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改革,叫你快走了,学校就装修。
不过我今天要讲的不是装修的事情,而是,从今年开始,学校每年春季都会举办一个田径运动会。
这应该算乘坐了一个末班车吧,上车一站,就到终点。
比赛项目不多,大部分都是跑步类的。
400米、800米、接力赛跑,当然,还有丢铅球,跳远,跳高跳绳比赛之类的。
我没有报名跑步,倒是报了一个跳绳比赛。
运动会就办一天,从早到晚。
除了参加跳绳比赛,班干们还要负责后勤事务。
例如,给运动员们接风,擦汗,端茶倒水,递葡萄糖液……
今天是晴天,早上很早就站在操场上参加开幕仪式,等校长宣布运动会开始。
奏国歌、升国旗,还有一些必要的大会致辞,领导说话。
等到我们腿差不多站酸了,手也差不多拍疼了的时候,大会才结束。
我们搬着凳子椅子坐到了后勤那块,一排排的都是桌子,还有我们搬来的几把凳子,热水瓶,一次性水杯等。
老班也非常开心地来凑热闹,穿梭在各个赛区里观看比赛。
同学们都很拼命,接力赛跑是在下午,上午长跑和跳远是一起比赛的。
初春的天气,依旧有些寒冷。
我脱下外套,跟着跳绳比赛的裁判老师,来到了比赛区。我们五六个人一组,站在教学楼后面的一块空地上,远离赛跑的操场,开始比赛。
比赛期间,是一个老师负责计时,一个老师负责记录成绩。
跳绳的个数是每个参赛成员都有一个老师人工数数,并参跳绳手柄上显示的数字。
跳绳比赛,比的是一分钟内能跳多少个。
小时候,依稀记得是读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跳绳这种运动。
是我老妈教的,不仅教跳绳,她还叫我踢毽子。
第一次练习跳绳是用那种很长很细的鞭子,就是那个我们乡下一般会拿来捆绑货物的那种麻绳。
当时老妈怕绳子太长会绊住我,还仔细地把绳子对折之后,笑着放到我的手上,示意我两手紧紧握住绳子两端,模仿着她的样子,将绳子甩起来,然后接触地面的时候,脚跳起来。
跳绳其实很讲究四肢协调能力,如果手脚配合的不好,是很容易砸到脚的。在老妈耐心指导下,我试了好几次,终于“跳绳”成功。
再多练习几次,我就开始尝试着踮起脚尖跳绳了,这样很轻盈。
后来,老妈花一块钱,给我买了一根那种透明,晶晶闪闪的跳绳,粉色的,手柄是塑料的,但是握起来确实比粗糙的麻绳好很多。
每次晚上写完作业,我都会跑到自己家后院,一个人玩跳绳。
村里的孩子很闹腾,印象中,老爸老妈都不喜欢我和他们玩,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我总是一个人待着,玩一个人可以玩的游戏,画画、跳绳还有看电视……
所以,跳绳这件事,是我儿时的玩伴之一。
裁判吹起口哨,比赛就开始了。
为了这个比赛,每天我都有适度训练,因为报名了,所以就想拼尽全力去做,而不只是试试。
我疯狂地挥舞着手里的跳绳,周围都是“刷刷刷”跳绳的声音,比赛和平时练习的感觉果然不一样。
平时练习是自己和自己比,而比赛,是自己和别人比。尤其在周围同样疯狂地挥着跳绳的同学的刺激下,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速度比平时更快了。
而这一分钟,似乎也更长了。
我努力调整呼吸,手脚开始有些麻木。
“嘘!”
裁判的停赛口令终于下达,停下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额头在冒汗了,手也有一些酸痛。
等其他小组的同学也比赛完毕,裁判当初宣布结果,我是“第三名”。
看来还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不是第一。
但前三也还不错,能给班级总分加几分呢,听到结果的时候,开始有些失落,接着还是开心地笑着,从老师手里接过那张奖状。
上了初中,就很少发奖状了。
看到小学几乎每个学期要拿三四张的奖状,心里十分开心。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努力才会成功。”
我擦擦汗,抱着奖状回到了我们班的后勤座位处。
老班见我回来了,急切地问道:“怎么样?”
我把奖状递给他,挠挠头,说道:“一般一般,全校第三。”
周围有一些正在忙着写加油稿的同学,都围了上来,包括王琴。
她开心地抢过我手里的奖状,激动地抱了我一下,说道:“真棒!”
我开心地笑着说道:“嘿嘿,运气好。”
其实她也很想参加运动会的,想跑步,参加接力赛之类。
但犹豫她身体不好,有过心脏病史这种不能激动受刺激的病史,老班特地警戒她不可以报名任何项目。
但她一向不是悲观的人,不能参加比赛,那就当个热情地观众呗,又没啥大不了的。
这不,她现在是这次参加运动会,负责我们班手写稿的宣传员,每次同学写出好的稿子,她就激动地拽起纸张,跑到宣讲台,和一群高个男生抢话筒,只为了给我们加油打气。
如果此时正在参加长跑,听到她那悦耳响亮的加油声,不管男生女生,都会坚持下去的吧。
有时候,激励还有鼓励的力量,是无法替代和小觑的。
我们总觉得成功是自己一个人的努力,但学校的运动会,不仅强调比赛精神,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不论是接力赛队员和队员之间的合作,还是后勤部队同前线运动员的合作,都是一个班级凝聚力量的表现。
看着远处那被挂的很高的横幅,还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那几个大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像运动会这种活动,其实并不是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的,而是大家一起切磋运动技能,还有一起聊天聚会的好时机。
团体活动,重要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增加班级意识,增进我们之间的同学情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