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寒门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诸侯内乱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hUkeju }看小说就去……书@客~居&     ()     当袁绍接到郭嘉的派人送来的密信后已是一个多月后了,当他读完郭嘉的密信,当时就拍案而起。大文学{shUkeju }看小说就去……书@客~居&(天天中文)     因为是密信,所以在场的人只有和他从小就相识的许攸,许攸瞧见袁绍的动作,以为他生气,试探性地问道:“主公,是不是郭嘉那厮出言不逊?”     袁绍闭着眼睛缓缓摇头,吐出一句:“英雄所见略同啊!”     为何?因为郭嘉不但表达投效之意,还劝袁绍另立新帝,而袁绍,正有此意,想要拥立刘虞为新天子。     至于郭嘉投效是真是假,袁绍也没多做猜想,对他而言,如今天下士族有七成是心向他的,另外三成,其中两成是心向袁术。     刚从渤海太守晋升冀州牧,袁绍如今已是武将如云谋臣如雨。     审配,郭图,逢纪,许攸,沮授,田丰,辛评等等谋士,张颌,高览,颜良,文丑,淳于琼,鞠义等等武将,加上北方士族豪族拥戴,袁绍还缺什么?     就是属地,虽然刚刚“吓死”了韩馥,夺了冀州,可他还要一统黄河以北,首当其冲就是幽州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刘虞与袁绍同气连枝,所以袁绍想要立刘虞为新帝,而后站在政治制高点打压劲敌公孙瓒,继而号令群雄,这个想法,数日来萦绕在脑海中,现在,郭嘉一封密信,让他顿时对郭嘉有了爱才之心,至于当年蔡府颜面受损的事情,成大事者,怎能小肚鸡肠?     思来想去觉得要促成此事,袁绍对许攸下令道:“拥立刘虞为新帝的事情,去探探曹阿瞒和袁公路的口风。”     曹操是他的盟友,袁术虽然只有南阳与汝南两郡之地,但却也不能不考虑他的意见,天下人眼中,袁术至少还是袁家正牌接班人。大文学     许攸得令去办这件事,但是曹操的回复是反对另立,袁术也装糊涂,表示只反董卓,不反刘协。     少了这二人的支持,加上刘虞放话“若是逼我做皇帝,我就跑到塞外去。”     袁绍只得作罢,徒然对着郭嘉那封密信感慨万千。     而袁术接到郭嘉的密信后也是思绪乱飞,他现在每日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Shukeju }看小说就去……书_客@居!     如今天下有志之士要投效明主,首先第一选择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然后袁绍和袁术二选一,袁绍在北方得到四方拥戴,袁术在南方虽然不如袁绍人才济济,可也是得到了大部分扬州士族的拥戴,袁家兄弟二人,一南一北加起来,几乎代表了天下士族。     至于曹操如今还只是东郡太守,麾下兵马也都是本族兄弟所支持,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后来渐渐也有人来投效曹操,就连在袁绍那里观察了一段时间的荀彧,也是犹豫很久才决定投效曹操。     袁术急不可耐地想要扩张属地,自身壮大是根本,最关键的是扬州士族与他眉来眼去已久,但是不拿下荆州或豫州,他只能在南阳干着急,孙坚名义上是他的属下,可实际上孙坚更像是一个客将,袁术指挥不动孙坚麾下的将领,也没有把孙坚的家眷扣在身边,每日催促孙坚赶紧回南阳帮他开疆扩土,可孙坚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病,一边在洛阳帮助百姓重建家园,一边摆出与董卓死磕到底的架势。     郭嘉的密信让袁术急不可耐地要攻下荆州,但刘表势大,此时硬拼,恐怕连南阳都要丢掉了,所以,袁术要先取豫州,接连拿下扬州,而后对荆州形成包夹之势,可孙坚不回来,袁术也吞不下豫州啊,万一刘表趁火打劫断他后路,到时候拿不下豫州,袁术就无家可归了。大文学     每日愁眉苦脸的袁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该如何召回孙坚,派去的人苦口婆心都无法让孙坚回心转意,孙坚摆出大义,就是要与董卓拼个你死我活,救出天子,有这份大义在,袁术也无可奈何啊,难道要直接告诉孙坚:天子死活,汉室存亡,已经没有诸侯在乎了!     说来也奇怪,在袁术一筹莫展时,袁绍却鬼使神差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诸侯盟主,天下士族领袖,袁绍声势滔天,甚至已经开始“承制(大致意思就是替天子任命)”任命地方官吏,因为天子在董卓手中,各地诸侯一方面要举着反董的义旗,却又要上表长安朝廷任命官吏,而袁绍和其他各地的诸侯但凡需要任命新的官员上任,都会恭恭敬敬上表长安朝廷,至于董卓答不答应,天子答不答应,他们不在乎,上表之后,就默认朝廷答应了。     孙坚终于从洛阳回到南阳了,原因不是袁术封他为豫州刺史,而是袁绍也封了一个豫州刺史!     扬州境内并非所有士族都支持袁术,也有支持袁绍的,会稽郡大族周家便是如此。     袁绍得陇望蜀,想要先派人坐镇豫州,于是封了会稽郡周家周昂为豫州刺史。     得知消息的孙坚立马挥军南归,来到南阳郡后向袁术请战,嘴上说是要去豫州上任,可实际上是去了结前仇旧怨。     年少刚刚成名时的孙坚出自吴郡,恰逢会稽郡有豪族叛乱,孙坚年少气盛领了朝廷旨意杀入会稽郡,一举平息叛乱,但也把会稽豪族一个不剩得罪完了,其中周昂三兄弟为首的周家便是其中与孙坚斗得最激烈的代表,在当时会稽郡的豪族来看,无论孙坚是顶着朝廷官帽还是扬州吴郡同州人的身份,在他们眼中都是“侵略者”。     后来孙坚升官离开了扬州,很大功劳也是会稽豪族暗中推波助澜,孙家与会稽郡豪族的仇也就此结下。     孙坚一生做过很多他永远都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的事情。     比如年少杀入会稽郡平乱后触犯会稽豪族利益而产生的仇恨,一直延续到了子子孙孙。     再比如,在荆州做长沙太守时,孙坚越境讨贼甚至跑去了扬州庐江郡,因此结识了庐江大族周家,他的儿子也与周家一名少年结下兄弟之缘。     周昂要上任豫州刺史,孙坚肯定不答应,按先后来说,袁术封孙坚为豫州刺史在前,袁绍明知如此,却还要封周昂为豫州刺史,其中的敌意已经昭然若揭了。     心中本就对袁绍充满怨恨的袁术公然与袁绍决裂,写信给公孙瓒甚至明言袁绍不是袁家的人。     这一场豫州刺史争夺战还牵连进了公孙瓒,公孙瓒与幽州牧刘虞十分不合,起源是在二人对待杂胡外族的态上,公孙瓒要赶尽杀绝,刘虞主张怀柔,分歧到了最后就成了对立。     刘虞想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