了摇头。

    “那是南北之战后的第一场科举了。当时,不仅是北方的读书人,南方的读书人朕也准许其参加。当年朕其实也只是试试,想借这一场科举来告诉南方人,朕不偏不倚,不管是谁,不管他出自何方,背后是哪家士族。不管是朱紫之后,亦或是乡村秀才。只要是人才,朕来者不拒。当时南方甫定,若是那场科举考试没有办好的话,南方人的心恐怕要凉半截。现在想来,确实是有点后怕。”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