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黑旗进京(中)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请读者能够前往三江频道投《东厂》一张三江票,现在名次不高,万谢!     ………     东缉事厂,校场内,旌旗飞舞,众番林立。 ~     司礼秉笔、钦命提督东厂太监魏忠贤一身红袍,坐于校场中央高台之上,一脸傲然之色。     两侧,内廷外朝爪牙负手恭立。     内廷中来了司礼掌印太监王体乾、司礼秉笔太监李永贞、梁栋、许秉彝、王国泰,除提督南海子太监石元雅及司礼秉笔、掌御马监大印并兼乾清宫管事,同时还提督太仓银库和节慎库的涂文辅未到外,司礼大佬无一缺席,全部到场!     除这些人外,东厂四大档头孟忠、张文元、刘应坤、李朝钦也都候在台下,不时探头翘望一番,刘应坤脸上更是有急色。     除内廷东厂太监外,依附于魏忠贤的外朝官员也来了不少,内阁大学士顾秉谦、魏广徽列在文官班首,二人一个满脸喜色,一个则是一脸忧色,一喜一忧,叫人看了不知为何。     刑部尚书张瑞图、兵部侍郎霍维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淮扬巡抚崔呈秀、御史石三畏、太仆寺少卿鲁生等二十余名外朝官员与内廷诸公并排而立,但人人都自觉持恭礼,除那两位内阁大学士,众人均是不敢直视对面的内廷大太监们。     锦衣卫的人也来了不少,从左至右分别是经历司指挥使田尔耕、指挥使许显纯、指挥使孙云鹤、千户崔应元、杨寰。五人未与内廷诸公及外朝诸官同立,而是各按手中绣春刀,环立于魏忠贤身后。     打天启元年接掌东厂,四年间魏忠贤总共就来了东厂三次,一是接任之时,二是天启二年被御史弹劾盗宝案时,三是去年七月,一时兴起来看看,逛了一圈便走。似这等大场面,内廷外朝的心腹全部到来,可谓是古往今来头一遭。     番子们不知道厂公今儿个这么大阵仗来东场是为了什么,百户以上的却都得到通知了,知道九千岁他老人家如此兴致勃勃的来东厂,可不是为了校阅东厂的番子,而是为了校阅即将进京的黑旗箭队。     羡慕,人人羡慕那新任黑旗箭队统领袁大海,也不知这小子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能平步青云,飞黄直入九千岁法眼。     羡慕之余却是后悔,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如此,当日自己就应该先站出来旗帜鲜明的保护公公,而不是让这小子得了先机。     东厂这几日新进番子着实不少,各档头、百户司房们抓住机遇,满京城的收入,短短三日,竟然一下扩了六千多名番子,而且听上面几位大档头的意思,人还不够!     为了完成扩编的任务,档头百户们只好继续进人,以致于良劣掺半,一夜之间京城地面上的地痞无赖子全不见了,倒叫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乐坏了。     人一下多了这么多,番子们的袍服也来不及做,只好从兵仗局调了一批绣春刀来,给那些发给袍服长得高大些的,而长得不顺眼的则全部列在后头,如此从远处一看,也是有模有样。     …………     时辰还早,见魏公公脸有急色,枯瘦无比、脸如死人般没有血色的东厂大档头孟忠出列说道:“九千岁莫急,纪用已遣人来报,黑旗箭队正在路上,午时前定能赶到!”     “咱家怎能不急?”     魏忠贤轻抬了抬屁股,呵呵笑道:“百年来历任督主都未尝能将黑旗重建,今咱家冒天下之大不韪,力排众议重建这黑箭,可是顶着不少压力的。倘若是这黑旗能如当年一般厉害,那咱家在皇上那边倒也好说,若是碌碌无为,与寻常人一般,咱家这张脸可就是没处搁喽。”     “九千岁放心,据纪用说,那黑旗统领袁大海颇有才干,以鸣镝之法练那黑旗,已练得六百精锐之士,呆会九千岁亲自一阅便知!”     袁大海这人,孟大档头可没见过,不过既然刘应坤和李朝钦均说此子可用,再加上南苑传来此子搏杀猛虎一只,以及纪用对他的密报,心下自然也是不疑的。     “如果真是,那咱家可就放下心来了。那袁大海确是可用,咱家也是一心想重用他的,若是他真为咱家练出了这东厂精锐,咱家也不会亏待于他。”     说到这里,魏忠贤起身朝前走了几步,看了一眼伺立于高台下的一众心腹,再一扫远处列得密密麻麻的番子,顿时意气大发,雄心壮志,恨不能与那内操之时一般,骑马持箭在这众手下面前亮一亮身手。但今儿来可是为了看那黑旗箭队的,可不能本末倒置。瞥眼看到霍维华,不由想起阮大铖那事,笑着问道:“对了,士达,阮大铖那折子你们是怎么应对的?”     听到魏公公点了自己,霍维华忙出列说道:“下官已经令咱们的御史、科员们集体上折子弹劾左光斗与汪文言了,东林党那边也动了,高攀龙、黄尊素等人连名上了折子,不过他们倒是知趣,知道那阮大铖不是我们的人,这矛头没法冲咱们来,所以全都盯着了那阮大铖。咱们也不需多做,只要不停的上折子弹劾汪左二人便是,总叫他们顾此失彼,脱不了身。”     魏忠贤闻言,轻拍一掌,笑道:“阮大铖这折子上得好,上得好啊,可解了咱家的燃眉之急!”稍顿,有些可惜道:“只可惜他不是咱家的人,要不然,咱家定要好生谢他一番才是!”     扭头看向司礼掌印太监王体乾:“王公,内阁保周士朴补吏科都给事中的折子,可曾驳回?”     王体乾微一欠身:“折子一到司礼监,我就让人给退了回去。”     王体乾是北直隶顺天府昌平州人,入宫的时间很早,万历六年张居正还在的时候就进来了,先在杭州织造太监孙隆的名下。万历二十八年,王体乾到司礼监文书房任职。泰昌元年,他升了典玺局掌印太监,成了二十四衙门的头儿之一,一个月后,又升司礼监太监兼御马监,成为内廷里显赫的大人物。     移宫案发生后,李选侍倒台,魏忠贤得客氏相助,在天启面前十分受宠。而王体乾在资历和位置上要比魏忠贤高得多,但他却一眼看出魏忠贤前途无量,因此便屈尊投靠魏忠贤。     天启元年,王安死后,司礼掌印空出,因魏忠贤不识字,所以不便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因此便由王体乾出任,当然这也是魏忠贤抱有“枪打出头鸟”的念头,想推出王体乾来吸引外朝的目光,不过事与愿违,不管是内廷还是外朝,都清楚知道王体乾不过是他的传声筒,内廷的真正主宰还是他魏忠贤!     司礼掌印需要有很高的文化,不然奏疏都读不下来,在司礼监的几位大员中,给魏忠贤拿主意的,就是王体乾和李永贞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