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后世所谓的小年。关于过小年,后世各地的习俗并不一样,姜明在燕京读书的时候,发现北方主要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而南方地区很多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当然五代十国时期没有小年的说法,这一日叫祭灶节,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但祭祀的时间体现了阶级差别,官家是二十三祭,普通百姓是二十四祭。
“这吴珣挺看得起咱们啊,这次带了不下一万大军吧?”站在城楼上,看着南汉军队声势浩大的军阵队列,姜明笑着对苏佚、王行道他们道。
吴珣终于在腊月二十四日赶到肇新寨,旋即展开了围城,前锋大军顿兵于城楼之下,随时准备攻城,后军大营则在北门江旁边修建营寨,一副长期围城的样子。
苏佚点点头,表示同意,道:“是啊,这次吴珣看样子是做足了准备才率军前来的,估计很难像上次那样,轻易击败对方了!”
上次立了大功的王行道也站在旁边,对苏佚的观点深以为然,说道:“吴珣上次吃了大亏,这次必定多加戒备,估计想出奇制胜很难了,只能靠正面击退对方。”
吴珣也不是个蠢人,肯定会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想出奇制胜很难了。当然,姜明也没想过故技重施,虽然革命军仍有夜战优势,但想一举击溃敌方,肯定是不可能了。所以,姜明沉声道:“两位说的对,咱们这次唯有守正出奇,从正面突破,才能彻底击败敌人,让南汉再也不敢轻捋革命军的虎须。”
敢说出正面退敌的话语,姜明还是有倚仗的。经过工人近一个月的赶工,兵工厂已经造出了13门大炮,现在两边各5个炮台已经架好大炮,就等实战演练了。
作为大杀器的黑羽箭,革命军又收集了足够制造2万支毒箭的“见血封喉”毒汁,加上上次剩下和回收的毒箭,已经有了4万多支黑羽箭。
最重要的粮食储备,上次击败巨象军缴获了800石粮食,虽然增加了400多俘虏,但仓库还有4700石稻谷和200石粗粮,折合粗粮总量3700石,足够2600多将士、家属和工人吃160多天,坚持到来年五六月没有问题。
如果南汉围城久战,双方拼消耗的话,粮食、弓箭和大炮都只是防御的基础,想要正面击溃一万多敌军,必须要有杀伤力足够强的正面武器。
“再过两三个月,你们就能见到燧发火枪的厉害了,哼哼!”
最近这段时间,燧发手枪的进展非常顺利,军队中的排级军官每人都配了一把手枪,因此姜明便让工人开始钻长度为一米的枪管。由于战事紧迫,直接制造米尼步枪的念头被姜明扼杀了,还是先制造燧发枪,击败敌人再说。
“我估计王珣今天不会攻城,守城的事宜就交给你们了,我得去趟兵工厂。”见南汉军队只是在城外摆好阵势,不像要攻城的样子,姜明便对王行道、苏佚道。
燧发步枪的制造已经提上了日程,因此姜明这些天总会抽时间到兵工厂待上一段时间,和工人一起钻研技术。在机床技术方面,整个肇新寨没有比姜明技术更高的了,如果他穿越前是理论大于实践,自从来到肇新寨开基立业以来,所有的工厂都是他一手创建,现在的姜明可以说是理论、实践集于一身的老专家了。
。。。。。。
肇新兵工厂,一身短袖衬衣的姜明正在一台钻床前忙活,这是他仿照后世夏天的短衣短裤设计的衣服,李婧柔给他缝制的。
“小江,递把钻头给我!”姜明将手伸向背后,对围观工人中的江小鱼喊道。
装好钻头后,姜明将钢棒固定在主轴上,拍了拍手,道:“好了!你们试一下!”
江小鱼坐到钻床的工位前,用脚使劲地踩着踏板,连杆推动大齿轮,再驱动主轴上的齿轮旋转起来,上面的钢棒开始高速旋转,此时钻头静止不动,两者接触时,钻头开始切削钢棒,钻杆一点点地深入钢棒之中,慢慢在钢棒中钻出了枪膛。
片刻后,江小鱼拿起钻好的枪管,用眼睛仔细瞄了一会儿,说道:“督军的法子真是绝了,以往钻头钻到50公分就容易钻偏,现在把钢棒、钻头倒过来,居然70公分的钢棒都没有钻偏。”
说完,江小鱼便将枪管递给其他工人看,只见枪管壁厚度均匀,中间的圆眼呈正圆形,至少肉眼看不出偏差。姜明拿出一颗专用的小铅球放进管口,用细杆轻轻一推,顺畅而略带粘滞地从另外一头滚了出来,表现完美。
之前,工人们开始钻长度50厘米以上的钢棒时,经常会钻偏,合格率不高。姜明也是思索良久,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
按说已经用了偏振较低的群钻,不应该经常出现钻偏的情况才对啊。后来他自己亲自操作了几次,发现使用50厘米以上的钻杆时,随着主轴旋转,钻头容易出现偏振,后世的钻床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看样子还是钻床的精密度太低,无法保证钻杆较长时、钻头的精密旋转,姜明心道。
暂时无法提高钻床的精度,只有从降低钻杆的偏振着手了,姜明思索道。然后,他又花了几天时间回想大学时候学的课程,想要降低偏振,必须提高转动惯量,就需要提高钻杆的质量,从而增加钻杆的直径。可是枪管的口径就那么大,如何继续提高转动惯量呢?
“以后你们钻长度超过50厘米的钢棒,就让钢棒旋转,钻头不动。”成功钻出长度70公分的枪管后,姜明叮嘱工人们道。
“为什么我刚开始总在钻杆上琢磨呢?换个旋转对象不就海阔天空嘛!”某天突破想到方法后,姜明瞬间豁然开朗。钢棒的直径比钻杆长,转动惯量大,转起来偏振小。
其他工人也纷纷夸赞督军大人的奇思妙想,姜明微笑不语,淡然道:“既然70公分长度的枪管可以钻出来,你们可以先试钻长度80公分的枪管。”
技术进步需要慢慢来,想一步登天,就造出100公分的枪管,是有难度的。第一步先让工人钻80厘米枪管,让工人积累制造长枪管的经验比较好。既然第一批枪管是80厘米的,就不浪费了,就先生产一批短步枪吧,就当训练用了,姜明心道。
。。。。。。
指导了工人制造长枪管后,姜明转身去了钢铁厂的炮弹和枪弹制造车间。
“督军好!”看见姜明进来,工人纷纷拱手问候。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