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外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一石二鸟(上)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赤峪里社学计议分派,只是特殊情况,之后知州定然会将事情安排下去。衙门里都是些什么人?过手的东西不捞点好处,那还用在衙门里混么?就连昨日吴知州许下的,不交些好处都未见得能拿到手。

    原本他们定下的章程是,每制出一批“杨古井”,便向衙门主管此事之人上报一次数量。主管人依数量批条子,各里之人拿条子来购买。这样主管之人与各里之间有何龌龊便与他们无关,他们只凭条子按定价售卖,可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可现在换成户、工两房共管,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胡喜子见杨铮皱眉,便问道:“有何不妥之处么?”

    杨铮道:“此事按理来说,该由哪房主管?”

    胡喜子道:“工房掌屯田、水利,按说应是正管。户房掌土地、户口,共管此事倒也说得过去。”

    古成冶道:“或许吴知州担心一房主掌易生纰漏,便安排了两房相互监督。”

    杨铮摇头道:“吴知州若不放心,大可派他的亲信亲掌或总掌此事,又何必分于两房。”

    古常勇道:“正是。若只是一房掌管,不管工房还是户房,于我们来说并无多大差别。可这两房共管,不分主次,却让我们何以应付?若那两房主事各批了两百余个‘杨古井’的条子,我们该如何向持条子的各里之人交待?”

    他所做的营生,需要时常与官员、胥吏打交道,深知这里面的弊端。吏员拿了好处便敢写条子,哪还会管他们能不能打制出来那么多。各里之人拿到条子却买不到“杨古井”,自然不会去找吏员的麻烦,终是要怪到他们头上。而这正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尽力避免的。

    古成冶道:“要不然我们干脆将打制好的‘杨古井’都送到衙门去,让两房的人直接去发卖,这便不用和诸里之人打交道了。”

    古常勇暗自叹了口气,道:“这也算是个办法。”

    胡喜子道:“就怕胥吏吃了东家吃西家,银钱也不好讨要。”

    古常勇默默对胡喜子点了下头。他知道儿子并不笨,只是大半精力都放在冶铁、制铁上,于人情世故方面还差了一些。这些年来与官府打交道的事,都是由他出面料理,以至于儿子对胥吏的贪婪狡诈严重认识不足。

    若真按古成冶的办法,让吏员先付钱再取货的可能性极小,能先付上部分便不错了。而作价九钱银子一个的“杨古井”,怕是要被扣上一钱二钱。仅如此都算是好的,最怕是拖着银钱迟迟不付,难道还能天天上知州衙门去要钱么?甚至最后付了钱,也会在银子的成色、火耗上面作些文章。吏员玩弄这些手段,最是熟稔不过。

    https:///book/42127/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