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弊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风云再起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49章风云再起     福建、延平府。     延平府并未遭遇旱灾,但三明、永安一带却遭受到掉头西进的暴*饥民疯狂抢掠,饥民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劫杀大户、中小地主,就连贫民家中的杂粮也是掠夺一空,不仅如此,他们连田里灌浆的稻米也不放过。     消息传开,不用官府组织,村村寨寨便自发的组织青壮帮助官兵协守关隘,山寨,延平府总兵林章亦怕落得降五级的处分,紧急抽调东南、东北各县兵力严守各道关隘,严防流寇深入延平,同时,他还命人在各处关隘、城镇张贴康熙招抚饥民、允准移福建三十万饥民入台的布告。     赞川彦镇的一处大户人家的宅子里。     邓老大烦闷的呆在房间里沉思,他接到命令后,便带队进入福建,先后接触了无数股大大小小的义军队伍,却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个都是名字叫的响亮,实际上却连土匪都不如,土匪还有自己的地盘,还拿得出几把象样的兵器,那些个义军却是什么都没有,纯粹就是一群流民。     反反复复找了很久,邓老大一行才找到永德军,永德军于仙游一战,缴获了三千多兵器,一路攻取掠夺乡镇都是轻而易举,已经成了义军中实力最强、号召力最大的一股义军,无数饥民闻名来投,王福、张震却都不肯收留,多一个人多一张嘴,他们自己都在不断的精简队伍,以便填饱肚子,也更灵活一些。     邓老大等一行人来投,王福、张震一见那几十名弓手,就毫不犹豫的收下了,他们可是太需要娴熟老练的弓手了,入伙后,邓老大很快就在义军中站住了脚,并得到王福、张震的看重。     不过,眼看永德军一天天的深入西北山区,邓老大却是大为烦闷,胤祯确实是到了福建平乱,不过他却是招抚,而且身在泉州,不把永德军调回去,跟胤祯打一仗,他们根本就没出手的机会。     “老大,王福派人来叫你去商量大事。”卢子敲了敲门,在外面说道。     “尽是些破事,有什么好商量的?”邓老大拉开门,闷闷的骂了声,想了想了,还是抬脚走了出去。     镇中的一座大宅正厅里,已经座了十几个人,邓老大进去之后,王福朝他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而后便开口道:“眼下的情形大家都知道,自打康熙爷发布告招抚和移民台湾的告示后,很多兄弟都动了心,每天都有人偷偷溜走,而且我听说,另外那两股大的义军也都解散出山了。今天喊大家来,就是商量下,我们怎么办?”     一人马上接着说道:“大伙儿造反还不就是为了活命,既然回去没事,又可以到台湾去落户,为什么不回去?”     “就是,都没人造反了,就我们这一股,迟早要被朝廷大军围剿,那时候就没活路了。”     一听到这里,邓老大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忙说道,“那些饥民回去或许没事,我们回去可就难说,大伙别忘了,我们可是杀了几千官兵的。”     这话一出,一众人都不作声了,他们永德军少说也杀了四、五千官兵,回去真能没事?即便康熙爷不追究,那些个地方官兵会善罢甘休?可不接受招抚,又能怎么样?继续流窜?那迟早是被围剿的下场。     见有些冷场,张震轻咳了一声才道:“我们永德军现在有一万二千人,我跟王头商量了一下,愿意跟我们一条路走到黑的,我们欢迎,想接受招抚去台湾的,我们也不勉强,大伙儿好合好散,我们也不想把大伙儿都往绝路上引。”     “张头,这话怎么说的,大伙儿要死一起死,要生一起生,自打造反那天起,咱们就是活一天算一天。”     “其实未毕就没有活路。”邓老大站起身,见一众人都望了过来,他才说道:“我们不能再往山区前进了,山区地形狭窄,关隘太多,没有回旋余地,一旦官兵围剿,就是死路一条。再说,现在各地防范很紧,每打一寨一镇,损失都很大,我认为,要想活命,我们的掉头向沿海平原。”     回沿海平原?众人不由一楞,王福疑惑的道:“沿海根本就无法筹集到粮食,我们又没攻城的器械,无法攻打防备周全的城池,不消几天时间,不要官兵打,饿也饿垮了。”     邓老大微微笑道:“官兵现在已经出兵把守各处关隘,各个城池的兵力肯定空虚,我们只要冲破关隘,进入平原,朝廷就会想法子招抚我们,那时候,我们就有了谈条件的本钱,大伙儿也都会有一条活路。”     张震撇了撇嘴道:“那些个龌龊官员,跟他们有什么好谈的,他们的话能信?”     “谁说我们要跟地方官谈了。”邓老大马上就说道:“布告上不说了,十四皇子胤祯是招抚饥民的钦差,现就在泉州,咱们跟他谈,他一个皇子能不在乎自己名声?再说了,他要敢骗我们,回去的饥民还敢相信他的话?只怕马上又会暴动,他是来招抚的钦差,只要能把我们招抚回去,移民台湾,就是一大功劳,他何苦要背个杀降的名声?”     有活路,谁愿意往绝路上走,一听这话,一众人心思都活络起来。沉吟半晌,王福才站起身来,“邓老大说的不错,在山区转下去,迟早是条死路,杀回平原,咱们还有一丝生的希望,大伙要是没有意见,就这么定了。”     泉州府。     胤祯来到泉州,身为闽海关监督的于准自然要前来拜访。     于准是康熙朝著名的清官于成龙之孙,江苏巡抚任上,因为藩库亏空而流放黑龙江,正值胤祯建海关总署,革新海关,撤换四大海关监督,才被康熙赦免,降级调任闽海关监督,与他一同被罢的陈鹏年也被胤祯点名要到海关总署出任江海关监督。     对胤祯,于准自然是深怀感激,听闻胤祯在泉州赈济灾民,需要大量的玉米、番薯、马铃薯做种子,他便命人专程到台湾采购,随船一并送来。     亲眼看到马铃薯,胤祯不由大为兴奋,这东西的营养价值可比番薯高多了,而且产量也不比番薯差多少,实在是必须大力推广之物,他瞅了眼稍显清瘦的于准,含笑问道:“本王三月前往广州,路经厦门,你都还未到任,你是何时上任的?”     于准恭谨的回道,“回王爷,下官在辽东接到任命,乘船南下,于上月方到任。”     胤祯点了点头,“新的海关制度看到了吧?少字乘着本王在福建,不要有顾虑,大刀阔斧的给本王革新,旧的海关制度积弊太深,必须彻底整改。”顿了一下,他才沉吟着道:“另外,对台湾的各方面情况,多多留意下,台湾马上就要大力开发了,没得力的人可不行。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