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组织人员招募来的技术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抄写及制图等转化为纸质资料的工作;一组则展开相对应的资料研究。
畅鹏一面动手挑选和编辑资料,一面不定期安排时间与工程师们交流沟通。
交流过程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不明白之处太多了,关于各产品的设计、制造原理等等的,他大多回答不了,只能给他们进行适当的描述和讲解,这也令工程师们受益匪浅。
虽说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及图文资料不足以制造研发,但用来对付德美两国的专家、工程师还是勉强可以的,共同研发嘛!
德美两国具有良好制造理论与完善的工业基础,所提供的资料至少已能展开研发。
畅鹏挑选出来的技术,本身就来自德美两国,他们在得到这些技术资料前,或已开展前期研究,甚至某些产品的研究正遭遇瓶颈,随着技术资料的出现,产品研究和制造进度将大大改观。
如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德美两国专家家和工程师眼里具有可能或可行性,交易便能成功。
畅鹏不会将存储器中其他的那些跨时代的产品和资料拿出来,比如说电脑、导弹等等,当科技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和积累,谁也做不了。
德美两国清楚地知道一穷二白的西海湾特区完全无制造能力,他们从条款中看出西海湾需要建立工业基础,从索要设备设施和人员培训等便能认证。
一旦西海湾具备了能力便没有他们什么事了,但又不能不答应,自然得揽下研制和制造这些个重活路了,不但得干,还得抓紧时间抢先机。
这些高端技术资料,其价值不可估量,他们绝不希望这些技术流向他国。所以,尽管畅鹏提出的条件与要求,表面上很苛刻,但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德美两国这两个很特别的国家,哪怕要求再高、再多一些,两国也会全盘接受。
第一份只透露产品数据、部分图纸和技术资料目录,交由德美两国科技、国防部门组织各个领域的相关人士进行评估和审核。
真的假不了,经过短期快速的核查,他们震惊了,迫不及待地告诫政府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必须弄到手。
这些高科技能打破与他国彼此间的技术和装备平衡,无论政客还是资本家都迫切的需要。
两国政府及科技人员不明白如此而数量众多的高端技术,怎么会由落后的华夏掌握,华夏人怎么得来的?难以置信华夏人拥有如此的高端技术。
由此,德美两国的情报部门不断派遣人员进入西海湾特区,展开调查、研究原因,但得到的总是几个字:
“难以查明”!
德美两国成立专业机构,针对西海湾特区各部门的领导人、特别是对特首王畅鹏进行调查。无根无底,何以着手,面对这个迷,德美两国越搞越迷茫,时间一长不了了之。
在美利坚、德意志的参议手拿资料离开之前,畅鹏还分别对他们说出这么一段话:
“如果这些资料流落到英法等国手中,美利坚将不可能超过英格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如果这些资料让英法意比等国获得,德意志将永远失去崛起的可能!”
对于历史的发展和走向,没有人会比畅鹏清楚,这两句话绝对是对症下药,一招打到两国的命门,畅鹏不愁他们不上套,吃定了他们。
对美国而言,咱要的是钱,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和资本市场不缺这点‘小钱’。至于技术、设备和人员则是顺势而为,不要白不要。德国便有西海湾需要的所有东西,只要你给钱就行。
相对德国而言,畅鹏给出的则是‘瞌睡遇着枕头’!
一战后德国经济崩溃形成大量包括人才的流失,四国联合派驻的监督机构卡死了德国的军备和武器研究、制造,大量的工人失业,工业设备荒废。。。
条款中便是西海湾能提供场地让他们开展武器升级和制造,德国便乐翻天了,何况还有需求的技术与劳务输出及收入,西海湾所要的设备和物资如同废品,想卖还卖不出去。
好一般心思,对于德美两国,畅鹏做到了‘双赢、多赢、共赢’!
https:///book/25951/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