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跛脚的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9.朝会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三天而过。

    此时的山海关,是阳光明媚,秋草枯黄,有些许秋的悲意,如果不是有许多战火的痕迹,任谁也不会想到,数天之前,此地还爆发过大战,还是尸山血海,还是血流成河!

    此时吴勇率领的十七万援军已经抵达山海关,正与蒙必烈率领的蒙军隔着山海关相互对峙。

    双方都没有发动攻势,忽必烈寄希望于通过谈判来解决这次的争端,而吴勇呢,则是由于兵力不足,不到二十万的军队如何能向二十多万的蒙古军队发动进攻,况且还大多数是骑兵,那不是进攻,而是找死。

    ……

    而此时的燕京城,正是十月初一,也正是大乾进行大朝会的日子。

    大乾的大朝会,一月四次,初一、十五各一次,其他的在间隔这两个日子七天各一次,其他时候都是皇帝召集各位大臣再议事,地点都不确定,而且大朝会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勋贵都要上朝,而大乾官吏是五日一休。

    而此时的郑文,穿戴着天子冕服,腰佩一把宝剑,在众武士及太监们的簇拥之下,走入大殿。

    郑文,跛着脚,一步一步的从御阶上走向高处的龙椅,最后再坐在龙椅上。

    底下众臣一见,立马面向郑文行礼,齐齐高呼“陛下安!”

    郑文就开口道:“朕安,众卿安,免礼平身。”

    黄安一见,立即高呼“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礼部尚书钱昌率先出列,开口说道:“陛下,先帝的陵寝已然完工,只是后续的封土祭祀工作,还要陛下亲临,日子是钦天监定的十月初九。”钱昌一副昏昏欲睡的禀报道。

    “朕知道了,十月初九朕会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的。”

    郑文见钱昌没退下去,就一脸和气的问道:“钱爱卿,还有事?”

    钱昌见此,只好又说道:“陛下,先帝已逝,您的陵寝事宜要有所准备了,还有就是改元。”

    郑文一听,心中一阵腹诽,朕今年才十八,年轻力壮,你就这么想着朕死啊!

    当然了,这是郑文以现代人的角度来腹诽的。其实,在封建社会,新帝一登基,就会提出自己的陵寝问题的,这是政治问题。

    郑文也知道这位钱老大人是为了自己好,但是郑文心中还是很不爽。

    遂无奈的开口道:“朕的陵寝嘛,明年再说,朕还年轻,现在边关的将士们正和蒙古人浴血奋战,朕的私事又怎能超过他们呢?”

    底下的众多武将面上都露出一丝感动。

    郑文拉拢军心的手段是无处不在,在这种事情上,他都能浪一波!

    钱昌听了,也是一阵无语,一阵无奈,这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好吗,怎么到了您老人家的口里就成了私事,刚要出口反驳。

    郑文见此,马上就开口道:“钱爱卿,关于改元,就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吧,关于朕的年号,你们礼部有什么提议吗?”

    钱昌一听,精神一振,开口道:“陛下,我们礼部提了几个年号,嘉靖如何?”

    “不妥,换一个。”郑文一听,不就是明朝的嘉靖嘛,“家家干净”,这不是诅咒朕的大乾穷嘛!

    钱昌见此,又开口道:“明治,如何?”

    “不妥,再换一个。”这不是小日本的明治嘛,不妥,天朝上国怎么能取这样的年号,一听郑文就否决到。

    钱昌见此,只好又开口说道:“陛下,建业如何?这是礼部拟定的最后一个年号了。”

    郑文听了,沉思了一下,还是觉得不怎么样,就开囗道:“不妥,就叫建武吧,明年就是建武元年!”

    钱昌一听,觉得还是可行的,建武嘛,字面上嘛就是建立武功,倒也符合这位陛下的所做所为,遂露出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就退下了。

    郑文见这个问题得了解决,就又开囗道:“朕刚登基,就遭到了蒙古三十万大军进攻山海关,朕当时很惶恐,但朕身为太祖的子孙,又怎能退缩呢?朕决定发百万大军与蒙古人在山海关决战,刘爱卿,兵员物资准备得如何了?”

    郑文怎么会开口提这个问题呢?这些兵员物资他熟悉得不得了,这些天他基本都是吃住在京营,与各部大臣商量兵员的调动及物资的调拨,那他为什么还在大朝会上提起呢?

    因为这些天,他接到锦衣卫的汇报,燕京城是暗流涌动,有不少势力在串连,想要搞些事出来,但郑文又不想大开杀戒,毕竟在他心里生命还是宝贵的,所以郑文才提这个问题,把事实说出来,好震慑一下这些野心份子,劝告一下他们尽快收手,否则就别怪朕不可气了,朕虽然不喜欢杀人,但威胁到朕,那么就只能请你去死了。

    郑文是越来越有当皇帝的感觉了!

    底下的刘健一听,刚开始也是一阵纳闷,这些不是您都知道吗?又何必多此一举的在此提出,但身为政坛老狐狸,政治嗅觉还是敏锐的,联想到这些天京城的局势,一思索,就明白过来,这位陛下是在敲山震虎啊!看来这位陛下成长得真快啊,从一介透明小皇子到登基为皇才不是一个月,各种政治手腕已然是用得如此娴熟了,果然皇家就没有一个简单的人。

    但刘健身为宰相,他也不希望京城乱起来,于是就出列开口道:“陛下,燕京城已然招集了河北之兵三十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屯集了五十万大军一年所用度的军事物资,物资还在源源不断的由大乾各地向京城汇集,臣等的预计是,在接下来一个月内,汇集京城的物资能达到供百万大军一年之用度,已然可以,请陛下示下。”

    郑文听了,遂点了点头,开口道:“嗯,不错,卿等的工作朕很满意,我大乾不愧是中原上国,不愧地大物博,短短一个多月,就能聚兵百万,朕很高兴……”

    说了一些废话,郑文又开口道:“众卿还有什么事吗?”

    底下一片寂静,这时鸿胪寺卿郭宇站出来说:“陛下,蒙古人来了一队使者,说是要与我大乾议和,重新修好,现在正在鸿鹏寺中,请陛下示下。”

    郑文听了,想了想,才又说道:“朕知道了,你们先招待着吧!这件事朕还要跟诸位大臣们商议一下,你先退下吧!”

    看了看,过了一会儿,郑文才又开口道:“还有事吗?没有朕就退了。”

    过了好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