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跛脚的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1.江南的风,燕京的雨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与之相对比的是,此时的郑文就收到数之不尽的弹劾奏折,有弹劾燕京府尹贾亮“酷吏”、“蔑视人命,不当人子”的奏折,也有暗中指责郑文“有违孔孟之道”的,郑文见了,皆一笑了之。

    而此时的大理寺。

    大理寺卿杨波在听闻自己的老对手贾亮因此加了武德殿大学士、内阁行走的头衔之后,面色有些铁青,心中极其不舒服,他是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在燕京府跟他斗得平分秋色的人,居然在他曾经的职位上干了一番他想干但又不敢干的事。

    虽说他心里还是有些佩服的,但毕竟是曾经政治上的对手,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人怕会是自己一生的政治对手,他能高兴才怪,而且在政治上后来居上,居然走在了自己前面,看来自己还是得反思一下自己了。

    杨波就这么静静的坐着,细细的思考着,良久,他才发现,自己这般时间确实有些膨胀了,曾经他名满天下,也是凭着这些,他先一步获得了当今陛下的赏识与青睐,在陛下心中留下了极其良好的映像,接着就出任大理寺卿,位高权重,但细细回想,自己在政治上的建树,也就查了几个大案,但也终究不如自己老对手来得那样亮眼,来得符合当今陛下的心思。

    杨波是自嘲的笑笑。

    但真的是这样吗?

    ……

    而此时,已然是十一月十二日傍晚时分,金陵城,这座古老的城池沐浴在夕阳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

    而大乾宰相、江南钦差刘健一行人浩浩浩荡荡,旌旗飞扬,终于在今天傍晚抵达了金陵城。

    而江南节度使林苍作为金陵最高官员,也带着金陵的大小官员在城门口迎接。

    沐浴着夕阳金色的霞衣,两伙人终于近了,隔着一丈之地,远来的一行人停了下来。

    而刘健也才走出人群,站到最前面,拿出圣旨,高高举起,才满脸严肃的大声开口说道:“圣旨到,诸位跪听!”

    话音刚落,周围的人就齐齐跪地,军人士卒齐齐单膝跪地,行军礼,文官文吏齐齐双膝跪地,行君臣之礼。

    刘健见了,才打开圣旨,一脸认真的大声的开口念道:“皇帝诏曰:大乾天启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朕诏命大乾宰相刘健为江南钦差大臣,总理江南一切军政事务,全权处理江南吏治整顿、江南粮仓亏空倒卖、江南官吏贪腐……特赐尚方宝剑,见剑如见朕,可先斩后奏,钦此!”

    话音一落,众人才齐齐高呼:“陛下万安,大乾万年!”

    刘健见了,才开口说道:“都起来吧,闲话就不多说,速速进城。”

    至此,江南的军政大权就交到了刘健的手里。

    一个时辰后,刘健在金陵衙门召见了江南节度使林苍及江南节度使副使李同,相互见过礼后。

    刘健才率先开口说道:“林老将军,你也是大乾军方的重臣了,刚刚履任江南节度使至今,你也说说江南节度使部的情况,让我心里有一点底,陛下对江南的驻军情况可是关心得紧呀!”刘健坐在椅子上,有些疲倦的说道。

    吴勇听了,马上就站起身来,对着刘健行了一礼,方才开口说道:“刘相,本将刚到江南,就接管了江南节度使大营,查看了相关档案,虽在籍二十万人,实际上金陵大营却只有三万八千五百四十八人的真实人数,这些人亦然被我解除了武装,关押在金陵大营,而且武器军备都很沉旧。而至于江南各郡的地方守军情况,暂时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依照金陵的情况,想必不是很好,至于江南民兵系统,基本上是废止了,刘相江南的驻军情况堪忧呀,朝庭得下大力呀。”

    顿了一下,林苍又才开口说道:“至于陛下给我的诏令是,在江南召集四十万江南本土人组成的大军,二十万江南精锐军团,为南伐做准备,二十万本土守军驻守江南,作为后援兵团。但是到现在,我们才在金陵地区召集了一万多人的新兵,依照现在的进度,要召集足够的兵源,怕是要到明年中旬了。”

    刘健听了,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下,又方才开口说道:“还是有些慢了,难道江南人就真的那么不喜参军吗?要是如此,我会向陛下建议北兵南调,重新组建江南节度使部,无论如何,在我离开江南之时,也要有四十万大军,在明年年底全部列装完毕,再有两年的训练期,及物资储备期,到第三年,无论如何也要南伐。”刘健是执着的说道。

    而一旁的李同听了刘健的话,心里却是有些急了,刚想要站起身说些什么。

    林苍却又开口问道:“刘相,您什么时候回京呀?”

    刘健听了,却是笑了笑,方才开口说道:“那谁也说得准呢?陛下的诏命什么时候到,我就什么时候回京,但我估计,也就明年的三四月份吧!”

    “这次陛下让我到江南,一方面是让我整顿江南的官场吏治,另一方面就是查看一下江南及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为接下来的南伐做准备,陛下心中可是期待甚高呀,所以说,你们要抓紧了。”刘健是笑呵呵的说道,说得好似不怎么在意。

    但林苍却是听出了其中的认真,就问道:“刘相,是不是朝庭发生了什么事?我看,这有些急呀。”

    刘健听了,却是摇了摇头,又才开口说道:“你呀,是个老将了,但你终究还是不明白,政治上讲究牵一发而动全身,陛下已经下定决心南伐,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军事重心将南移,朝庭社稷,在戎与祀,军事重心南移,政治重心也会南移,起码江南地区的政治地位在大乾将会急速上升,打仗可不仅仅只是军队准备好了就可以了,这可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又岂是那么简单的,在燕京,不经过一番激烈的搏奕,南伐又岂是那么简单就能成的,不快又如何在搏奕中胜出。”刘健是面色沉重的说道。

    而林苍听了,却是有些明白过来了,当今陛下南伐的方针终究只是在朝堂重臣传开来,虽取得了大多数重臣的认可,但三百年来以武立国的大乾,北方军功贵族在大乾势力庞大,他们这些人虽说逢战必喜,但他们的根基终究在北方,大乾的军事重心也一直在北方,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官位就是一分利益,多了二十万人的军队编制,虽然军费总体上升了,但北方占的比重则下降了,这是实打实的侵蚀他们的利益呀,更何况是将军事重心南移,他们又怎么会受得了呢?不经过一番激烈的搏奕,这事确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