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的,先从一边撬,然后慢慢向前推进,能不用铁锹的地方就不用铁锹。”
“老陈,你带五个人过来,从我脚划的这条线开始。”肖队长很快就领会了赵子蒙的意图——他一边说,一边用脚尖在地上划了一条线。
六个工人和肖队长,一字排开,从西边开始撬地砖。
七个人全部用手,奇怪的是这些砖块十分松,一拨就起来了。
“赵队,肯定有人动过这些砖。”马建平非常兴奋。
二十分钟左右,空地上的砖块全被清理干净,这时候,在场的人惊异的发现,不但砖块被人动过,连下面的土也有被人翻动过的痕迹。
赵子蒙和令狐云飞还注意到,被动过的土,有六个地方似乎有点凹陷,而且大多集中在距离盗洞口四米左右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正是墓道口所在的位置。
赵子蒙蹲下身,用手慢慢拨开松土,竟然发现有六个明显的凹下去的地方,这六个凹下去的地方分布的均匀,并且很对称。根据目测,这六个凹陷处应该在墓道口的上方和前方。
“请给我拿两把铁锹来,肖队长,帮个忙,咱们两边同时开挖。”赵子蒙道。
两个工人心领神会地将铁锹递到赵子蒙和肖队长的手上。
二人面对竹林方向,一人一边,开始挖起来。下锹的地方距离后院墙的墙基在两米左右。
工人们则站在砖队上观望;令狐云飞、章所长和项代沫蹲在旁边;马建平、萧路含和林狄站在三人的身后。
远处的人群议论纷纷,高高的砖堆挡住了他们的视线,虽然看不见现场,只能干着急,但他们也不放过八卦的机会。
肖队长挖到第三锹土的时候,突然道:“赵队长,你来看——”
赵子蒙放下手中的铁锹,凑上前来,他看见在肖队长刚才下锹的地方有一块青砖——青砖横躺在土里——这块砖的颜色和铺在地上的青砖是同一种。
“果然。”赵子蒙用手拨开青砖上所有的土,然后慢慢拿起它。
所有人都惊呆了,青砖的下面竟然有一个圆柱状的深洞,洞的直径在十四公分左右。
赵子蒙曾经见过洛阳铲,这种铲的宽度恰好是十四公分左右的样子,他和令狐云飞对这种洞比较熟悉,他知道这样的洞是洛阳铲的才能挖出的。
而这块青砖是用来堵住探洞口的。用砖块堵住探洞口,在上面盖一些土,然后铺上地砖,从外表上完全看不出和院里别的地面有什么区别。
“应该还有这样的洞。”
一分钟以后,赵子蒙在对应的地方也挖出一个同样的探洞,两个探洞的位置,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洞之间的距离在九十公分左右。
接下来,赵子蒙和肖队长又在两个探洞的南边挖出四个对称的、距离相同的洞。
六个探洞一般大小,形状深度完全是一种工具的杰作。
远处围观的人群不明所以,但依然执着地伸长脖子固执地朝这里张望,同时嘴里说着一些闲言碎语。
令狐云飞让在场的工人找来了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竿。
他握着竹竿,分别在六个探洞里面试探了一下深浅。
最北边两个探洞的深度都在三米左右,南边四个的深度都在三点一米和三点二米之间。
他分析:最北边两个探洞的底部应该是墓道的顶部,南边四个探洞的底部在墓道口的前面,没有了青砖的阻挡,探洞自然会深一些,盗墓贼应该就是通过这个方法寻找到了墓道口具体位置的。
在这种前提下,他们才把盗洞口选择在蔡教授的房间里面,这伙人借着院墙和房子的掩护,开始了他们罪恶的行径。
“云飞,北边这两个洞,再探探。”赵子蒙道。
令狐云飞明白赵队的意思。
他用竹竿在北边两个探洞里面捅了捅,从探洞底部依稀发出“笃——笃——笃”的声响,这应该是竹竿的头部接触到坚硬物体时发出的声音,这墓道的顶部是用青砖砌成的。
紧接着他又用竹竿在南边四个探洞里面捅了捅,从探洞底部发出来的声音沉闷,似乎洞的深度还有让竹竿进一步下移的空间。
这几个探洞的底部恐怕是土,触感绵软,竹竿用力捅下去,自然往下走。
赵子蒙确定:盗墓贼是通过六个探洞确定了墓道口的位置。
“云飞,我觉得探洞应该不止这几个,院墙的背面可能也有。”
赵子蒙的这个判断很快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之后,几人又在院墙北面的竹林里找到了十一个探洞,这些探洞在墓道顶部的左肩右肩上,和墓道一样,也呈南北走向,探洞越往北走越深,最深的探洞竟然有九米多。
这伙盗墓贼很高明,他们可能就是沿着墓道一直找到了墓道口的。
他们要利用的就是这次拆迁的机会,还有117号院墙和房子的掩护。
这些人的盗墓技术不可谓不高超,他们的盗墓计划不可谓不周密,如果不是开发商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规划,恐怕这座晚明古墓和发生在古墓里面的凶杀案要永远地埋葬在地下,无法重见天日了。
赵子蒙、令狐云飞和肖队长还在竹林北边的树林找到了东南西北四个探洞,探洞的深度在十一米左右,根据盗洞口到墓室的距离看,这四个探洞的底部应该是墓室的顶部。
赵子蒙此时脑中闪现出诸多信息:什么人有机会在117号的院子里面挖探洞呢?
蔡教授的儿子蔡耀辉,还有住在117号的租客饶一览,这两人都有嫌疑。
从砖块下面的土的松软程度看,这个案子发生时间不会太久。时机恐怕就在蔡教授最后一次住院的时候。
当然,也不能排除蔡教授夫妻俩的嫌疑。
这夫妻俩从宁海路搬到怀古村后村,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推敲。
蔡教授夫妻俩本来是住在宁海路一套楼房里面的,一个儿子在外地,在京西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不和他们同住,自己在医院附近有房子。
宁海路的那套房子面积大,老两口和儿子媳妇住在里面绰绰有余,为什么非要搬到这古旧的小村里来呢?
老两口以喜欢安静为由住进这117号,似乎有些牵强。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