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于金老先生,从“闲阅遗书”的遗书两字中,得出《金》并非是一人所写的结论,给出反对的理由,也极其强大。
倘以金老先生的逻辑论点,那么,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在开篇介绍由来中,就有一句“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篆成目录,分成章回。”
那岂不是可以认为,《红》是曹雪芹修改前人的作品?
这样得出的结论,那就未免太草率,也太儿戏了点。
最后,周易总结,“因而,就金老前辈所提出的,利用参将设置时间,清河、临清的位置,尤其是‘闲阅遗书’来确定,《金》并非是一人之作的结论,我认为是不成立的。”
周易的这个理由,的确够强大,《红》是曹雪芹的作品,这是小学生都认定的事实,用事实来辩驳金老先生的论点,让你辩无可辩,难道你想否认《红》的作者?
有几位对《金》研究很深的老教授,都很有默契的,彼此对视了一眼。
“赵教授,你怎么看?”
“我也吃不准,咱们还是查查资料,想确认一下,周易所提供的资料,有没有错漏吧。”
周易的言论太过惊天,此时已不是讨论“人性”,而是上升到《金》学根本的问题了,一旦证实周易的观点正确,那对整个《金》学界,将不啻是一场惊天的大海啸。
说成是改变历史,那都不算夸张。
想要证明,周易的所提供的资料,是否正确,是很简单的,毕竟周易在资料中,都标明了章节出处,只要现场用手机一搜,就完全能一目了然。
现场有这个想法的人,实在太多。
大家都拿手机搜索,很快都震惊的发现,周易所提供的资料,不管是历史的,还是他反驳的资料,都毫无问题,也就是说,周易的说法完全正确。
可这又怎么可能,金老先生是谁?那可是史上研究《金》学第一人,是权威中的权威,是奠定《金》学研究根基的,最闻名的历史学者啊,她会错吗?
这要是给周易证实了,那不仅是改写历史,而且还要被载入史册啊!
从内心里,众人很排斥这一点,可又不得不承认,周易实在太变态了,妹的,你是演艺传媒专业的小主持,能弄出“明朝那些事儿”就很离谱了,可如今……
你丫的,在《金》学研究上,也做的如此有成果,想别人所没想,更是不敢想的课题,尼玛这是要上天了呀?
柳校长首次露出灿烂的笑意,“没看出来,周易老师不但能胜任,而且还能带一个课题了,大家觉得呢?”
我靠,学术领头人?
不会吧,柳校长太高看他了吧?
不过,就他对《金》学的研究,的确是走在所有人前面,做学术带头人也确是有资格。
众人想想周易的表现,又不得不承认,若是周易所有的观点,都得到后续求证与认可的话,那柳校长的赞誉,真的不过分,因为这是注定要名垂千古的成果啊!
国文系主任王主任张了张嘴,愣是没发出一个声音。
邵主任却是绷着脸,“究竟结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论证,柳校长您说这话太早。”
从骨子里,她还是看不上,周易这个野路子的,而且她内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女尊的思维,认为周易不可能有多优秀。
“周老师您能不能,就您提供的,否定金老先生论据的资料,进行详细的解说?”
“我要提问,周老师您对《金》中,所有的疑点,都能给出完美解释吗?”
“请问周老师,您还有没有,否定金老先生观点的证据?”
学生们都忍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提问。
一开始大家来,那是冲着周易的名头,是抱着放松逗乐子心情来的。
可此时此刻,大家才霍然发现,周易的寓教于乐简直太惊艳了,研究《金》的成果,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一来,大家又如何会不积极?
那位研究生见此情景,知道自己没机会提问了,再提问,就要被其他人口水喷死了,于是无奈坐下。
然而眼看时间已远远超过了,原本既定的授课时间了,周易对着话筒,无奈开口:
“实在抱歉,因为时间问题,我不能逐一回答大家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跟我讨论,今天就到这里,下课。”
言罢他面向大家,微微一躬,随后开始收拾资料,走下讲台。
按说他的讲解,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应该有热情的掌声才是,但此时,现场已经乱了套,大家都急着围向他,没人有功夫想到鼓掌了。
“周老师,您接下来的课程,有课时安排吗?”
“周老师您的课,是选修课吧?”
“周易老师,我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您帮我解答一下。”
这一刻,不管老师们怎么想,学生们是打内心里,已承认了,周易的讲师地位,周易已用自己的学识,震住了这帮天之骄子。
若说此前学生们喜欢他,是因为他娱乐能力的话,那么此时学生的情绪,已从单纯的喜欢,上升到又敬又爱的程度,大家完全被周易折服了。
敢爱敢恨,幽默风趣,又学识渊博的人,谁不发自内心的膜拜?
哪怕是那些,暂时还没赞同周易观点的人,甚至就算是那些,不喜欢周易处事为人的人,在此时此刻,也绝不会怀疑,周易的施教能力了。
还说周易不会教书?
还说周易没资格教帝大学生?
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些言论是多么的浅薄可笑。
今天这堂课,周易从开头语出惊人,到推演论据中的幽默风趣,再到最后的结论,随后又轻松解决突发状况,得出的结论,更是石破惊天,整堂课他都显得游刃有余。
而且最让人震惊的是,他不但全程脱稿讲解,而且还对最后的难题,有了提前的备量,要知谁也不知道,现场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而周易却能料事如神。
这只能说,周易对《金》学的研究,以及学术研究的需求,已研究深入到了骨髓,这远比他的观点,给大家带来的震撼,来得还要更大,也更有视觉和认知上的冲击力。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