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第一弄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9章 谁的幸福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窗外寒风呼啸,书房内温暖如春,整体气氛却如同炎炎盛这叫一个火热。

    倭人们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嗨,嗨”的应承着,看向谢宏的眼神,都像是看到了天照大神转世,除了这位神明,谁又肯这么无私的帮助日出之国的国民呢?

    “大明从开国年间就开始推行宝钞,至今已有百多年,对此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而贵方却是从头开始,恐怕无法独立操作。本侯的建议是,双方联合成立宝钞提举司,作为发行和推广之用····…”

    “好,就依侯爷。”虽然有了回收机制,但发行纸币依然是暴利的行当,谢宏说要联合推行,显然是要从中分一杯羹了。尽管想通了此节,但倭人们也没有拒绝的意思,反正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多点少点不是很要紧。

    再说了,他们也不相信天底真有那么无私的人,两国友谊?别逗了,要是以前打过交道的那些士大夫还有可能,那些人为了面子,可以不在意财货,随手施舍的,都是大手笔,可现在大明的风气明显不一样了,换了那些士大夫,怎么可能提得出这样的要求和建议来?

    所以,谢宏提出了这个要求,他们反倒是松了口气,尤以今井看得最开。做生意就是互惠,大家赚才是真的赚,弱者跟强者合作,还想吃独食的话,那是要遭天谴的!

    何况,合作了就是利益共同体,对大明来说,只是多了个赚钱的渠道,可对倭国这边来说,却是攀上了一个大靠山。别看在场的倭人身份都很高,可要是没有大明的支持,他们就算把京畿建设起来了,也守不住。

    各地诸侯都以上洛为终极梦想·他们图的可不光是个名义,顺便在畿内乱捕一通,发点外财的心思,也是占着相当的比重的。现在有了大靠山·看谁还敢胡乱上洛?大炮轰不死他,哼!

    “提举司和大使馆,就一并设在大阪特区好了,本侯这边将委派一名主事……”说着,谢宏突然拍了拍手,房门应声而开,走进一人来·“这位李主事,各位应该都很熟悉了,以后还要多多亲近啊。”

    “啊!?”胜仁转头一看,当即惊呼出声,他惊喜交集的笑道:“李兄弟,原来是你,太好了,太好了·有李兄弟的襄助,本王无忧矣。”

    对胜仁来说,这是位熟人·虽然双方是几日前才认识的,不过,交情却是好得很,因为这人正是唐伯虎日前委派给倭人们的向导。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一起扛过枪,一并同过窗,之类的说法,可在烟花之地培养出来的友谊,同样是相当坚固的,不然明朝的文官们为什么都喜欢在青楼里说事儿呢?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才子李兆先,他一拱手·笑嘻嘻的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兆先到了大阪后,还要多多仰仗胜仁殿下和今井先生,以及诸位的照拂呢。”

    “李大人太客气了······”今井心中一阵狂喜,他知道·从东海舰队出现在界港之外开始,自己一直以来做的努力,终于要收到回报了。而且,这回报之丰厚,远远在他的期望之上。

    大明既然重视名分,天皇陛下肯定是最高领导人,但是,倭国皇权旁落了几百年,那些公卿也都是废物,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肯定操作不来啊。要说有能力做这件事的,恐怕也只有界町的商人们了。

    而李主事既然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天皇后面,那就是说大明属意的是自己,再加上自己在界町的威望本来就不低,这实际上的权力,肯定会掌握在自己手上。涉及整个倭国,还要加上部分对明贸易,这其中的收益……真是想想就会幸福得发疯啊!

    “既然殿下没有异议,那今天就到这里吧,具体的细节条款,就由李主事和各位磋商,希望借着此次合作,两国友谊地久天长。”倭人们很兴奋,谢宏心里也很爽,他象举着香槟一样,举起了茶杯,给这场明倭经济会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涉及的是经济领域,天下人都相当陌生,所以很多细节并没有即时公布,但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只不过,在正德四年的这个春天,哪怕是在知情人当中,也很少有人能对此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

    翌日,李府。

    虽然是宿醉难耐,可李公子还是难得了起了个大早,因为夜生活比较丰富,所以在起床时间这个问题上,他和正德以及谢宏是持有相同的观点的。洗漱完毕,总算是有了点精神,他整整衣冠,就打算出门了,倭国那一群人还在等着呢。

    想起那些人急切的模样,李兆先就不由好笑,真当是侯爷有多好心呢?那可是货币战争,等到了底牌掀开的时候,你们哭都来不及。

    不过,转念一想,他觉得这事-不好说,侯爷那些手段,通常都是针对整个国家的,那些不把国家利益当一回事的人,往往还能从中渔利呢,朝鲜那位闵议政大人不就是这样么?说起来,侯爷倒像是要把大明的那些弊端,全都复制到其他国家的样子呢。

    算了,管他呢,那些藩国里面,本也没几个好东西,自己忙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心去管他们的死活?

    “兆先······”李公子脚步情况,只是路过花厅时,出了点意外。唤他的声音有些苍老,却很熟悉,不用回头看也知道,是他老爹李东阳。

    “爹,您早。”李兆先转身施了一礼。这父子二人的关系在这个时代算是相当异类的,父亲很少拿架子训人,儿子貌似恭敬,却是我行我素,哪怕在政治立场上有了冲突,也全然不象杨大学士家里面那样火药味十足。

    冰冻三尺,自非一日之功,早在李兆先少年之时,他就已经是个放荡不羁的性子了,李东阳打过骂过,却只是无济于事,最终只好无奈的放任自流了。正因为如此,当小李跑到书院应募的时候,老李也没在意,就当是破罐子破摔好了。

    原本的历史上,李兆先不被家人理解,在外也屡遭挫折,最后英年早逝,抑郁而终,如今有了书院,却是如鱼得水,不但没有悲剧重现的兆头,反而显得英姿勃发。李东阳看在眼里,也不无欣慰之意。

    他对待儿子的态度,也从放任自流,改成了不加干涉,这两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一样的,可实际上的心态却完全不同,以李公子的聪慧,自然不会感受不出来。于是,就在大明政坛激烈动荡的同时,李家父子的关系却日渐融洽,不得不说是个异数。

    “皇上下旨,强拘倭国君臣来朝,难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