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真放过了绿玉?陆青云心中狂喜可想而知,要知道,张辉要想取玉,只需一根手指,可他没有这样做。(百度搜索读看看不知不觉中,那师尊的分量便重了起来。
道魔经为何物,陆青云不知,但张辉让他念三遍,他便不会偷懒。至于那风拳,才是主要修炼科目。一年大成,我陆青云可以做到。
人活着靠着一口气,而陆青云活着,则是靠着一股意志,仇恨的意志。他的灵魂在族人被杀光的那一刻,已经死了,活着的,只剩下杀戮的心。
张辉走后,陆青云第一次尝试修仙身法,为复仇之路书上浓重一笔。
其实,张辉给陆青云一年的时间是有原因的。陆青云与旁人不同,他无仙根,却有资质凌然的天魔根。天魔根虽不能在修仙之术上有所帮助,但却可以让其感受魔气与灵气的不同。修仙人拥有灵气,修魔者则是魔气,当然也有其他气息存在整个空间中,比如就有鬼气妖气等。
取精去糟粕,提起气息纯正且分类别,修炼速度自然会增速不少。
再说了,被黑色洗髓丹梳理过,即便资质再差,起步上,已经领先太多。绿玉如今,已经从沉睡中初次苏醒,虽然不敢说有多大效果,但对于补充体力,还是可以的。
张辉凭借这些,给陆青云一年时间,做三年的事。
对于这些,陆青云不知,他敢承诺下来,凭借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信念。
夜晚之时,月光比之昨夜,稍有暗淡。陆青云先没有修炼,而是将绿玉握在手中观察。龙凤图案依旧没有变化,从白日一直到现在,绿玉一直散发一股热流。
只是此时,热流已经不是那么热了,倒有些温。气息虽然与寒气不同,无法疗伤。但却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甚至连头脑都清醒许多。
张辉给陆青云筑造仙根,取了太多的天材地宝。就像洗髓丹一样,被陆青云吸收的那一部分,不到一成,其余全被绿玉吸走。如此以来,才导致仙根筑造半费,成为伪仙根。
而绿玉却似乎从沉睡中半醒,散发着浓烈的灵气,这灵气,修士可以吸收,凡人则感到神清气爽。读看 看 小说网 更新我们速度第一)
这块玉,是我的一半生命,师尊,你的恩德,青云铭记!陆青云将绿玉重新挂在腰间,翻开了风拳竹简。
风拳口诀不多,只有数千字,以扑朔难懂的词语编成。言语深奥,词句断续。陆青云看起来,很是吃力。
修仙者,一般都由师尊先引导,逐句解释,然后才会自信修炼。张辉不同,他不习惯那种手把手的教导方式,人是有悟性的,若是加以引导,这些悟性很可能被抹杀。
况且日后,这悟性比任何功法都要重要,对于这点,张辉比谁都了解。
一夜无眠,陆青云却仅仅读懂了十句话,不到百字。这令他大为头痛,仅仅入门,却为何如此困难。
困难,我怎会惧怕困难呢,陆青云摇摇头!眼中渗出几根血丝来,他忘却了时间,继续钻研那苦涩难懂的风拳中去。
疲倦,只是对凡人而言,修真者,完全可以通过打坐代替睡眠。陆青云虽不是修士,但却有绿玉。绿玉浑身弥漫浓郁的灵气,足以令其忘却疲倦,苦心钻研武学。
一个姿势,一股信念,老山深处,一间破茅屋中,一个略显单薄的少年,手拿一块竹简,安静的思索,推演。他忘却了时间与疲倦,全身投入风拳的探索中。
这一坐,便是十日,陆青云睁开双眼,血丝弥漫眼眶中,但神情中没有一点疲倦之态。相反,脸上有喜意。风拳之术,他已然明悟。
这明悟不同师尊教导,而是自身的体会。风拳是神,是形,可却是有变化。也有缺陷。
风拳精髓便是一个快,快如风,快如声。眨眼之间,杀敌百米之外。然,风拳中,也只是将速度提升到声的境界,为何没有更快,比如,快如光,快如电?这推敲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便是明悟的结果,熟悉与明悟是两码事,熟悉可以让你运筹帷幄,而明悟则可以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陆青云便从简单的速度中,为自己打开一扇大门。只是他不知,这扇大门太大,快如闪电,整个八荒大陆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但,能明悟这点,风拳的初学者中, 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起章,说的是如何吸纳天地间灵气,一共讲述了七八十字。陆青云仙根虽然不足,但绿玉的灵气足够,他渐渐理解何为灵气。
吸纳灵气,为己用。感受体内那股砰砰欲动的热流,陆青云心里满足的笑了。一夜之间,八十字的口诀修炼完毕,凭这速度,一年时间可以完成承诺。
陆青云不求快,只求稳。基础稳健,才能冲破束缚,超越快如声的境界。
张辉走时说过,修炼之后,一日要念上三次道魔经。陆青云虽不能理解为何,却也不去多想,翻开竹简,研读起来。
对于张辉,陆青云已然放开心怀,那人,值得敬重,穷其一生!
竹简打开,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字体铿锵有力,从字迹看出,这字是张辉刻上的。与风拳之术相比,道魔经确实通俗易懂,短短数百字,读三遍,应该很快。
然,这一切只是陆青云的猜想罢了。读着读着,他的神色渐渐凝重,读一句停下一次。这速度很慢,甚至比风拳之术的研读还要慢上不少。
字义不难理解,但其中蕴含的魔与道却极为深刻,陆青云太过年轻,经历太少。这种深刻的意味,他能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朦朦胧胧,捉摸不定。
“道魔两义,相伴相生。人,一份为魔,一份为道。道之极,为仙,魔之极,亦为仙。路不同,却终归一。”
这一段,陆青云似乎能够理解,但仔细思索,却又有些捉摸不定了。既然道魔两条路终究归仙,可为何要有道魔之分?那么,何为魔?何为道?
书中有解,却也一笔带过。
“道者,顺路生,魔者,逆路亡!”
陆青云更是不解,顺路便为道,逆路便为魔。这是谁定义的,那么何为顺,何为逆?书中不再有言,陆青云思索便再次中断。
与风拳相比,道魔经太过博大精深,短短数百字道尽修炼之道。陆青云太年轻,诸多事只有经历,才能有所明悟,有所感悟。
如此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