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李子和小德子第二天一早赶回乾清宫,准备向万历汇报武清伯府夜宴的情况时。万历正在由司礼监的宦官侍候着批阅奏章。
“户部奏报,太仓银库截止万历三年四月。实有库存银四百八十一万三千六百余两,金四百六十余两,铜钱一千四百六十三万六千余文。内阁票拟:知道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先把奏章的内容和内阁的票拟内容讲给他听。
“太仓现在有四百多万两的节余?”万历问道。
“皇上,这只是户部对太仓库存银的按季例行奏报,不能算作节余。今年还有好多要用的银子没有拔付呢,要算收支节余要等年底……。”冯保在一边解释道。
“准“万历说道。
万历只需要说一句“准”,秉笔太监就会按照内阁票拟的内容,用朱笔抄写在奏章上,作为皇帝的御批。掌印太监冯保则核对御批与票拟内容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就用印盖章,这就是所谓的“批红”。
万历想着最近应该都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发生,索性就和原来的小万历一样做起了人形橡皮图章。就象前世有些领导看文件,也喜欢用红铅笔在文件上面画个圈,然后签上自己的名,这叫“圈阅“。只不过圈要自己画,名要自己亲自签,没有人代劳。要是内阁票拟的内容万历觉得不满意,那怎么办?他只需要说:“发回内阁重拟。”,那内阁就必须重拟,一直拟到皇帝满意为止。
但万历现在显然不想这么做。太祖爷可是说过了:“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现在正是“种田”的好时机,不把自己的基本盘打劳了,就火急火燎的贸然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主张,估计自己玩不了几集。
虽然万历当着人形橡皮图章,但并不表示他不作为。他也十分留心奏章中的一些人和事。最近就有三件事,准确的说是两个人和一件事,让他特别关注留心。
第一个人是刚刚升任肇-庆游击将军的陈璘。这位猛将海战和陆战都是战功赫赫,抗倭援朝战争中,论功行赏被评为第一功。等过两年才是启用这位海军人才的好时机……。
万历关注到的另一个人是新上任的工科给事中徐贞明。他可是水利和农垦方面的人才,而且还特别务实,以后有大用处。看来要想办法尽早的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
万历关注的那件事,是礼部的一份奏报。奏报要求所有勋贵子弟和准备袭爵的子弟,只要是十四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不得隐瞒,都要到国子监读书。万历正想着怎么样才能在这件事情上做做文章……。
两个秉笔太监轮着给万历讲奏章,效率也还不错。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当天的奏章就全部批完了。虽然现在万历不用每天都去文华殿讲读,可是批阅奏章的事情,每天必须要做。
那些奏章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得了赏赐谢恩的、有哪个县需要撤掉一个县丞的编制、有官员升迁和调职的、有御使弹劾官员的、有……,但真正事关国政方针这些大事的却不多。
这些奏章让万历觉得,这皇帝也管得太宽了吧。把有些该县长、高官、部长们该管的一些事都给管了。要是全部由皇帝自己处理每一本奏章,那非得要累吐血不可……。
“批红”完毕,司礼监其他的太监们都离开了乾清宫,但冯保却留了下来。
“皇上,昨天武清伯府公、候、伯云集很是热闹。今天老奴就听到很多府里传出消息,都等着荣宝斋开张呢。看来以后荣宝斋就会财源滚滚……。“冯保一脸堆笑的和万历说道。
昨天武清伯府的销售情况可是把冯保给吓了一跳。皇上之前可是答应了,这里有一成利会赏给各大珰作公用。如果皇上知道了这么火的销售情况会不会后悔?
“这些都在朕的意料中,现在还只是开了个头,好戏还在后头呢……。”
万历轻描淡写,毫不在乎的说道。
“现在水晶上市了,难免有些贪心的人会觊觎这水晶奥秘,必竟财帛动人心呀。冯大伴,你们东厂的人要把眼珠子给我睁大了,都要盯紧了……。“
“皇上放心,老奴已经做了周全的安排,不管是荣福斋店铺还是万岁山的工坊外围,东厂都布了人手……。“
冯保听万历话里的意思,对这么大的营业额根本不在乎,没有要减少赏赐份额的意思,这才吃了颗定心丸。
冯保离开乾清宫之后,万历先没管要急着汇报的小李子和小德子,而是把张维先叫了过来。
“老张,咱们在宫外边有可靠的人手吗,我需要人手去办些事情?”
“皇上,京城之内有可靠的人手,但京城之外……。”张维有些为难的说道。
万历现在感觉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京城内就京城内吧,大不了把另外那件事交给杨俊卿去办,反正都在南边。于是把张维叫到身边,细细的交待了一番……。
等到万历和张维交待完,小李子和小德子已经是迫不及待的要把昨天武清伯府发生情况向万历汇报了。
“皇上,昨天武清伯府一共有一百多位宾客出席,一共销售水晶四百八十九件,销售额六十七万三千六百两。其中……。”
小李子首先按照万历事先要求的销售统计科目,详细的汇报昨天销售情况。六十七万多两银子的销售额也是大大超出了万历的预估,原来想着估计会有三四十万两银子的销售额就不错了。
没想到这些勋贵的消费能力这么强,必竟是两百年好几代人世袭累积下来的财富,真底蕴深厚。难怪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后,从各家勋贵身上刮出了几千万两的银子,这些还是现银,还没有算上他们拥有的土地、房屋、店铺、珍宝等固定资产。
看来以后要多搞点好东西,从这些人身上把银子刮出来。反正银子在他们手上,要么是放在自己家银库里生锈,要么就是拿来买田买地兼并土地。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点贡献。
“银子收回来之后,分两个库把银子放起来,六成入万岁山工坊的库。工坊以后所有的开销从这个库里用银。四成放在荣宝斋的库,荣宝斋开支的银子从这个库里用银。银子入库之后,从万岁山工坊的库拔出十五万两银子来,单独建账,作为杨俊卿他们一年的经费……。”万历对小李子吩咐道。
万历把收入分成了两块,万岁山工坊的银子,那是万历自己掌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