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兵
李渊大军全部安全渡河。按理来说应该讲李渊怎么攻城了,但这时的江都发生了一件事,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说不大,是因为江都出现了一些逃兵,虽然这些逃兵是隋炀帝的禁卫军,一些逃兵而已,战乱年代,总是会有逃兵的。但这件事情也不小,因为它是导致了隋炀帝六个月之后死亡的诱因。
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这件事发生的日期,我就采用《资治通鉴》的说法,将这件事情安排在这里。
六一三年的春天。隋炀帝下令在关中地区征兵,成立新的禁卫兵,取“骁勇果毅”之意,因此也叫骁果军。616年,隋炀帝下江都时,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于是骁果军就驻扎在江都东城。由于当时的瓦岗军已经逼近东都了,隋炀帝也没想着回去,但有一些骁果卫不这么想啊,他们已经离开家好长时间了,思乡心切,于是也不给隋炀帝打招呼,偷偷的跑了。刚才说了,他们大多是老乡,而且都是关中人,既然有人带头跑了,也没见隋炀帝采取什么措施,剩下的人心思不免蠢蠢欲动。于是,大家都开始准备跑了。
不久之后,隋炀帝就知道了这个情况。心中很是忧虑,但他并不是忧虑怎么解决骁果卫的思乡问题,而忧虑的是,现在这么乱的,如果人都跑光了,谁来守卫他?
于是隋炀帝就问身边的裴矩有什么办法。裴矩应该也是一位挺有生活经验的人,对隋炀帝说道,士兵之所以跑回家,是因为思乡心切,思乡心切,当然是情感问题,你就让士兵在这里成家吧,他们在这边有了羁绊,也就不想回家了。隋炀帝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就下令,下了什么令呢?史书记载,“召江都境内寡妇、处女集宫下,恣将士所取;或先与奸者听自首,即以配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将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和骁果卫配成一对,让他们在江都成家。同时还有一个小福利,就是犯了通奸罪的女子,只要你来自首和骁果卫配成一对,就可以免除对你的惩罚了。
注意我刚才说的是配成一对,而不是结婚。因为这些骁果卫可能在他们的家乡是有家室的。那么这些骁果卫愿意吗?我想大部分是愿意的,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这种事儿男的又不吃亏,还能占便宜,更重要的是,皇上下旨了,除了少数洁身自好和道德感高的人,很少有人能拒绝。
那么有人问过江都女人的意见吗?没有,我想应该没有,甚至都没人在乎,更何况这是皇上下的旨意,要是敢拒绝就是族灭之罪。
在那条旨意里面,有一句话,这句话中的一个字非常刺眼。“恣将士所取”,“恣”这个字,非常刺眼,我们可以随便给这个字组个词——恣意,恣行无忌,恣心纵欲,恣意妄为,恣无忌惮。可以看到的是,没有一个是好词。
同时这句话里面,还有另一个字也非常刺眼。“取”,这个字后面跟的一般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也就是物品,比如说,取东西,取宝贝。稍微能带活力的东西就是“取你项上人头一用”,这个项上人头取下来,估计也是没有活力的东西了。他们根本不把女人当人看,而只是当一个物品而已。对于隋炀帝来说,这些女人是一个赏赐品,用这些赏赐留住那些快要逃跑的士兵。对于裴矩来说,这些女人是一个讨好品,是他为隋炀帝排忧解难的工具。
我想起三国志里面的一个故事。三国时期的魏国,有一天,魏文帝也就是曹丕下令让各郡登记郡内寡妇姓名,为什么要登记寡妇的姓名呢?或许是魏文帝想关心一下寡妇的情感生活,他觉得寡妇一个人过也不容易,想找个人帮衬一下生活,这样史官还能在史书上记一笔——这个皇帝爱民如子。又或许是魏文帝觉得,寡妇是一种闲置资源,现在战火连天的,为什么不让她们嫁人继续生育为国家添壮丁呢?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被皇帝的命令下来了,下面人自然对赶紧办啊。有一个叫杜畿的人当时任河东太守,他登记的寡妇要比其它郡少很多,后来一个叫赵俨的人接任了河东太守,登记在册的寡妇就多了起来。
魏文帝有些不满,等到杜畿到朝廷的时候就问他,为什么你当河东太守的时候登记的寡妇那么少?人家赵俨一上任登记的寡妇就多了起来。意思是你干活不用心啊,我的政策你没有贯彻好,没有执行到位。
杜畿说道,以前我登记的都是死去的人的妻子,赵俨现在可是把活人的妻子都登记上去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丈夫死了之后登记寡妇,有一部分人过了几年后会再次嫁人。但当官的可不管这些,登记了你是寡妇你就是寡妇,哪管你是不是在嫁人了?硬生生的把他们从新丈夫的身边拉去,强行再嫁,这样自然就多了一份政绩。
魏文帝听完了之后有什么表现呢?帝及左右顾而失色。相顾而失色,最起码魏文帝还知道这是不对的,这又能怎样呢?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是而已。
隋炀帝解决骁果卫的逃跑问题了吗?解决了,但只是暂时的。六个月后,他将尝到苦果,代价是生命。
这边发生的事,李渊可不知道,不过只有发生这样的事,确切的说就是这件事的后果,才能让李渊名正言顺的称帝。
李渊遇到麻烦了。9月10日,李渊集齐所有军队进攻河东,但河东城极为坚固,再加上屈突通率领军队拼死抵抗,李渊这边又刚刚渡河,没有来得及做大规模的攻城器械,打了半天也没有打下来。这时,冯翊太守萧造、华阴县令李孝常等隋朝官吏和地方武装都相继派人前来归附,每天都有千余人来投奔李渊。
他们的意见是让李渊舍弃河东城直接进攻长安。这时,李渊有些犹豫不决,就地取材,制作攻城器械的话,少则十多天,多则一个月,现在的时机对自己非常有利,一旦把时间耗在这儿的话,就算攻下河东城又有什么变数也说不定。
李渊于是召集幕僚商议。裴寂认为,屈突通手握精兵,盘踞坚城,如果舍此入关,一旦长安也久攻不克,退路将被堵截。那时,腹背受敌,实为冒险之举。因此,他主张先克河东,然后入关。长安凭借河东援助,屈突通失败,长安必破无疑。
李世民的意见刚好和裴寂相反。他认为兵贵神速,应该乘着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之机,率领归顺的将士,从西面直接插入到关中地区,长安的隋军肯定会震骇恐惧,他们来不及反应,等不到他们施展智谋和勇力,就会像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