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
“强哥哥,刚刚你给我吃的是什么?”李晚连蹦带跳的在前面走着。大文学
两人去的菜场是去年才新办的,也就专门为腾达村的人开的,早些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菜园子,只有来客人才去镇上买点儿荤菜,现在,村里不种地的人也多了,每天往镇子上跑也不是个事儿,最开始只是几家房子在大路边上的人家从镇上捎了菜回来卖,后来渐渐有了规模,村里就干脆在那路旁的空地上搭了一溜儿的塑料棚子,专门给人摆摊,又有人嫌棚子不好,自己在邻近盖个小屋子固定卖菜、调料等,不少人纷纷效仿,这样一个菜场就基本固定了,对于村民们来说,有些东西可能稍稍贵上那么点儿,却相当便利……
现在,刘强带着李晚去一趟菜市场也快!
“其哟克立特……”刘强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李晚的背影,下意识的照习惯用英语答道。
“什么?”李晚转过来,倒退着往前走,满脸笑意的问道。
“是巧克力!”刘强回过神来,缓声答道,是了,这样的偏远小镇上,小学里根本就没开始学英语,初中后才从ABCD打头学起……
“是巧克力呀!”李晚转了转眼珠,做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而实际上从李老头病了以后就再也没拿到过零花钱的人儿根本不晓得什么是巧克力,况且这个连超市也没有的小镇上根本没有巧克力……
落在刘强眼中却只是觉得好笑并心痛。
等刘强到家,这次跟过来的司机和几个随从已经把刘强带回来的东西都搬到了老院子里,因为路的原因,车却是没办法开进来了,不过这样也免去了在村里引起话题。
“你们先回去吧,替我跟你们少爷说声谢谢!”刘强熟练的操起普通话淡淡的吩咐道。
几人迟疑的相互对看了一下,由那做司机的中年人出面应了,几人很快就从小村子里消失了。
“哥,他们是什么人?”李晚等人走后才跑出来,缠在刘强身上问道。
这声“哥”叫的极其自然,仿佛面前这人就是他亲哥哥一般。
刘强看了李晚一眼,纵容了李晚的这点儿小心思,“回来的时候带了些不好上火车的东西,朋友借了家里的车送了我一次。”
见刘强没有反驳自己的称呼,李晚心底松了松,这样等一下开口说以后借助在这房子的事儿就好说出口些了罢……
“走了,进去烧火吃,等下吃过还要跟你过去拿东西呢!”刘强毫不在意的反手把搂着自己脖子的李晚背了起来,快步朝里走去。
李晚有些夸张的叫了起来,一路大喊大笑着进了厨房……
炤里烧的火旺,不一会儿浓浓的鸡汤香味就从大锅里飘了出来。
坐在炤下放柴的李晚不时的抬头朝锅里望,偷偷使劲儿咽着分泌过剩的口水。大文学
刘强把电火锅收拾了出来,用长长的插头线牵到了院子里。
煮到透明入口即化的冬瓜,村子里粮食喂出来的土鸡肉味浓而有嚼劲,在滚开的鲜鸡汤里烫熟的嫩青菜……
李晚顾不得满头的大汗,狼吞虎咽,碗里的米粒都快也飞溅了出来。
刘强无法,进屋把小电风扇提了出来,给李晚吹着……
“李日,去吃烧烤了!”
在一阵摩托车轰鸣中,有人在门外喊道。
李晚摸了摸撑得滚圆的胃部,刚准备开口,一个饱嗝儿溢了出去。
刘强听了“李日”这词儿,眉头高高的扬了起来。
在腾达村的方言里,“日”这个字的音是第二声,而且是个骂人的脏话……
李晚偷眼看了对面的刘强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他们是我朋友,哥,你想吃烧烤不?”
“是你的朋友!哥自然是要认识一下的!”刘强似笑非笑的说道。
李晚有些不安的在椅子上挪了挪屁股。
“李日,去不去的,老大他们在街上等着呢!”外面的人不耐烦的催促道,“妈&的,老子们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这儿来……”
李晚跳起来朝院子门口跑去,“今天不去了,我哥回来了!”
“操,没意思!”
两个骑着一张摩托车的小青年丢下一句话,在一阵“哄哄”的摩托车声中远去了。
“走了?”刘强走过,站在后面问道。
李晚回头讪讪的笑了起来。
“先过去把你的东西都拿过来罢!”刘强眼神暗了暗,朝外走去。
李晚慌忙跟了过去。
两人之间的气氛一下沉闷起来,一路都无话。
等到了地方,李晚就要自进去收拾东西。
李老二婆娘知道跟过的人是刘强后,热情的叫刘强进去坐。
“把重要的东西都收拾了!”刘强跟在李晚后面交代道。
李晚小声应了一声,瞧也不瞧笑的谄媚的二婶一眼,窜进了屋子。
“人都不知道叫,成日就在外面野,也不晓得回来给屋里帮帮忙……”李老二婆娘看到李晚的身影,习惯性的开口训斥道,一时竟忘了还有刘强这个外人在场。
“我这次是来接小晚走的!”刘强淡淡的开口说道,打断了李老二婆娘的训斥。大文学
“什么?”李老二婆娘吃惊的反问道。
“小晚的户口也会一并迁出你们家,以后,小晚就不用你们操心了!”刘强站的笔挺,硬邦邦的继续说道。
李老二婆娘双眼一瞪,嚷嚷道:“我们养了他这些年,好容易可以干点儿活儿了,你说带走就带走啊……”
“强哥哥,你真的要带我一起走?”李晚用一个破了口子的塑料袋提着几件衣服跳了出来,也不管李老二婆娘还在嚷嚷,大声问道。
“要不然我为什么现在才回来!”刘强面上的表情一下子就柔和了下来,温声答道。
“你想得倒美,我这七八年可不是白养他的……”李老二婆娘不满的叫起来。
“吵什么?怎么了?”李老二叼着一根劣质烟领着两个儿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父子三个是去下鳝鱼篓子了,这几年鳝鱼值钱了不少,李老二大儿子李小军比李晚大四岁,去年上完了初中就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