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弊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江宁织造府第(8/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火炮和火铳的训练也要强化。”     格一个立正,“保证坚决贯彻执行院长的指示。”     胤祯接着又问道:“今年征兵工作任务较重,征兵小组都已经派下去了吗?”     “报告院长,各省征兵小组半月前就已经全部出发,七月初一之前,全部新兵就能赶到学院。”武格军姿笔挺的回道。     胤祯颇为满意的笑道:“恩,坐下,谈谈学院现在的情况,特别是满汉融合的情况。”     见胤祯开了笑脸,武格才稍稍放松了一点,恭谨的端坐在下首,稍做整理便开口说道:“自正月整饬军纪之后,大家都认识到海战的残酷性,学员的融合情况是最好的,队列训练、操纵帆船训练,火炮、火铳的训练都讲究协作,对促进融合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众宗室子弟和八旗子弟受此影响也都逐渐开始放下身段以平等的身份与同级汉族队长交流,不过融合程度有限。     标下随后便贯彻院长指示,开始大力提拨汉族子弟,这当然极大的鼓舞了汉族学员的训练热情,不过也引起了很多宗室子弟、八旗子弟的不满,但几次会操下来,排名在前的都是汉族子弟所率领的小队、分队。     面对这种情况,标下开始有些担心,结果却出乎标下所料,大多宗室子弟、八旗子弟由开始的排斥、不满转向倾心接纳汉族子弟,标下与他们多次交谈,才摸清楚,大家虽然没上过战场,可都不傻,在战场上多一些训练娴熟,成绩优异的同僚和战友,胜利或者是活命的机会就要大的多。大多的宗室子弟可都是抱着立战功的想法,谁愿意死在海上。     这次院长带回来了三艘西洋战舰,那艘战列舰上,仅大小火炮就是八十门,而且据说还不是最大的,对大家的震撼是相当的大,大家对海战的残酷性有了更直接的认识,也使得满汉融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提拔了多少汉族子弟?”胤祯不由关心的问道。     武格谨慎的回道:“目前八大中队长,已有三个是汉族子弟,低级军官所占比例也在四成左右。”     四成胤祯不由一怔,这提拔的也太多太快了吧,康熙会不会另有想法?胤祯沉吟半晌才道:“目前就保持这个比例,多留意好苗子,有了战功再提,很多宗室子弟获得战功后都要退出的,日后真正纵横大洋还得靠这些汉家子弟,要悉心培养他们,另外各省之间要注意平衡,至少不能让一省独大。”     纵横大洋十四爷野心竟然如此之大,那岂不意味着数不尽的战功?武格心里一阵滚热,一定要牢牢的钉在海军,不捞个郡王决不罢休,他肃然道:“是,标下尊命。”     胤祯想了下又才说道:“海军中的派系问题必须时时留心,发现苗头就给我狠狠的打压,海军中坚决不允许其他派系存在。”     第140章朝堂暗争     京城,紫禁城。     乾清宫西暖阁,康熙看完福建传来的八百里加急,眉头立时就拧成了一个川字,而后起身在殿中缓缓的踱着步子,这个闽浙总督范时崇是不知兵事,还是有意危言耸听?提督蓝理呈文所说流寇应该是指在福建省内,从他不密折上奏就可以看出这点。     流寇,流寇的危害之大自是不言而喻,前明就是被李自成的流寇生生拖跨的,但要说福建的流寇,那就是个笑话,岂不闻闽人在闽为虫,出闽为龙,而历来出闽皆是自海而出,鲜闻有上万之众自陆上出闽的。     福建境内关隘遍布,与浙江、江西、广东三省通道更是险关重重,流寇?从何流起?欺朕不知福建地理乎?不过,即便是流不出福建,饥民暴动也不能任其坐大,蓝理的处置措施还是正确的,回防沿海平原地带,只要平原各府、县不失,饥民便不可能有多大的危害。     不过蓝理嗜战,这点却是不可不防,福建山多林密,关隘众多,一味征剿,徒费钱粮,而且必然是旷日持久之局,不利于江南的稳定,老八提议的安抚才是上策,只是那点银子如何安抚?     想到这里,康熙不仅微笑起来,怎得把老十四这个大财主给忘了,让他去福建,顺带还可以练练海军,也可以看看他究竟是否善于兵事。     康熙刚刚拿定主意,李德全就禀道:“皇上,上书房大臣萧永藻在外递牌子求见。”     “让他进来。”康熙说着便坐回案几后。     萧永藻急步进来,见礼之后便奏道:“禀皇上,奴才刚刚接到急报,山东顺德府、山西朔平府也发生了饥民暴动。”     山东山西近在肘腋,自发现粮价异动,康熙便已暗中留意、布置,胤祯海运粮食北上赈济的消息传来后,他更是格外关注,此时闻报,自是波澜不惊,只淡淡的问道:“规模可大?”     见康熙如此淡定,萧永藻松了口气,“回皇上,两府一共有五县饥民闹事,由于朝廷赈济得力,附从者甚微,上报统计,五县暴动饥民人数不过二万左右。”     仓促间能够有这个规模,也算不错了,康熙微微颌首,徐徐说道,“今春北方大旱,朕便刻意防备有奸佞之徒借机闹事,早令各地驻军加意留心,此事毋须过虑,留意地方军报便是。”     “皇上幽明独照,圣虑深远,实乃国家之福……”萧永藻一听,忙叩头奉承,康熙却是笑道:“等平了再颂不迟,跪安吧。”     等萧永藻躬身退出,康熙的脸色便阴了下来,在这种仓促的情形下,胤礽竟然还敢挑唆饥民暴动,已是丧心病狂,对这个太子,他现在已然是彻底死了心。     山东山西的饥民暴动,康熙早有密旨给各地的八旗驻军,一旦发生暴*,立刻以雷霆手段血腥镇压,一则震慑各地饥民,二则提醒胤礽,不要再有任何妄动。     对于胤礽的这些小动作,康熙知道即便大肆追查,也不可能查到太子身上,徒自引起官场恐慌和朝局不稳,而且这种事,康熙也不愿意追查,不仅不能追查,而且还得代太子善后,把所有与这事有牵连的人统统灭口,一了百了,以免那些个皇子们拿这事攻讦太子。     之所以要如此做,康熙亦是万般无奈,太子兵谏,事关皇家脸面,也直接关系到他身后的名声,他不得不容忍,不得不隐瞒,若是被史书记上一段,‘皇太子兵谏未果。’他使提倡的孝治天下,岂不成了最大的笑话?     该如何不着痕迹的剪除太子党羽?废了太子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康熙不由陷入了沉思。     毓庆宫,太子胤礽闻知山东山西饥民同时暴动,心里大为振奋,近两万的饥民暴动,若是能跟福建一样,迅速蔓延开来,必然

    -->>(第8/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