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便率军南下,招抚上游府县。
历史上就是如此,而现在其中有李之椿和贺王盛的参与,张煌言更是毫无顾虑的发起进军。而理由,也从前往上游招抚以拦截湖广、江西清军援兵,变成了尽快收复池州、徽州、太平、宁国等上游府县,抢在陈文之前。
“本官风闻会稽藩对沧水一向另眼相看,有沧水南下,当可无忧。”
是不是真的,李之椿他们也不知道,但这个理由足以说服郑成功。现在是江南士绅与福建明军的蜜月期,张煌言领的张名振的军队,自由度更大,如今大势已成,南下有士绅襄赞军需,郑成功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郑成功尚在镇江之时,张煌言就已经出发前往南京,但是在南京遭到了清军的拦截,败退浦口。结果因为镇江大捷的消息传来,浦口守军见长江上的是明军,以为郑成功来打他们,直接弃城而逃,张煌言麾下的八个士兵下船,就明目张胆的收复了一座县城。
那时有童谣说:“是虎乎否?八员铁骑,惊走满城守虏。”由此可见福建明军席卷江南的势头已经形成。
张煌言自南京出发后,沿着长江南下。五月初七,张煌言率军抵达芜湖,时兵不过三千,船不过数百,但是比起历史上那般兵不足千,船不足百的窘困,已经是天差地别的了。更何况,他此番也同样带着那件大杀器出来——延平郡王朱成功的檄文!
“昔五胡乱夏,仅一再传而灭。今东虏应谶,适二八秋之期。诚哉天道好还,况也人心思汉。”
“慨自李贼倡叛,神京陆沉。建酋本我属夷,屡生反侧,遂乘多难,窃踞中原。衣冠变为犬羊,江山沦于戎狄。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奴酋者也。”
“本藩奉天倡义,代罪吊民,卧薪尝胆,法古用兵。生聚教训,已逾十年。正朔难偏,仅存一线。兹者亲统大师,首取金陵,出生民于水火,复汉官之威仪。”
“尔伪署文武将吏,皆系大明赤子,谁非中国绅衿。时穷势屈,委质虏廷,察其本怀,宁无隐忍?天经地义,华夷之辨甚明;木本水源,忠孝之良自在。”
“至如辽人,受我朝三百年之豢养,遭逆虏三十载之摧残。祖父既受其刑毒,母妻甚被其宣淫。尔二三孤儿,尚为旗下之奴;百千弱女,竟作胡中之妇。报仇雪耻,岂待异时;归正反邪,端在今日。则张良报韩,先挥博浪之椎;朱序归晋,遂成淮淝之捷。”
“或先机革面,或临敌改图。以全省全部来归者,不吝分茅裂土;以一邑一镇来归者,定与度地纪勋。或率兵而至,则论其众寡而照数授职;或洁身而来,则就其职掌而量材超擢。”
“若蒙古、女真,世受国家抚赏之恩,原非一类,共在天地覆载之内,亦有同仇,无怀二心,视之一体。不但休屠归汉,名高日?;且如回纥扶唐,烈光叶护矣。”
“本藩仁义素著,赏罚久明。先机者有不次之赏,后至者有不测之诛。一身祸福,介在毫芒;千古勋名,争之顷刻。师不再举,时不再来,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敬哉特谕。”
檄文一出,再加上江南士绅恭候多时,地方文武在确保了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也纷纷在那些“潜伏人士”的感召下幡然悔悟,向张煌言的这支贫弱孤军请降。
“江之南北相率来归。郡则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县则当涂、芜湖、繁昌、宣城、宁国、南陵、南宁、太平、旌德、贵池、铜陵、东流、建德、青阳、石埭、泾县、巢县、含山、舒城、庐江、高淳、溧水、溧阳、建平;州则广德、无为以及和阳,或招降,或克复,凡得府四、州三,县则二十四焉”。
而在张煌言进军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清军归顺和义勇参加,兵员也不断增加,仅仅十余日,“水陆兵至万余”扩充了数倍之巨。
………………
福建明军进军南京的同时,徽州府在接到总督衙门的求援令后,也是一片混乱。
瓜州的江防被破,还能归咎于福建明军称雄于中国海的水师,但是镇江一战,江宁的驻防八旗尽没,一切就大为不同了。
援兵,按道理来说是要派的,也必须派的。可是徽州不比长江上游的其他各府县,几个方向都与江浙明军的占领区接壤,乃是这些年江南受到军事压力最大的地区。
现任徽州总兵张应祥,原为河南南汝总兵,前年胡茂祯升迁东南经标左镇提督,他便被满清朝廷从河南调了过来。
徽州商贾云集,乃是极为富庶的所在,自然要比河南那等早就被流寇祸害得千里无人烟的所在要强的太多。
只不过,便宜不是那么容易占的,馅饼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胡茂祯升迁之前,作为援兵援浙,东南清军面对陈文就是屡战屡败,就连洪承畴来了也没用。胡茂祯升迁后,徽州要直面衢州和严州明军的威胁,等到洪承畴被杀,更是变成了数面受敌——严州、衢州、广信以及饶州,战略上已经进入到了明军的半包围之中,若非是徽州环山,只怕早就被陈文一口吞下去了。
半年的时间,江浙明军并没有对徽州发起进攻,但是张应祥却无日不是忧心忡忡,包括那些文官也是如此,动不动就以为朝廷效死来互相砥砺。只不过,真到了那一天,张应祥反正是没想过要去死,而那些文官,他也不信能有几个真的宁死不屈的。
镇江大捷的消息传来,徽州府的士绅们纷纷动员了起来,就像其他各府县一般,没日没夜的往官员的衙门和家里跑。谈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反正。不过不是给予徽州最大压力的江浙明军,而是兵部侍郎张煌言的那一支还不知道有没有檄文字数多的偏师。
对于这些人,杀,他是不敢的。没办法,这天下谁属还说不清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比如他面前的这位,就是一个典型。
“张大帅,会稽郡王自永历四年开始领兵,于浙江连战连捷,虏师无有能够与之对抗的。即便是满洲八旗那样的精兵。也有四明湖的惨败;即便是洪承畴那样智计过人的名臣,也是四省会剿被破,进攻玉山惨败,最后身死于广信坚城。至于石廷柱、金砺、刘之源、陈锦、田雄、杨名高、刘光弼、张勇、王之纲、张杰、马进宝等贼,更是连还手之力也无。”
“如今看上去是延平藩席卷江南,但是如张大帅这般的明眼人,当是能看出,这股子风潮却是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