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好屠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丛林,文化(感谢一顿大餐万赏)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陛下,李相所言有理。只要我大夏保持兵威不减,军备上持续发展,持续进步。契丹人便也翻不出手掌心。何况契丹人还割让了十三座沿线道路上的城池。如此虽然只是耶律大石的诚意,但是也让我大夏在交通要道上有了自己的控制权。往后耶律大石的子孙,即便有反叛之心,也可快速反应,以大军灭之。若是西辽之人没有反叛,往后削弱他们的手段也多的是。陛下不需担忧,赵王殿下当真才德兼备也。”

    郑智闻言,终究还是点了头。说道:“此策倒是不差,却也不能掉以轻心。下旨,加急往西去。封耶律大石为契丹辽王,着耶律大石把子嗣都派到河间来朝见一番。”

    郑智便是故技重施了,叫耶律大石派子嗣来,倒不是要人质要挟拿捏。却是要让这些人都来读读书,上上学,学习汉语汉字,读一些圣贤之道。待上几年再说,要是耶律大石归西了,郑智必然立马就在河间封新的契丹辽王。

    至于这新的契丹辽王人选,才德兼备显然是不必要的。哪个读书读得好,人品好,就立哪个。立了新的契丹辽王,再放回去管理地盘。这才是控制的最佳手段,能打能杀有勇武的,必然不能成为辽王。

    郑智对于这个时代的华夏文化,极为自信。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改变一个人的主要手段。

    就如耶律大石,能做出这般的定夺来避免一场大战,何尝又不是因为大石林牙是一个读过圣贤书人的。这一点文化上的认同,其实是避免这场大战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年代,文化想通,才能有互相有信任的基础。甚至到以后千年,这个道理也是没有多少改变。从十字军东征二百年,到后世的中东火药桶,文化上的差异,就是战争最本源的开始,利益伴随其中。

    即便是意识形态之争,不过也是文化之争。

    至于耶律大石会不会按照圣旨把儿子都派到河间来,这一点便看耶律大石的定夺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