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历四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复起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羲的那份气势彻底压倒了王江,使得这个本就不怎么坚定的能吏被迫参与到了黄宗羲的计划之中。

    “想要办成这桩大事,首先便要找来更多的士人参与其间。不过为了保密,最好还是先只去知会那些抗击鞑子意志比较坚定的,聚合他们的力量先把寨子立起来再扩大影响力。”

    黄宗羲原本是打算在士人中广为宣传他的主张,但是仔细想来,尤其是想起了当年的那场六君子翻墙之役,对那些潜在的可能会将此番密谋告知满清官府的败类,还是不得不起了一定的忧心。实际操作上,也只得偏于保守一些。

    “我被软禁在南京多年,你说的那等人物我根本无从接触。”

    “不,我知道有几个人,你肯定能说服他们。”

    “何人?”

    “褚九如、沈调伦还有邹小南。”

    黄宗羲提到的这三个人,皆是他当年一同在大兰山上助王翊成军的同僚,自是分外的熟稔。此刻听到黄宗羲提及,更是不由得眼前一亮。

    “你知道他们现在在哪?”

    “正是。”

    褚九如在褚素先被处死后便脱离了大兰山明军,沈调伦和邹小南则是在四明湖之战中失踪,王江原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谁知道黄宗羲竟然很清楚他们在哪,自然是激动非常。可转念一想,黄宗羲既然知道他们在哪,这些人却始终没有前往金华投奔陈文,别的不说,起码黄宗羲肯定是没有去劝说过。

    “太冲,你提防辅仁也有多年了,是吧?”

    王江有此一问,黄宗羲却也并没有反驳,而是义正言辞的说道:“正是,自完勋的那封书信到我手中,自知道这陈文倾向于阉党我就在提防其人。今时今日,看来我也并没有看错。”

    听到这话,王江不由得叹了口气,原本这只是王翊与陈文之间的一次很平常的交谈,王翊在了解到了赴日乞师的无益之后转而劝说黄宗羲和冯京第这两个支持者,结果这两个家伙都将陈文视作是余煌的同类,阉党的余孽。

    当初若非冯京第因此事被王升那狗贼利用,浙江的抗清大势也不至于迁延至今,而现在黄宗羲出于对陈文丈量田亩的抵制而再度把这套阉党的言论抬了出来,使得他突然对黄宗羲的计划产生了一丝怀疑。

    只不过,王江却也知道,黄宗羲这个人绝不是那么好说服的,有些地方甚至比王翊还要执拗。眼见于此,他也不再提及此事,干脆将话题转了回去。

    “我们现在就是去找他们?”

    王江不提了,黄宗羲也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牵扯下去的兴致。“正是,据我所知,沈调伦逃回家乡后,沈求如就让他避居乡下读书。地方,恰好我也知道,咱们明天就能赶到。”

    “好吧,多年未见,我倒也甚是想念这些老朋友了。”

    第二天下午,黄宗羲与王江如期赶到了沈家在乡下的宅子,沈调伦就避居于此。

    “王主事!”

    “尔序!”

    自那年出征,在大兰山上分别后便再没有见过,能有今日重逢,二人立刻就把臂畅谈了起来,恨不得将这几年的经历说个遍。其间,黄宗羲也把他的计划说与了沈调伦,想不到的是,沈调伦的反应却远比王江要热烈。以至于恍惚间,黄宗羲甚至觉得此事即便他不提,没准哪天沈调伦都会亲手做出来一样。

    ………………

    “剧本写得不错嘛。”

    前些天,陈忱将改编四明山殿后战的剧本创作计划说与了周敬亭,立刻就得到了这位上司的高度肯定,并且督促其尽快将剧本做出来,交由陈文审核。

    就这样,陈忱带着几个文工团的编剧熬了几天下来,到了今天总算是把剧本折腾了出来,交给周敬亭初审合格后,便递到了陈文的手中。

    这份熬了几天才熬出来的剧本乃是他的心血之作,得到夸奖,陈忱自然是欣喜非常,只是面上还到这谦逊。岂料,夸奖的话语刚刚说出口,陈文却话锋一转。

    “改编四明山殿后战确实是个不错的注意,但是视角放在我的身上,你们就不觉得少点儿什么吗?”

    “少?还请国公示下。”

    不光是陈忱,就连周敬亭也觉得诧异,甚至联想到了为尊者讳这上面,不过据他的了解,陈文并不是一个会介意这些事情的人物。

    “时代气息呢?”

    “那么,将国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先讲一遍?”

    “光靠说,缺乏震撼力和代入感。”

    “震撼力?代入感?”陈忱想了想,随即灵光一现。“那么不如我们虚构一个人物,这个人在鞑子占领区被鞑子的苛捐杂税以及那些附逆的劣绅压迫,逃到大兰山下,正巧赶上国公招兵,就加入了南塘营。以他的经历来写这些故事,您觉得如何?”

    “很好。”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陈文知道,这种事情其实在当年的那支只有几百人的南塘营里很是常见。直接以一个老兵为视角倒是可以,可谁也确定不了这个人日后会不会犯下什么过错,导致这个树立起的英雄形象受损。远不如树立起一个虚构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任何人,最好将其经历稍加丰富一些,便更提高观众的代入感。

    “就这样,把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最好去找几个当年参过战的老兵了解下其中的细节。”

    “卑职遵命。”得到了肯定,也确定了方向,陈忱登时便干劲十足,但有些事情却还是要提前问清楚:“敢问国公,这戏,叫什么为好?”

    叫什么,这不应该是编剧或是导演的工作吗?

    陈文想了想,大抵是这部戏的原型是他亲自指挥的,所以陈忱不想担太多的责任。当然,也有可能是陈忱想要一个赐名,这在这个时代乃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那就叫,四明山三百,不,四明山五百勇士!”

    ………………

    此时此刻,无论是剧本的命名人陈文,还是主创陈忱,他们都不知道,这部《四明山五百勇士》在后世不仅被搬上了荧幕,甚至几乎每一次的翻拍其制作成本都是当时业内的大手笔,其中就包括了全球首部3D电影,在当时更是众星云集的大制作。

    除此之外,其中有几部,还是陈文的后人作为投资方翻拍的。但是根据投资方的意愿,有一部的剧本中的男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