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兄,我们这是要去哪?”卢婷悦昨天下午刚从徐闻返回肇新寨,便被姜明叫上马车,说要带她去看好东西。
马车从肇新寨出发,沿着三合土马路,行驶了2小时左右,来到儋州以西10公里的一处海湾,这里便是后世洋浦湾的东岸。
只见最高的潮水线以上、海岸相对平缓的地方,筑起了一块一块的正方形浅水池子,边长为25米,面积为625平方米,池子的沿儿用红砖和水池修砌,池底先用砌好两层红砖,再粉刷上水泥。
正方形的浅水池有16块,总面积1万平米,占据了很大的一片海滩。每块浅水池中间由水沟和水泥路面隔开,里面关了海水,远远看过去,阡陌纵横,像极了江南的水田。
“原来大哥是带我来看盐田啊!可是也没必要这么神神秘秘的。”卢婷悦走下马车,看到眼前一大片盐田,奇怪道。古代在春秋时期就有盐田,她在徐闻长大,自然见过盐田,见姜明兴致勃勃地拉她出来,还以为又有新奇事物呢。
“这与你常见的盐田可不一样,它是可以直接晒出粗盐的,而且没有泥沙。”
古代晒盐是将海水引到水池中,因为没有水泥这种绝水材料,只能晒至半饱和状态,过滤后,再转移到锅中蒸发水分,最终得到粗盐晶体。
“哦?那我倒要好好看看,姜大哥是如何直接晒出粗盐?”听了姜明的介绍,卢婷悦也来了兴趣,向姜明认真问起了晒盐的方法。
得益于水泥的发明,姜明的海水晒盐法在古人的基础上,稍微前进了一些,整个晒盐工艺分成两步,即蒸发和结晶:
首先,当海水涨潮时,打开蒸发池的闸门,海水从闸门中灌入到蒸发池中,蒸发池纵向都有小闸门互相连通,当盐田的海水水位达到某个刻度时,关闭闸门,海水便在蒸发池中风吹日晒,蒸发水分。
然后,当蒸发池中的海水浓度接近饱和,成为卤水时,打开连接各蒸发池的沟渠闸门,卤水沿着沟渠流向结晶池。在流入结晶池的过程中,会经过麻布制成的过滤装置,海水中的泥沙和海澡等不溶性杂质便被过滤掉。
最后,过滤后的卤水流入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结晶出粗盐。流入结晶池的海水,其氯化钠浓度已经是接近饱和状态,因此每天都能结晶出大量的海盐。
姜明带着卢婷悦沿着盐田四周观看,一边认真讲解着海水晒盐的原理,一边指着盐田的结构,说明它们的作用。
“我们刚在马车上看到的16块盐田,便是蒸发池。”姜明又指着蒸发池后面的5块浅水池,说道:“那几块盐田便是结晶池,卤水流里面后,每天析出大量的海盐。”
姜明修的结晶池在蒸发池后方,结晶池呈正方形,边长20米,面积400平米,5块结晶池的总面积2000平米。
“咱们老祖宗很早就会晒盐,只是他们没有水泥,所以最后一步仍需要煮盐。你这方法倒是没有比老祖宗高明多少呢!”卢婷悦少女心性,直接调侃道。
“我刚才说过了,我只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略作改进而矣。”姜明耸耸肩,淡淡道。
“只是不知这盐田的产量多大?”
“我算算哈。。”姜明皱起眉头,心里默算起来。
盐场蒸发池的面积是1万平方米,儋州位于北部源地区,平均气温25度,太阳的辐射时间较长,超过2500小时,常年吹有季风,因此海水蒸发量较大。根据姜明的测定,儋州沿海平均每天的蒸发量超过6毫米,如果晴天的话,每天的极限蒸发量达到10毫米。
理论上,盐田每天蒸发海水6毫米,体积60立方米,因此海水蒸发量是60吨,%,吨海盐。
操作上却要全然不同,需要充分考虑儋州的气候特点。根据姜明的观测,洋浦湾在晴天的蒸发量是10毫米,阴雨天只有2至3毫米,儋州的5月至10月是雨季,平均3天有大雨,2天有小雨;而11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常常十几天不下雨。
所以姜明要求盐田的工人,雨季的时候将蒸发池中的海水深度控制在10毫米,晴天的蒸发量是8毫米,蒸发了1天即放入结晶池。充分利用下雨天的间隔,否则的话,里面的海水还未接近饱和,来场大雨,又要重头再来。
旱季的话,基本不用担心下场大雨稀释了海水的浓度,蒸发池的海水可以灌到5至10厘米。
旱季和雨季分开计算,吨,每年有效产盐天数150天,雨季产盐量是旱季的三分之一,则每年产盐总量为560吨,吨,市制3060斤。
“这么多?”姜明说出每天的产盐量后,卢婷悦惊讶道:“汉国的盐价是45文/斤,咱们就算卖给盐商,按30文/斤计算,每天就能赚90贯钱,一年收入也超过3万贯。”
卢婷悦跟在姜明身边后,也学会了后世的公制度量衡。
“这算什么,只是第1个盐场罢了。”姜明对钱倒不放在心上,指着海湾对面,道:“等工人们技术成熟了,我还计划建造新的盐田,就在对面的海滩上。”
姜明指着的地方便是后世儋州的千年古盐田,福建莆田人在唐末时期迁到洋浦半岛的海边,在那里开山辟石,建造家园和盐田。不过这时候,那里只有零星的人家,盐田还没有规模呢,真正大发展要等到宋朝,社会安定下来。
姜明在后世去过儋州的千年古盐田,地理位置不错,日照强、风大,不占海滩,又有莆田迁过来的盐工。姜明决定在原址建设盐田,直接雇佣他们晒盐,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至少他们有了更好的晒盐方法,不用再受到官府的压榨,而我也为后世留下了一块截然不同的千年盐田。”姜明心里嘀咕着,他当然不会知道,对面的盐田没在千年后闻名,脚下的盐田反而在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古盐田”。
“有了盐田,咱们赚钱就容易多了,到时将盐田扩大10倍,打败全国的盐商。”听到姜明还要修建新的盐田,卢婷悦一脸兴奋。
姜明宠溺地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现在可不行,这个盐田能够满足10万人的食盐需求,如果卢家包销这些盐的话,肯定会招来杀身之祸。”
国人吃盐从古至今都是南方少、北方多。算上腌制咸菜的需要,古代百姓平均每天的食盐需求是15克,现在的盐田产量足够10万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