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好地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70章 输血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登基御极开始,张超一直在很努力的扮演着皇帝的角色。

    他想做好一个皇帝,这个皇帝不是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也不是承乾这样的皇帝。李世民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贞观十几年,也让中原迅速结束动荡,起飞腾空。

    只不过李世民后来畏惧那越来越庞大的贵族集团、畏惧强大的工商资本家的力量,他想要改变国策,想要倒退回去,希望能够更加稳固皇权的力量。

    而承乾的失败,则是缘由对权力过分追求,在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想要接管更多的权力,这自然是危险的。

    时至今日,经历护法战争、代唐这两次大变革,实际上一个新的秩序体系已经建立并稳固了下来。

    只要张超不逆势而行,哪怕就是顺着这个惯性下去,也还能平稳的发展百年。其实李世民过去过于担忧了,贵族势力强大不假,但以这个时代的特性,贵族们的封地都较遥远。

    朝廷虽然大搞分封,但中原是不分封的,甚至许多中原周边过去不是朝廷控制的地方,现在其实也纳入了中原直辖。

    中原王朝集权化更高。

    所谓分封诸侯,不过是取代了过去周边的那些蛮族首领们。但诸侯却是与中原朝廷一体,同一个体系同一个思想价值观,在现在这种中原朝廷极强大的情况下,诸侯很难离心,也很难脱离这个体系。

    比起汉魏晋等分封制,最后必然出现的诸侯坐大甚至是叛乱相比,大华的分封制下,诸侯叛乱的难度大的多。

    首先,中原朝廷实力更强,一个马上拥有一亿人口的帝国中央朝廷,可不是哪个诸侯能够对抗的了的。

    再其次,中原朝廷拥有直辖的地方,极其广阔。

    再近的诸侯,也在遥远的边疆。而且受限于交通、气候等因素,他们的经济发展肯定也远不如朝廷,更重要的是人口问题。

    西汉诸国叛乱,他们的本钱是什么?盐铁之利,吴国甚至因为有煮盐之利,因此可以免除百姓的税赋,这样自然深得民心。而且由于吴国占据的地盘极大,拥有数十城,上百万的人口,其不论是经济发展基础,还是战争潜力,都是极大的。

    兼之其本身就是在中原之内,因此这种叛乱来说,造成的危害更大。

    但现在大华的诸侯都在外,就算是过去张家的那些极好的封地,也从没有说有几十上百城,拥有百万人口的。

    如琉求,张家经营十几年,也不过才四五城,二三十万人口。而更多数的诸侯们,往往都只有一座城,几千或万把人口,都已经是大诸侯了。

    他们距离中原又远,说起兵叛乱,确实不足为惧。

    张超从没打算要削藩,因为毫无必要。

    诸侯们的那点实力,根本对朝廷形不成威胁,但相反,让他们镇守边疆,积少成多,这些诸侯形成的是一股强大的边疆镇守势力。

    对于开疆拓土,征讨异族,有极大的作用。

    大华朝廷是重点进攻周边那些大的反抗势力,而诸侯们则是一点点的吞食征服异族,在那些土地上,建立起牢固的统治。

    如果让朝廷这样去开疆拓土,化夷为夏,其实肯定会投入不足,无法面面俱到。

    而让诸侯去做这些,正好填补了朝廷在这方面的不足。

    张超不但不打算削藩,他甚至还早决定要坚定不移的推行分封制。朝廷给予授权,不但分封有功臣子为诸侯封臣,甚至也授权给那些商人组建殖民公司,去海外开拓殖民,建立据点。

    有本事就去开疆拓土,朝廷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甚至有时也会派兵支援。比如从马六甲海峡到南非,这么漫长的海岸线,到处都能够殖民。

    建立殖民点,征服异族,种植粮食,开采矿物,进行贸易,向中原输入原料,开拓海外的销售市场,这都对于大华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张超并不想要让大华成为一个农业社会,那样是没什么发展潜力。

    要想跳出中原,大华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对周边实行分封,化夷为夏,将他们同化。

    而对更遥远的地方,则实行的是海外殖民策略,也不求征服。只要打下一个个的据点,建立堡垒商镇,以贸易为主,其实也是一样的。

    张超登基已经一年。

    朝堂上下,都在努力的观察着皇帝。

    这一年来,朝政稳定。

    朝堂上人事变动也不大。

    最关键的是,宪法制订颁行之后,议会以此为基础,又修订了一项又一项的律法。

    皇帝没有试图夺回当初承诺交出的那部份权力,大家也习惯了内阁责任制。

    皇帝不瞎折腾,内阁很负责,诸侯、资本家们都得到了想要的稳定。而不论是地主还是平民,都有机会通过读书科举,入仕为官做吏,得到上升的通道。

    一切都很好。

    “朝廷已经颁发了两次海外殖民授权状,前后授封了二十五块海外殖民地,这都没多久,现在又要颁发殖民授权?”

    马周有些犹豫。

    其实海外殖民这个事情,现在还没见到多少成效,不少人都认为这个海外殖民不见得就是好事。

    担心的是那些殖民公司会尾大难掉。

    其实海外殖民公司,并不仅是商人,甚至可以说,如今这年头已经没有什么纯粹的商人了。

    朝廷早取消了商籍,对经商也没有了什么限制。

    现在更没有了什么视商人为下贱的念头,商人也一样可以去从军,也一样可以去考科举,一样可以入仕为官做吏,一样有机会能够封侯拜相。

    尤其是在现今的这个大环境下,大家也不再耻于谈钱谈利。

    有钱,也确实方便。

    这时代,钱能买到绝大多数需要的东西。

    如今可以说是全民经商的年代,除了官府对于官吏经商做了些限制,比如禁止官吏直接经商或入股,禁止官吏的妻妾子女直接经商外,并没什么太多限制。甚至就算朝廷不许官吏直接经商或者入股经营,但买点股票是没问题的,不参与决策经营就行。

    甚至通过亲戚去经营,也一样是可行的。

    正因此,如今的这些殖民公司里的股东,其实既不乏诸侯贵族,也不乏勋戚官员,工商资本家、地主,甚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