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国真龙之工业中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5.造船的技术问题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很长时期是领先世界的,从技术的发展看,宋朝和明朝分别出现了两次造船史的高峰,水密仓、指南针、平衡舵、尖底船等技术都在宋朝得以应用,将中国的造船技术推向高峰,并在未来六七百年领先于世界。

    中国的造船史起于新石器时代,在历史进程中,出现过三个高峰时期,分别为秦汉、宋朝和明朝。

    秦汉时代是中国造船史的第一个高峰,此时的船只不仅规模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大型的楼船也登上历史舞台。秦朝致力于水陆交通的发展,开凿了灵渠;汉朝则开辟了南北海上航路,形成了空前繁荣的造船业。

    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宋朝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伍,贸易线远航至东亚、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开辟了一条海上世绸之路,将中国的陶瓷、丝绸销往世界各地。

    明朝则是中国造船业的第三个高峰,继承和发展了宋朝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明朝造船厂分布广泛、规模宏大、配套齐全,达到了中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郑和七下西洋则是实力的直接体现,舰队中高大的宝船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秦汉形成了往后1000多年船体构架的雏形,宋朝则是技术创新的集大成时期,特别是指南针在航海的应用,一举奠定了四大发明的地位。四大发明不是中国人封的,而是外国专家对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的提炼,宋朝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才使世界具备迈入大航海的条件。

    明朝对于造船技术的贡献不算关键,主要是继承和小创新。宋朝经济、文化相对繁荣,但跟北方的草原民族比,算不上强国,亚洲周边国家都是仰慕宋朝文明,但向辽、金、蒙称臣。明朝则是拿出牛x的技术和军事实力到处显摆了一圈,让海外那些屌丝国家知道,原来汉人又出现一个强大王朝。

    造船厂建造好后,姜明便着手风帆战舰的制造,他参考的是英国海军在16至18世纪称霸世界时所用的战舰结构,船体修长,长宽比在4:1至5:1之间。

    “这船底不是平的?船首还是向上翘?”看到姜明给的图纸,李兴全好奇地问道。

    姜明点点头,道:“海上风大浪高,尖底船更容易保持平稳,船首上翘,有利于破开水面。这种海船在海上航行时,更快更稳。”至于尖底船的重心较低,有利于减少海水阻力的那套理论说辞,则被姜明略过了。

    五代十国之前,无论海船还是内河船,都是平底船,姜明将尖底船的出现时间提前了100年左右。原本的历史上,尖底船出现在宋朝,两宋由于领土面积小,只能通过海洋打通对外贸易。聪明的先辈们在沿海航行时,意识到平底船在风浪大的海面上行驶不稳,容易翻船,尖底船便应运而生。

    “没想督军连海船都会建造,李某佩服!怪不得肇新寨的人都说督军是天人下凡、无所不知,今日得见督军的海船图,才知所言不虚。”李兴全是船工,之前跟姜明的交集不多,没怎么见过姜明的神奇发明。

    姜明呵呵道:“我只是偶然见过这种船的图纸,略有印象,再加自己的研究,才设计出大致的结构,具体建造还要靠你们。”

    姜明没有学过造船,只是偶然看过一部关于瑞典“歌德堡号”帆船重建的视频,对里面建造风帆战舰的场景印象深刻。自从在肇新寨建立城池,他便着手准备风帆战舰的图纸。姜明根据视频里的印象,结合自己对风帆战舰的认识,绘制出目前的帆船图纸。

    姜明知道现在的帆船肯定不是最优的结构,不过他已经将理念和思路传授给李兴全他们,相信凭借他们的智慧,加上姜明普及的科学知识,理论+实践的双重指导,未来帆船的质量必定越来越好,不用多久,就能追上英国18世纪的水平。

    建造风帆战舰的第一步便是确定设计方案,姜明已经绘制出了图纸。

    第二步:准备建造帆船所需的木料。

    造船的木料,并不是锯断大树直接用,那样的船板两三年就烂了;木料切割开后,要视气温花几个月的时间慢慢阴干,再反复刷桐油,这样的船板才能抵御海水的腐蚀。此后每隔几年,就要将船拖进船坞进行维护、刷上桐油,只要妥善维护,海船的寿命甚能达到上百年。

    当然姜明也早有准备,来自后世的他清楚海洋的价值,所以木具厂从去年就开始囤积樟树木料。造船的木料需要满足三点要求:第一,要耐腐蚀;第二,韧性要好,抗拉伸,不能太脆;第三,木材的收缩率要低,泡水之后、体积变化大的木材不能用。

    古代造船主要用的是樟木,俗话说:“日晒千年松,水泡万年樟”,准确说明了樟木的造船价值。中国樟树分布广泛,海南岛上的原始森林存在大量的樟树,正好砍来造船。

    “要是姜兄把樟树都砍去造船,妾身可就没有制造樟脑油的原料了。”看到木具厂工人大量砍伐樟树,孙欣甜曾跟他调侃道。

    姜明脸上浮有奸笑,说道:“没事,再种上便是。这也只是暂时的做法,等将来有了强大的海军,去猴子们的岛上抢更好的木材造船。”

    除了樟木,东南亚的铁樟木也是造船的上好木料,缅甸、泰国的柚木用于制造船板甚至比橡木还好,公元18至19世纪的英国,就大量砍伐柚木运回国内造船。

    而且姜明经过几次大战,缴获了大量的中小型海船,姜明打算将那些船的木板拆解出来,用于建造小型风帆战舰。

    第三步:将各种木料加工成弧形肋骨、内板、外板等各种配件。

    姜明在造船厂建了三架水力锯床,可以将运来的樟木切割成各种形状。由于北门江入海口的水流速度很快,锯床持续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尖底帆船中部和尾部的横截面呈U形,就需要将笔直的木料弯曲成带有弧度的肋骨。这点类似于古代制作长弓,将笔直的硬木变成弯曲的弓臂。

    古代将笔直的硬木压弯的办法是用火烘烤木料,木料受热膨胀,具备一定的可塑性,趁热压弯弓臂,自然冷却后,弓臂也就固化成形。

    古代制造弧形肋骨的方法,是将弧形胁骨分解成好几段,再将直木料切削出弧度,最后利用卯榫结构,拼接成弧形肋骨。由于分段太多,拼接法制成的肋骨当然比不上整块木料制成的肋骨。拼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