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昔,光武兆基于绿林
话说到这里,刘晔已经明白萧言心意:萧言欲追随曹操,却受限于自身条件;萧言种种举止,是想与刘晔捆绑一起,打包归顺曹操。。
“嘿!我以门客待萧十一郎,没想到萧十一郎亦视我为攀墙梯。”刘晔心道。
刘晔并没有因此反感萧言,萧言所为,本就是人之常情: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萧言若没有一颗进取心,刘晔反而瞧不起他。
倘若萧言无欲无求,宛似悬崖顽石,刘晔也不敢请他协助刺杀郑宝。
尚义者,以义结之;爱财者,以钱赠之;好色者,以女困之;贪权者,以禄诱之。
早在刘晔亲自前往方井村,初次会见萧言时,他已看出萧言人性缺点:萧言不尚义,不爱财,不好色,唯贪恋权势,立志宦途。
插播一句,萧言贪恋权势,其实并不算人性缺点,而是一种类似“缺少什么,追求什么”的情愫。
后世和谐年间:
社会风习,重金钱轻道德,没有谁在乎扫进垃圾堆里的忠义。萧言除非傻缺,才会尚义!
汉世物质匮乏,任你家财万贯,生活质量也不如和谐年间一名年薪二十万人民币的中产阶级。纵然萧言富可敌国,也没甚意思!
汉世与后世,相隔两千年,审美观念差异,犹如天上地下。成德县无数赞誉颇佳的美女,十之**,有违萧言审美观,好色心思难生!
唯有后世,萧言常怀怨念,恨自己没能晋升尉官。后世未能成为人上人,今生那便就锐意仕途,弥补前世遗憾!
亭长、贪功,皆是缘由萧言这一丝执念所生。
闲话暂且不提。
正是刘晔洞察力敏锐,当时一眼看穿萧言追求,这才抛出县尉、亭长官职,引诱萧言上钩。萧言收编巢湖贼兵,归顺曹操的心思,虽在刘晔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
当然,萧言的追求是萧言的追求,刘晔的追求是刘晔的追求。如果,刘晔的追求与萧言的追求,彼此冲突,刘晔必然优先考虑自己。
“刘公子袭杀郑宝一事,不也凶险至极吗?”萧言反问道。()
刘晔摇摇头:“袭杀郑宝一事,是刀架在脖颈上,不得不凶险。若能有其他选择,我怎会冒刃杀敌?今日之事却不然,哪怕未来袁术衰败,我们也有很多选择,犯不着冒险行事。”
见刘晔断然拒绝提议,萧言相当失望:“其他选择,难道是庐江太守刘勋?”
却是萧言熟读历史典册,晓得刘晔归顺曹操之前,曾效力于庐江太守刘勋,心下嘀咕:“难道历史还要走上老路?”
其实,萧言选定曹魏势力时,他准备多种方案。里应外合,配合曹操,瓦解淮河防线,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瓦解淮河防线这条方案,无疑最简单粗暴,直截了当,能助萧言快速融入三国豪杰圈内。但是,这显然需要刘晔的配合,没有刘晔的配合,萧言在淮南寸步难行,一切设想,都是空中楼阁,水中望月。
乍闻萧言提及庐江刘勋,刘晔目露精光:“哦,萧十一郎以为,我可暂避庐江?”
萧言以结果前推原因,随口答道:“孙策地远;丹阳事繁,广陵战乱,皆不是好去处。袁术即将败亡,寿春不可去;巢湖有反贼之名,又不可久留。刘公子若不从义曹操,除了庐江郡,我实在想不起还有其他好去处!”
“萧十一郎所说,甚有道理,庐江的确是个好去处。”刘晔点点头,又说道:“嗯,就依萧十一郎所说,咱们去庐江!”
嗯?
“什么是‘就依我说’?我什么时候提议去庐江啦?”萧言顿时囧然,对刘晔这种套话行为,相当鄙视。
不顾有可能引起刘晔不满,萧言立即表示反对:“窃以为,刘公子还是不去庐江好!”
“哦?”刘晔示意萧言继续说下去。
萧言整理一番言语,缓声说道:“前些日,刘公子曾说:麻烦靠躲,是躲不过去的,若想乱世活命,唯有挺起胸膛,面对乱世。”
“而若想乱世不为郑宝贼类所侵,首要在于有兵!孙策之所以横行江东三郡,是因其有强健兵马;郑宝之所以横行无忌,亦是因为其有数千巢湖兵;刘公子之所以能灭杀郑宝;也是因为家有数百精兵。乱世纷争,兵马是一种实力,也是一种安全保证。”
“数千巢湖兵以及一千六百名成德县兵,正可佐助我们建功淮南。待袁术兵败,淮南大乱,焉知刘公子数千军马,不能铸就一番惊世伟业?”
“若是携军投依庐江,寄人篱下,数千兵马必将被刘勋侵夺,如此,刘公子何异于在成德之时?”
“刘公子,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数千巢湖兵,不可轻弃啊!”
刘晔却摇摇头:“不然。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或许可以参谋军事,却非千军之帅,战阵之才。我若统兵与人相争,徒取其辱尔!”
“倘若刘公子有心统兵,萧某虽不才,愿凭驱使!”萧言再劝刘晔。
见刘晔似乎有点犹豫,萧言心中突然闪现一个念头,低声说道:“刘公子昔日曾言,乱世纷争,刘氏宗室尤其艰难,或如刘表、刘焉、刘璋,自保本州;或如刘虞、刘宠,为人逼杀;或如刘勋,耦合军阀;或如诸藩王,闭门谢客。但刘公子却忘记,刘氏宗室其实还有第五类选择!”
“第五类?”刘晔面露疑惑。
“昔,高祖取彭越于钜野,光武创基于绿林,遂能龙飞中兴,以成帝业!今日巢湖贼兵,何尝不是彭越、绿林之徒?适逢乱世,帝室暗弱,为外臣所侵,正是刘家子,受命于天,拨乱反正之时!”萧言忽出惊人之语,竟劝刘晔勒兵自立,效仿汉光武帝刘秀,再建帝国。
刘晔愣住。
萧言话语急促,又继续说道:“人非圣贤,孰能全才,刘公子即便不善勒兵野战,亦非不能成就帝业!高祖皇帝有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高祖皇帝,不如张良,不如萧何,不如韩信,却终能横扫天下,建汉称朔。”
“刘公子名传淮南,英杰甚于高祖皇帝;少年杀人,勇武甚于光武皇帝。如此,何不效仿先帝伟业,重铸汉家江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