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大都励精图治,然而国力却所去不多。
楚国自然也是如此。
几代国君虽是有心向上,可惜国土狭小,国力总是难言强盛;理政虽勤,却仍难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未几,早朝便散。
楚帝刚刚离开,四周大臣便有不少向孟惊羽围了过来,口中廉价的谄媚之语接连不断的挤了出来。
“殿下少年英雄,此去必可抱得美人归啊!”
“殿下鸿鹄之志,臣等赶之莫及,惭愧,惭愧!”
“殿下不愧是天家贵胄,眼光所及实在高远,我等佩服!”
“殿下……”
“殿下……”
下朝后的孟惊羽显得更是一副张狂得意不知收敛的样子。
感受到来自另一人如影随形的阴鸷目光后,孟惊羽二话不说便直直的瞪了回去,又附赠了一个的带着挑衅意味的轻蔑表情,转过头仿佛理所当然的将一切赞美收入囊中。
而后又有几名大臣邀他外出一同议事,被他不耐烦的以准备出使为由打发了,待客套完毕,日头已近三竿。
孟惊羽刚出了外层宫门,便有仆从迎上:“殿下。”
孟惊羽一副玩世不恭的神色,抬手止住了他的话:“一切回府再说。”
那小厮低应一声,便替他牵来了马。孟惊羽未管小厮,扬鞭一下,马儿便飞蹄而去。
大楚一国律例严明,楚京之中非为公事者,皆不得在城中骑马或是行走于官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条忌讳都犯了的孟惊羽显然不是一个奉公守法的好表率。
自从他出宫开了府衙,几乎每日下朝以后都要骑着马,明目张胆的从官道疾驰回家,堂而皇之的样子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为了这事情,上至御史大夫下至普通御史台属官,不知道多少人在朝中参了他多少本藐视法纪的折子。
可惜几乎每一本情真意切的好谏文都是石沉大海,自小深得圣宠的他几乎连责备都没有收到过,更别提处罚。
所以,在楚帝显而易见的纵容下,再没有人来管这一摊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司。
于是,孟惊羽也就相安无事骑着马走这条路,走了整整两年还多。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个官道每一条修得笔直平坦,又没人挡着,走的就是比别的快得多。
不一会儿,孟惊羽便至府门。
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随手将马缰扔给迎上的一名门卫的手上,孟惊羽一抬眼便看见门房旁的郑阳管家。
郑阳本是孟惊羽母家的一名家臣,年轻时历经战场厮杀无数,战功显赫。后来年纪渐长,又因旧伤痼疾缠身,方回到京城府内。孟惊羽开府建衙后,他又自请成为这二皇子府中管家。此人素来办事妥帖,极得孟惊羽母家信任,随侍孟惊羽已有几年,没少教他习武读书,孟惊羽亦是敬他如师如父。
郑阳一见到他,疾步上前道:“殿下,墨阳公子在书房等您许久了。”
孟惊羽一挑眉:“边走边说。”
https:///book/9497/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