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荒野追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找到个好宝贝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从王滇红那委曲求全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来她口中的“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白争没想到宋青树会一言不合直接出手,故而根本来不及阻止,就看到两人扭打在了一起,旁边看马的群众一下子四散开来,唯恐避之不及。

    那汉子体格确实要比宋青树大,但是后者是在大学里修习过专业擒拿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暴制暴基础,两人纠缠的过程才短短的十来秒,那个高大汉子就被摁倒在地,动弹不得。

    月街上有执勤的巡警,留意到了这边的异常之后,火速赶了过来,疏散人群,靠到近前,试图将两人分离开来。

    本来汉子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企图恶人先告状,宋青树的一张警官证直接堵上了他的嘴。

    走完必要的手续已经是中午了,王滇红没了先前的活跃,一路上都闷声不语,宋青树几次想要找话题,她都没有接茬儿。

    “这里头什么名堂?”

    “猜瓮。”白争指了指摆在木桌儿上的瓦瓮,“就跟超市抽奖砸蛋差不多。”

    三十一个,宋青树递了一百块,拎起木槌,递到王滇红手里。

    王滇红抬起头看了看他,没有拒绝。

    白争没管那么多,抬起锤子对着一个瓦瓮径直敲了下去。

    “哐啷”一声,瓦瓮当场碎裂,里面放的是满满的红泥腌蛋,用力过了些,外头一层碎了不少。

    不过整合下来还是赚的,这么多红泥腌蛋,买的话也要五六十了。

    有了前车之鉴,王滇红的动作就要小心很多,轻轻的试探了两下,瓦瓮完好无损,这才加大了些力道。

    罐子里放的是一包滇红茶,看包装应该是茶叶市场里淘来的,滇南最不缺的就是茶叶,尤其是这种次品冲茶,故而还是有些亏损,不过宋青树到底是会哄女人开心的,“滇红,滇红,这罐子就该是你的。”

    最后一个罐子谁也没动手,跟摊主商议了一下,找钱不要了,瓦瓮直接抱走。

    把白争和王滇红送到邬棚镇的山脚下,宋青树看了看王滇红,她似乎已经把先前不愉快的事儿给忘却了,嘱咐路上小心。

    兰陵县公安局

    “哥们儿给你带了个宝贝。”

    杨鼓刚从省里回来,手里捧了一大摞资料,“过会儿,我这有活儿要忙。”

    “怎么的,有新任务?”

    “别提了,省里出了个连环凶杀案,要搞一个专案组,也不知道哪个孙子提了老子名儿,这不,一堆案情要了解。”

    宋青树笑说这辈分乱的很,“要走?”

    “急倒是不急这一会儿,上头也就是有这么个想法,人还没找齐,挨个批下来也得要时间。算了,先看看是个什么宝贝。”

    杨鼓是滇南人,对猜瓮自然知根知底,但是一来手边儿没锤,二来这是办公室,万一里头有汤汤水水,回头一准儿要挨孙老大的批评,索性就搬到外头,路边儿找了块儿砖头,拎在手里,“去年赶集去,也猜了俩,比这大,一个八十,开出来两瓮酸菜,家里两缸米都吃完了,它还有半坛。”

    砖头脱手,瓦瓮应声而碎,露出几根断骨来。

    起初杨鼓还以为是牛羊骨,但是把碎片完全清理开来以后,两个人都傻了眼儿。

    “可是让你小子捡了漏了,这必须是好宝贝。”

    瓮里放的是一个人的骨骼,虽然大部分都被折断、打碎,可头骨却以相对完整的状态保留了下来。

    整个刑侦部门立马高速运转了起来,骨头被樊梨花拿去做检验,宋青树带着杨鼓赶向苍山,孙敬严联系地方派出所,请求协助,寻找,控制那位卖瓮的摊主。

    一路鸣笛,紧赶慢赶,抵达苍山脚下的时候也已经是傍晚了,这个点的人最少,因为很多人都回去吃饭了,经过孙敬严的远程交涉,本地民警已经事先把相关区域控制了起来,可是并没有找到宋青树所指的那个摊主,只能封锁各个路口,从外向内逐步排查。

    “怎么样?”

    “没找到。”

    “我听争子说,月街要一连办七天,你说他明天还会不会来?”

    杨鼓眉头紧皱,“说不准,今天晚上搞得动静有点儿大。”

    两个人就没打算回去,在外头买了点儿糯米粑粑填了下肚子,在月街上凑活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在街上逛荡起来。

    月街上的买卖人,一般是不下市的,一连七天吃住都在这儿,一是因为大家多是来自全省各地,折返跑太过费事,二是开市早,闭市晚,能多挣两个就多挣两个。

    “这老头儿八成是肚里有事儿,不然不可能生意做到一半儿就跑路。”杨胖子走了大半条街,还是没有找到那个猜瓮的摊主,感觉希望渺茫。

    “你的意思是,他很有可能就是杀人凶手?”宋青树沉思了一下,“那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毁尸灭迹呗,得亏是给咱们撞上了,换个寻常人,那不得乐呵的下锅了?”

    “那还不如挖坑埋了来的直截了当。”

    “说这些就有的愁了,今个儿我看又是够呛,八成得下通缉了。”

    就在两人都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月街街头驻守的民警,抓到了一个各方面都与宋青树提供的信息相符的人。

    两人急忙赶过去,一照面儿,宋青树就认出来了,是他,没跑了!

    老头儿名叫陆永丰,五十九岁,傈僳族人,家住彩云山,按照他的说法,昨天的生意太好,导致事先准备的瓦瓮提前卖完,所以还没散市,就急忙跑回去赶工。一宿没睡也只烧出二十几个,用排车一点儿一点儿拉下山,再雇人运到这儿,折腾一上午,这才来晚了。

    对于昨天警察查街的事儿,老头表示一无所知,当然,对自家瓦瓮开出人骨这事儿也是抵死不认,表示自己毫不知情。

    杨鼓当时一听陆永丰的说辞就察觉到了不对,月街开七天,他要是真想做生意,不得把七天的货都存好?现做现卖那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老头的普通话十分差劲,但是在被压往公安局的路上还在不停的费力辩解,“人家的瓮,买的,我的,自己烧的。昨天卖了一百四十多个,攒了大半个月的。今年比前几年,人多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