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界。
因曹操大胜袁术之威,淮泗群雄震怖,凡是曹操大军所过之处,豪杰纷纷树旗归顺曹操。譬如汝南郡,立即重树汉旗;譬如陈郡九县,立即上纳户薄;又如许褚之类豪民,更是纷纷亲帅部伍,投诚曹操。短短一月之间,梁郡、陈郡、沛郡三地,尽数脱离袁术遥控,归顺曹操,甚至连袁术本家所在汝南郡,也因为北方袁绍因素,断然抛弃袁术,皈依许县汉庭。
简而言之,蕲阳一战,曹操军威大振,表面接收淮北四郡,成为真正的中原霸主。
无数投诚曹操豪杰中,有一人引起萧言注意。此人,姓李名通,字文达,荆州江夏郡平春县人。
平春县虽属荆州江夏郡,但是其地理却在南阳郡、汝南郡、江夏郡三郡交接处,属于三不管地带。因是,李通虽是江夏郡平春县人,其发家之处,却是在汝南郡郎陵县。
案:平春县,地在后世河南省信阳市西;郎陵县,地在后世河南省驻马店市南。平春、郎陵之间区域,在桐柏山脉、伏牛山脉交汇处,虽无险要名山,却是丘陵丛山绵延。
李通游侠出身,因趁时利,揭竿而起,据山为贼,游荡桐柏山脉、伏牛山脉之间,素为汝南大盗。
李通盘踞汝南西界时,同党又有周直、陈恭。三人之间,以陈恭为贼首。其中,周直为汝南豪民,虽与陈恭、李通合众,却又鄙视两人贼行,有类刘晔之于郑宝。然则,周直有刘晔之心,却无刘晔之能,心计意外事泄,图谋李通、陈恭不成,反被李通当庭格杀。而后,李通杀周直而并其军,与陈恭分管数千贼兵。未几,陈恭家事内乱,妻弟陈颌斩杀陈恭,而据有其军。适逢乱局,李通临危不乱,趁陈颌招抚贼兵时,突率精锐奔袭,斩杀陈颌,以祭陈恭。自此,李通成为汝南西界山贼的唯一头目,称霸群山丘陵。
李通心有大志,不愿永远身披贼寇之名。
因是,闻听曹操蕲阳聚歼袁术主力,淮泗震怖,李通立即上表曹操,言其倾心汉室已久,愿就此归顺曹操。收到李通归降文书,曹操对李通游侠、反贼旧事一概不问,立即聘用李通为振威中郎将,使其屯兵本县,镇守西汝南,防御荆州。
不问出身,聘李通为中郎将;不夺其军,令李通就地屯戍汝南西界。
遥闻李通所获,不仅汝南诸山贼、游侠纷纷请降许县,便是远在巢湖的萧言,也不禁心情激荡。
萧言是游侠,李通是游侠;萧言独霸八百里巢湖,李通割据层峦深山;萧言杀郑宝而得基业,李通举兵反叛而成勋业。
萧言身家根底,不仅类似于李通,甚至比李通更清白。
继而,萧言又努力回忆李通典故,很快记起:李通与李典、臧霸、文聘、许褚、典韦、庞德齐名并列,共载《三国志》一卷。不仅如此,李通本人虽然功勋甚少,但是他却子孙繁盛,家族事业,远超臧霸、文聘、许褚、典韦、庞德之流。
萧言顿时一腔兴奋,心中暗道:“如果没有记错,便是李通,一手缔造江夏李氏望族,魏晋之间,昌盛不绝。直至东晋覆亡,永嘉之乱,还有李通子嗣活动身影。”
一人,造就一门望族。
曹操能聘请李通为振威中郎将,怎会容不得萧言?
曹操能容李通兴盛李氏一门,怎会容不得萧言?
一时间,萧言心里热呼呼的,一扫周瑜诋毁曹操带来的阴晦:“李通能缔造江夏李氏,我亦能缔造淮南萧氏!”
因为李通亲身激励,萧言顿时将周瑜对曹操旧日诋毁全都遗忘,再次全心全意百分之百投曹。坚定投曹之余,萧言又将李通当作榜样,暗自揣度:“李通上书请降曹操,才为曹操聘任。我若想赢得曹操信赖,也必须如李通那般,尽快正式请降曹操,受封汉庭官职。”
如何上表请降曹操呢?
所谓正式请降,可不是随便遣派一名使者,偷偷摸摸,溜至许县,表达忠心便可。这样表达忠心,曹操非但不信,更会不屑一顾。曹操为甚聘任李通为振威中郎将?不是曹操有意兼并李通兵马,而是曹操通过聘任李通,向汝南郡诸县表示:汝南西界李通,倾慕汉室,为我曹操所用。当地谁若顽固胆敢不降,我便可使李通征讨。
也即是说,萧言若想归顺曹操,必须正式打通一条要道,确保许县至巢湖能够正式交流。如此,曹操才会对巢湖另眼青睐,象对待李通那般对待萧言。否然,即便萧言树旗,曹操也必将视而不见。好似南阳郡人张羡,而后割据荆南,与刘表连年对攻,牵制刘表,使其不能与袁绍合兵。然则,张羡苦战刘表数年,曹操却视而未见,直至曹操将势力拓展至荆州时,这才长叹短吁,忆起张羡对攻刘表之功。
是做张羡,还是做李通?答案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打通许县、巢湖要道呢?
首先庐江郡、淮南郡两地,道路不通,萧言此时仅有五千辅兵,根本无法抗击袁术、刘勋。哪怕袁术再衰弱,也瘦死骆驼比马大,不是萧言能够一口吞下的。
其次荆州、江南,一则刘表,二则孙策,皆是反曹势力,亦将截留曹操使者。
四面包夹中,如何破局,正式联系上曹操呢?
苦苦思索间,萧言灵机一动,想起广陵太守陈登:“陈登受曹操密谋,藏身广陵。历史典册记载,明年曹操剿杀吕布时,陈登所率兵马,可是冲在第一线,比曹操还先抵达下邳。若是联盟陈登,因此觐见曹操,岂不大善?尤其,陈登也是一位强人,比太史慈还厉害,若能联盟陈登,三面包夹孙策,岂不是自保良策?”
于是,萧言立时吩咐属从搜集广陵太守陈登消息,探索联盟广陵郡之谋,有没有成功希望。
前面说过,建安二年九月,淮河之北有曹操蕲阳之战,长江之南有孙策芜湖之战,两大战役不约而同吸引无数军阀目光。
若说曹操蕲阳之战,关系天下局势,使袁术丧气,使吕布惊惧,使袁绍忌讳;则孙策芜湖之战,关系江淮局势,使刘勋心惊,使华歆侧目,使黄祖诧异,使袁术皱眉,使陈登惊奇,使孙策咬牙,使太史慈乐怀。
孙策四万步骑西进,侵取芜湖,太史慈不战而走,可谓再现孙策战无不胜兵威。然则,江淮诸军阀,却全部忽视孙策完美取得战略性胜利的事实,反而将目光投向黄盖萧言长江水战。
在众军阀眼里,黄盖六百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