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边大堂里,时若闻倒是也遇见个熟人——大理寺少卿董午陂。
说是熟人其实不大妥当,董午陂身为大理寺少卿,与时若闻这个巡捕司神捕的关联,大概也只有“办案”这一点,不过三年前时若闻初次回到长安,便是董午陂“接”的他,当时时若闻满面黄土,一身衣裳也算不得干净,而半路遇见的魏远书也早早回长安述职,城门口的守军将他的路引看了又看,才放他进去。
而时若闻一进到长安城,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听着有人招呼自己,转过头一看,原来是个衣着寒酸却整齐的书生,身旁还有一辆翻到在地的马车,下边压着个樵夫。
那书生请他帮忙扶起马车,又从袖间掏出几两碎银给了那樵夫,回过头来看见时若闻已经走远,连忙上前喊住他,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笑着说了一句“多谢侠士出手相助,在下董午陂。”
时若闻当时忙着回巡捕司述职,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随意敷衍几句。二人下一次见面,却是已经在巡捕司与大理寺交接一个犯人。初时,时若闻还没认出来,倒是是董午陂在愣了一瞬间之后,笑着问候了一声。算起来,董午陂也是他认识的第一个长安的官员。
不过今日董午陂倒是有些别的事情要和他说,是关于查赵稼的事情。穆关陵曾说要寻个大理寺的官员帮帮忙,倒没想到是找到了他。
这事情牵连不少,不好宣扬出去,故而董午陂向燕北知和杨言道声歉后,便毫不留情地将二人赶出了大理寺的那间屋子。
肃清左右的董午陂笑着向时若闻鞠一躬,说道:“这倒真是巧得很,穆指挥使早上才找的大理寺。”
时若闻也笑了笑,问道:“我看董大人着急的很,为何一见面就要说这个?”
董午陂没有当即回答,而是瞧一眼屋外,似乎觉得不妥,又走近时若闻一步,低声道:“这事实在由不得我不着急。”
时若闻见他这幅样子,更奇怪了,疑惑道:“紫禁城内何必如此,何况还是在刑部,政道阁早晚都是要经手的。”
董午陂苦笑一声,声音竟有些颤抖,“倒不是我提防刑部,而是事关什一堂,大理寺和巡捕司,只怕都要小心行事了。”
时若闻眉头霎时皱起,“哪个什一堂?”
董午陂一摊手,清秀脸庞上很是无奈:“还能哪个?什一堂就是什一堂喽。”
备用站:www.lrxs.org