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闲妻不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1章 合作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燕京查过他的底细,只知是京城来的,与褚太守交好,仅此而已。他看上的人,又岂能是一般人?”刘盛龙叹道,“你看看,人家小小年纪眉头都不皱一下就让出茶道,如此深谋远虑,顾全大局,前途无量,真是后生可畏啊。”

    诸事谈妥,渔舟立刻忙碌了起来。先是跟着钟若瑜或者刘盛龙漫山遍野地跑,按照自己连夜定下的标准教他们如何采茶,红茶绿茶黑茶白茶分门别类,老嫩分摘,即采即制。

    渔舟这也给先前雇佣的桃花村村民找到了一条谋生之道——专门炒茶、制茶。

    等他们上手之后,渔舟也没办法歇着,因为得传授茶道。

    由于听课的“学生”有西门先生和钟若瑜,渔舟的压力也很大,足足花了七日的时间做准备才开始传授。

    一开始渔舟是拒绝老先生旁听的,结果人家文绉绉地来了一句:“游学一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在选人方面,渔舟虽未明确说怎样的人适合,但钟若瑜和刘盛龙眼光惊人的一致,都是清一色的妙曼女子,琴棋书画必精通一门。

    这样一屋子的才女,反倒衬得渔舟这个先生成了俗人。好在渔舟脸皮厚,往台上一站,先生的气势立刻有了。

    渔舟所传授的茶道言简意赅,主要讲制茶、识茶、泡茶,最后一点为重中之重。毕竟这些都是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子,总不可能会抛头露面地上山采茶,她这也算是因材施教了。

    除却西门先生和两位东家,真正的学生不多,仅仅八人,渔舟传授起来也没有那么吃力。倒是西门先生这个“旁听生”屡出奇言,他每次发问,渔舟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渔舟紧锣密鼓地忙活着,远在寒山书院的宣竹也听到了消息,他这个消息不是白芷和忍冬送去的,而是绝雁岭的吊脚楼。

    据说,楼中散茶味道极好,有人题了对联: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吊脚楼楼主千金求横联,文人墨客群至,始终未能入得楼主青眼。

    该对联最早是出现在某位先生的课堂中,最后在书院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有不少恃才傲物的学子将自己的横联送往绝雁岭,可结果都是杳无音讯。

    先生也曾拿该对联问过宣竹,宣竹那时归心似箭,哪有什么心思对对联,只能虚应道:“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意境高雅,堪称绝对。”

    数日后,拔得头筹的四个字是“饮尽天下”,出自江南老妪之手。这江南老妪何许人也?对于某些章台走马的纨绔来说,那可就真是如雷贯耳了。多数正经的文人墨客虽不耻提起江南老妪,可那人字画双绝是不争的事实,也因此绝雁岭脚下的吊脚楼更名为“天下楼”。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